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草偃云低渐合围
草偃云低渐合围。
雕弓声急马如飞。
笑呼从骑载禽归。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
那能白首下书帷。
《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是王国维创作于1904年秋天的作品,被整理收录于王国维的词稿《人间词·甲稿》之中。
这首词不同与王国维另一首写围猎的词《浣溪沙·六郡良家最少年》,那一首更多的是描写了豪侠的个人英姿。
这一首却是由围猎活谈及个人的内心活动,更多的点出国家的危难,而自己却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
上阕三句,写出了一场围猎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过程。
“合围”,是这场射猎的开始。
“草偃云低”本是写围场影物,放在“合围”的前边就有一种天罗地网的感觉,好像天地草木也在听从人的指挥参与对鸟兽的包围。
“雕弓声急马如飞”是写豪侠少年高超的骑射本领;“笑呼从骑载禽归”是写围猎结束满载猎物而归时的得意心情。
这首词中豪侠少年的形象与作者在另一首《浣溪沙》中所写的那个“闲抛金弹落飞鸢”的豪侠少年形象有一些不同。
那一首中的少年形象仅仅是风流潇洒、射艺出众,而这首词中“草偃云低”的描写,使这个少年还带有一种指挥者的威严之气。
史载赤璧之战前曹操致书孙权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自古以来,围场可以喻指战场,打猎可以喻指用兵。
王国维把自己想像成围猎活动的主人公,在这场“战事”中大振神威,说明他内心中同样有一种对戎马生涯的渴望。
下阕三句“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
那能白首下书帷”的牢骚。
人们常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作者认为乱世的文人,读了一辈子书,既无权势以骄人,又无缚鸡之力以自卫。
古代的卫、霍的功勋自不用提,游侠的气概也无从谈起。
假如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则明理恰足以给自己带来“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痛苦。
扬雄投阁,龚生竟夭,文人的悲剧古已有之。
所以,习文不如习武,年轻人有一副好身手,纵不能替天行道,总不致像那些文人在乱世中连保全自己的能力都没有。
如果结合作者的实际情况来看,则这理想近于虚幻。
因为“体素羸弱”而称“万事不如身手好”,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悲哀;人近三十而言“一生须惜少年时”,有一种无可奈何的遗憾;身为文人却说“那能白首下书帷”,有一种不甘心于现状的苦闷。
草偃:草被风吹倒。
《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
”此处是指围猎。
雕弓:刻花纹的弓。
从骑:骑马的随从。
身手:本领,杜甫《哀王孙》诗:“朔方健儿好身手。

白首:谓年老。
下书帷:指教书。
引申指闭门苦读。
《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
草偃茫茫,云层很低,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对猎物已经形成合围之势。
手中的弓不停的发射箭矢,跨下的马奔跑如飞。
猎手发出爽朗的笑声在随从的拥护下满载猎物归来。
再有本领的人不如拥有一副好的身手,人的一生要好好珍惜少年时光。
不要等到年老时还在书帷下皓首穷经。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