擬輓歌辭三首
【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爲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其二】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
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
餚案盈我前,親舊哭我傍。
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
一朝出門去,歸來良未央。
【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嶢。
馬爲仰天鳴,風爲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這組組詩作品是詩人假設自己死後的情況,表達了自己對生死的看法,又安慰親友不必過於悲傷。
第一首詩是說死後收殮的情況,描述兒女朋友痛哭。
詩人豁達地說死後便沒有榮譽與羞辱,衹覺得酒還未喝夠便死了,有些遺憾。
第二首詩是寫出殯前的祭祀。
詩人描述親人的哀傷,自己雖感到不能飲酒的遺憾,但已爲離開家園而有些黯然。
第三首詩是寫下葬的情形。
詩人對下葬後的幽冥世界不猜測,也認爲賢達也不能逃避死亡,與當時追求神仙得道的風氣迥異。
全詩藝術構思極有新意,以形象化的語言設想自己離開人世之後發生的主客觀情狀,表現了詩人對生死極其坦然的態度,顯示了他極其明徹達觀的思想。
挽歌:挽柩者所唱哀悼死者的歌,泛指對死者悼念的詩歌或哀嘆舊事物滅亡的文辭。
非命促:并非生命短促。
意謂生死屬於自然規律,故生命并無長短之分。
昨暮:昨晚。
同爲人:指還活在世上。
今旦:今晨。
在鬼錄:列入鬼的名册,指死去。
魂氣:指人的精神意識。
《左傳·昭公七年》疏:「附形之靈爲魄,附氣之神爲魂。」
散何之:散歸何處。
枯形:枯槁的屍體。
寄空木:安放於棺木之中。
索:尋找。
千秋萬歲:千年萬年,形容歲月長久。
湛(zhàn)空觴:是説往日的空酒杯中,如今盛滿了澄清的奠酒。
春醪(lǎo):春酒。
浮蟻:酒面上的泡沫。
《文選·張衡〈南都賦〉》:「醪敷徑寸,浮蟻若萍。」劉良注:「酒膏徑寸,布於酒上,亦有浮蟻如水萍也。」
肴(yáo)案:指擺在供桌上的盛滿肉食的木盤。
肴,葷菜;案,古代進食用的一種短腳木盤。
盈:指擺滿。
傍:即「旁」。
荒草鄉:指荒草叢生的墳地。
按:逯本據《樂府詩集》於此句後校增「荒草無人眠,極視正茫茫」二句,爲諸本所無。
然此二句與第三首「四面無人居」、「荒草何茫茫」等句重複,故當删去。
出門去:指出殯。
良未央:未有盡頭,遙遙無期。
良,确,誠。
此句一本作「歸來夜未央」。
何:何其,多麽。
茫茫:無邊無際的樣子。
蕭蕭:風吹樹木聲。
嚴霜:寒霜,濃霜。
送我出遠郊:指出殯送葬。
無人居:指荒無人煙。
嶕嶢(jiāo yáo):高聳的樣子。
馬:指拉靈樞喪車的馬。
幽室:指墓穴。
朝(zhāo):早晨,天亮。
賢達:古時指有道德學問的人。
無奈何:無可奈何,沒有辦法。
指皆不免此運。
向:先時,剛纔。
各自還其家:《文選》作「各已歸其家」,茲從逯本。
已歌:已經在歡快地歌了。
是説人們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何所道:還有什麽可説的呢。
【其一】
人命有生必有死,早終不算生命短。
昨晚生存在世上,今晨命喪赴黃泉。
遊魂飄散在何處?枯稿屍身存木棺。
嬌兒找父傷心啼,好友痛哭靈柩前。
死去不知得與失,哪還會有是非感?
千秋萬歲身後事,榮辱怎能記心間?
衹恨今生在世時,飲酒不足太遺憾。
【其二】
生前貧困無酒飲,今日奠酒盛滿觴。
春酒清香浮泡沫,何時能再得品嚐!
佳餚滿案擺面前,親友痛哭在我旁。
想要發言口無聲,想要睜眼目無光。
往日安寢在高堂,如今長眠荒草鄉。
一朝歸葬出門去,想再歸來沒指望。
【其三】
茫茫荒野草枯黃,蕭瑟秋風抖白楊。
已是寒霜九月中。
親人送我遠郊葬。
四周寂寞無人煙,墳墓高高甚淒涼。
馬爲仰天長悲鳴,風爲蕭瑟作哀響。
墓穴已閉成幽暗,永遠不能見曙光。
永遠不能見曙光,賢達同樣此下場。
剛纔送葬那些人,各自還家入其房。
親戚或許還悲哀,他人早忘已歡唱。
死去還有何話講,寄託此身在山岡。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