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
〔明〕 1500? - 1582? 年
明小说家。
山阳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
耻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归,专意著述。
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善谐谑,晚年作《西游记》,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
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话说那六健将出洞门,径往西南上,依路而走。
行者心中暗想道:“他要请老大王吃我师父,老大王断是牛魔王。
我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交游甚厚,至如今我归正道,他还是邪魔。
虽则久别,还记得他模样,且等老孙变作牛魔王,哄他一哄,看是何如。
”好行者,躲离了六个小妖,展开翅,飞向前边,离小妖有十数里远近,摇身一变,变作个牛魔王,拔下几根毫毛,叫“变!”即变作几个小妖。
在那山凹里,驾鹰牵犬,搭驽张弓,充作打围的样子,等候那六健将。
那一伙厮拖厮扯,正行时,忽然看见牛魔王坐在中间,慌得兴烘掀、掀烘兴扑的跪下道:“老大王爷爷在这里也。
”那云里雾、雾里云、急如火、快如风都是肉眼凡胎,那里认得真假,也就一同跪倒,磕头道:“爷爷!小的们是火云洞圣婴大王处差来,请老大王爷爷去吃唐僧肉,寿延千纪哩。
”行者借口答道:“孩儿们起来,同我回家去,换了衣服来也。
”小妖叩头道:“望爷爷方便,不消回府罢。
路程遥远,恐我大王见责,小的们就此请行。
”行者笑道:“好乖儿女,也罢也罢,向前开路,我和你去来。
”六怪抖擞精神,向前喝路,大圣随后而来。
不多时,早到了本处。
快如风、急如火撞进洞里报:“大王,老大王爷爷来了。
”妖王欢喜道:“你们却中用,这等来的快。

即便叫:“各路头目,摆队伍,开旗鼓,迎接老大王爷爷。
”满洞群妖,遵依旨令,齐齐整整,摆将出去。
这行者昂昂烈烈,挺着胸脯,把身子抖了一抖,却将那架鹰犬的毫毛,都收回身上,拽开大步,径走入门里,坐在南面当中。
红孩儿当面跪下,朝上叩头道:“父王,孩儿拜揖。
”行者道:“孩儿免礼。
”那妖王四大拜拜毕,立于下手。
行者道:“我儿,请我来有何事?”妖王躬身道:
“孩儿不才,昨日获得一人,乃东土大唐和尚。
常听得人讲,他是一个十世修行之人,有人吃他一块肉,寿似蓬瀛不老仙。
愚男不敢自食,特请父王同享唐僧之肉,寿延千纪。
”行者闻言,打了个失惊道:“我儿,是那个唐僧?”妖王道:“是往西天取经的人也。
”行者道:“我儿,可是孙行者师父么?”妖王道:“正是。
”行者摆手摇头道:“莫惹他!莫惹他!别的还好惹,孙行者是那样人哩,我贤郎,你不曾会他?那猴子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他曾大闹天宫,玉皇上帝差十万天兵,布下天罗地网,也不曾捉得他。
你怎么敢吃他师父!快早送出去还他,不要惹那猴子。
他若打听着你吃了他师父,他也不来和你打,他只把那金箍棒往山腰里搠个窟窿,连山都掬了去。
我儿,弄得你何处安身
却说三藏坐于宝林寺禅堂中,灯下念一会《梁皇水忏》,看一会《孔雀真经》,只坐到三更时候,却才把经本包在囊里,正欲起身去睡,只听得门外扑剌剌一声响-,淅零零刮阵狂风。
那长老恐吹灭了灯,慌忙将褊衫袖子遮住,又见那灯或明或暗,便觉有些心惊胆战。
此时又困倦上来,伏在经案上盹睡,虽是合眼朦胧,却还心中明白,耳内嘤嘤听着那窗外陰风飒飒。
好风,真个那淅淅潇潇,飘飘荡荡。
淅淅潇潇飞落叶,飘飘荡荡卷浮云。
满天星斗皆昏昧,遍地尘沙尽洒纷。
一阵家猛,一阵家纯。
纯时松竹敲清韵,猛处江湖波浪浑。
刮得那山鸟难栖声哽哽,海鱼不定跳喷喷。
东西馆阁门窗脱,前后房廊神鬼。
佛殿花瓶吹堕地,琉璃摇落慧灯昏。
香炉鞍+倒香灰迸,烛架歪斜烛焰横。
幢幡宝盖都摇拆,钟鼓楼台撼动根。
那长老昏梦中听着风声一时过处,又闻得禅堂外,隐隐的叫一声“师父!”忽抬头梦中观看,门外站着一条汉子,浑身上下,水淋淋的,眼中垂泪,口里不住叫:“师父!师父!”三藏欠身道:“你莫是魍魉妖魅,神怪邪魔,至夜深时来此戏我?我却不是那贪欲贪嗔之类。
我本是个光明正大之僧,奉东土大唐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者。
我手下有三个徒弟,都是降龙伏虎之英豪,扫怪除魔之壮士。
他若见了你,碎尸粉骨,化作微尘。
此是我大慈悲之意,方便之心。
你趁早儿潜身远遁,莫上我的禅门来。
”那人倚定禅堂道:“师父,我不是妖魔鬼怪,亦不是魍魉邪神。
”三藏道:“你既不是此类,却深夜来此何为?”那人道:
“师父,你舍眼看我一看。
”长老果仔细定睛看处,呀!只见他头戴一顶冲天冠,腰束一条碧玉带,身穿一领飞龙舞凤赭黄袍,足踏一双云头绣口无忧履,手执一柄列斗罗星白玉圭。
面如东岳长生帝,形似文昌开化君。
三藏见了,大惊失色,急躬身厉声高叫道:“是那一朝陛下?请坐。
”用手忙搀,扑了个空虚,回身坐定。
再看处,还是那个人。
长老便问:“陛下,你是那里皇王?
