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山海經(其十)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本詩爲《讀山海經》詩的第十首。
陶淵明對東晉的滅亡十分惋惜,對恭帝被弒痛心疾首。
詩中歌頌了精衛和刑天的堅強鬥爭精神,寄託着詩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願。
精衛:古代神話中鳥名。
據《山海經·北山經》及《述異記》捲上記載,古代炎帝之女精衛,因遊東海淹死,靈魂化爲鳥,經常銜木石去填東海。
銜:用嘴含。
微木:細木。
刑天:神話人物,因和天帝爭權,失敗後被砍去了頭,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兩乳爲目,以肚臍當嘴,仍然揮舞着盾牌和板斧。
(《山海經·海外西經》)干鏚:盾斧。
同物:精衛既然淹死而化爲鳥,就和其它的都相同,即使再死也不過從鳥化爲另一種物,所以沒有什麼憂慮。
化去:刑天已被殺死,化爲異物,但他對以往和天帝爭神之事並不悔恨。
徒:徒然、白白地。
在昔心:過去的壯志雄心。
良辰:實現壯志的好日子。
詎:豈。
這兩句是說精衛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實現他們理想的好日子豈是能等待得到!
猛志:勇猛的鬥志。
在昔心:過去的壯志雄心。
詎:表示反問,豈。
暂无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