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入
頻入長安過九衢,誰知幽夢在髭鬚。
只今人路何從說,漸審巖居不可無。
屈指箸籌賒日月,傷心戎旅滿江湖。
此生休外韜真處,錦瑟琪華待醍醐。
只今人路何從說,漸審巖居不可無。
屈指箸籌賒日月,傷心戎旅滿江湖。
此生休外韜真處,錦瑟琪華待醍醐。
這首詩是王鐸《贈張抱一草書詩卷》的第四首。
該作品爲作者友情酬答之作,據其自署落款,創作時間應在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則是王鐸草書長卷中現所能見到較早的一件作品。
《王鐸草書贈張抱一詩卷》原品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完好。
該作品的內容,爲王鐸自作的贈友人張抱一的五首七律詩,並詩題、卷末落款,整幅法帖一共三百三十六個漢字,七十五行。
作爲“有明書法推第一”的王鐸,被啓功稱爲“五百年來第一人”,日本書壇也有"后王(王鐸)勝前王(王羲之)"之說。
在這幅王鐸贈張抱一草書詩卷中,其跌宕雄逸,行筆能縱能斂,結體欹正莫測,點畫錯綜複雜,線條枯實互應等特點顯示無遺。
該作品爲作者友情酬答之作,據其自署落款,創作時間應在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則是王鐸草書長卷中現所能見到較早的一件作品。
《王鐸草書贈張抱一詩卷》原品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完好。
該作品的內容,爲王鐸自作的贈友人張抱一的五首七律詩,並詩題、卷末落款,整幅法帖一共三百三十六個漢字,七十五行。
作爲“有明書法推第一”的王鐸,被啓功稱爲“五百年來第一人”,日本書壇也有"后王(王鐸)勝前王(王羲之)"之說。
在這幅王鐸贈張抱一草書詩卷中,其跌宕雄逸,行筆能縱能斂,結體欹正莫測,點畫錯綜複雜,線條枯實互應等特點顯示無遺。
暂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