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初唐時期,每年元宵節晚上,長安城裏都要大放花燈。
該詩第一句寫燈,把燈比作“火樹”和“銀花”,表現出燈的輝煌。
第二句寫觀燈的環境,既有美麗壯觀的自然景象,又有政治環境,即元宵佳節特許放寬禁區後市民可以信步漫遊所帶來的喜悅氛圍。
第三四句總寫觀燈盛況,抒發騎馬逐月的歡樂情懷。
第五六句細寫遊人盛景,歌舞妓們豔麗華美,雜於各色人之間,踏着“梅花落”曲子,唱着愉快的歌,把觀燈之樂推向高潮。
最後兩句用“金吾不禁”和“玉漏莫催”來表達人們讓歡樂繼續下去的心願,有力地烘托出太平盛世歌舞昇平的初唐繁榮,讓人感到興猶未盡,產生出強烈的藝術效果。
該詩第一句寫燈,把燈比作“火樹”和“銀花”,表現出燈的輝煌。
第二句寫觀燈的環境,既有美麗壯觀的自然景象,又有政治環境,即元宵佳節特許放寬禁區後市民可以信步漫遊所帶來的喜悅氛圍。
第三四句總寫觀燈盛況,抒發騎馬逐月的歡樂情懷。
第五六句細寫遊人盛景,歌舞妓們豔麗華美,雜於各色人之間,踏着“梅花落”曲子,唱着愉快的歌,把觀燈之樂推向高潮。
最後兩句用“金吾不禁”和“玉漏莫催”來表達人們讓歡樂繼續下去的心願,有力地烘托出太平盛世歌舞昇平的初唐繁榮,讓人感到興猶未盡,產生出強烈的藝術效果。
火樹銀花:比喻燦爛絢麗的燈光和焰火。
特指上元節的燈景。
此句對後世影響甚大,如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詞有:“東風夜放花千樹……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紅樓夢》十八回:“只見庭燎繞空,香雪布地,火樹琪花,金窗玉檻”
星橋:星津橋,天津三橋之一,“洛水貫都,以像星漢”此處或以星津橋指代天津三橋。
”東都洛陽,洛水從西面流經上陽宮南,流到皇城端門外,分爲三道,上各架橋,南爲星津橋,中爲天津橋,北爲黃道橋。
開元年間,改修天津橋,星津橋毀,二橋合而爲一。
鐵鎖開:比喻京城開禁。
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這天取消宵禁,連接洛水南岸的裏坊區與洛北禁苑的天津橋、星津橋、黃道橋上的鐵鎖打開,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塵:暗中飛揚的塵土。
逐人來:追隨人流而來。
遊伎:歌女、舞女。
一作“遊騎(jì)”
穠李:此處指觀燈歌伎打扮得豔若桃李。
《詩經·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矣,華如桃李。
”
落梅:曲調名。
金吾:原指儀仗隊或武器,此處指金吾衛,掌管京城戒備,禁人夜行的官名,漢代置。
《唐兩京新記》雲:”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以看燈,光若晝日。
”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
唐時,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嚴,對私自夜行者處以重罰。
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計時器皿,即滴漏。
特指上元節的燈景。
此句對後世影響甚大,如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詞有:“東風夜放花千樹……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紅樓夢》十八回:“只見庭燎繞空,香雪布地,火樹琪花,金窗玉檻”
星橋:星津橋,天津三橋之一,“洛水貫都,以像星漢”此處或以星津橋指代天津三橋。
”東都洛陽,洛水從西面流經上陽宮南,流到皇城端門外,分爲三道,上各架橋,南爲星津橋,中爲天津橋,北爲黃道橋。
開元年間,改修天津橋,星津橋毀,二橋合而爲一。
鐵鎖開:比喻京城開禁。
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這天取消宵禁,連接洛水南岸的裏坊區與洛北禁苑的天津橋、星津橋、黃道橋上的鐵鎖打開,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塵:暗中飛揚的塵土。
逐人來:追隨人流而來。
遊伎:歌女、舞女。
一作“遊騎(jì)”
穠李:此處指觀燈歌伎打扮得豔若桃李。
《詩經·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矣,華如桃李。
”
落梅:曲調名。
金吾:原指儀仗隊或武器,此處指金吾衛,掌管京城戒備,禁人夜行的官名,漢代置。
《唐兩京新記》雲:”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以看燈,光若晝日。
”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
唐時,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嚴,對私自夜行者處以重罰。
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計時器皿,即滴漏。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