何邦帝主?想必是国土不宁,谗臣欺虐,半夜逃生至此。
有何话说,说与我听。
”这人才泪滴腮边谈旧事,愁攒眉上诉前因,道:“师父啊,我家住在正西,离此只有四十里远近。
那厢有座城池,便是兴基之处。
”三藏道:“叫做甚么地名?”那人道:“不瞒师父说,便是朕当时创立家邦,改号乌鸡国。
”三藏道:“陛下这等惊慌,却因甚事至此?”那人道:“师父啊,我这里五年前,天年干旱,草子不生,民皆饥死,甚是伤情。
”三藏闻言,点头叹道:“陛下啊,古人云,国正天心顺。
想必是你不慈恤万
却说那菩萨念了几遍,却才住口,那妖精就不疼了。
又正性起身看处,颈项里与手足上都是金箍,勒得疼痛,便就除那箍儿时,莫想褪得动分毫,这宝贝已此是见肉生根,越抹越痛。
行者笑道:“我那乖乖,菩萨恐你养不大,与你戴个颈圈镯头哩。
”那童子闻此言,又生烦恼,就此绰起枪来,望行者乱刺。
行者急闪身,立在菩萨后面,叫:“念咒!念咒!”那菩萨将杨柳枝儿,蘸了一点甘露洒将去,叫声“合!”只见他丢了枪,一双手合掌当胸,再也不能开放,至今留了一个观音扭,即此意也。
那童子开不得手,拿不得枪,方知是法力深微,没奈何,才纳头下拜。
菩萨念动真言,把净瓶-倒,将那一海水,依然收去,更无半点存留,对行者道:“悟空,这妖精已是降了,却只是野心不定,等我教他一步一拜,只拜到落伽山,方才收法。
你如今快早去洞中,救你师父去来!”行者转身叩头道:“有劳菩萨远涉,弟子当送一程。
”菩萨道:“你不消送,恐怕误了你师父性命。
”行者闻言,欢喜叩别。
那妖精早归了正果,五十三参,参拜观音,且不题善菩萨收了童子。
却说那沙僧久坐林间,盼望行者不到,将行李捎在马上,一只手执着降妖宝杖,一只手牵着缰绳,出松林向南观看。
只见行者欣喜而来。
沙僧迎着道:“哥哥,你怎么去请菩萨,此时才来!焦杀我也!”行者道:“你还做梦哩,老孙已请了菩萨,降了妖怪。
”行者却将菩萨的法力,备陈了一遍。
沙僧十分欢喜道:“救师父去也!”他两个才跳过涧去,撞到门前,拴下马匹,举兵器齐打入洞里,剿净了群妖,解下皮袋,放出八戒来。
那呆子谢了行者道:“哥哥,那妖精在那里?等我去筑他几钯,出出气来!”行者道:“且寻师父去。
”三人径至后边,只见师父赤条条捆在院中哭哩。
沙僧连忙解绳,行者即取衣服穿上,三人跪在面前道:“师父吃苦了。
”三藏谢道:“贤徒啊,多累你等,怎生降得妖魔也?”行者又将请菩萨、收童子之言,备陈一遍。
三藏听得,即忙跪下,朝南礼拜。
行者道:“不消谢他,转是我们与他作福,收了一个童子。
”如今说童子拜观音,五十三参,参参见佛,即此是也。
教沙僧将洞内宝物收了,且寻米粮,安排斋饭,管待了师父。
那长老得性命全亏孙大圣,取真经只靠美猴精。
师徒们出洞来,攀鞍上马,找大路,笃志投西。
行经一个多月,忽听得水声振耳,三藏大惊道!徒弟呀,又是那里水声?”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
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甚么水声。
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经
却说孙大圣左手把沙和尚捻一把,右手把猪八戒捻一把,他二人却就省悟,坐在高处,倥着脸,不言不语,凭那些道士点灯着火,前后照看,他三个就如泥塑金装一般模样。
虎力大仙道:“没有歹人,如何把供献都吃了?”鹿力大仙道:“却象人吃的勾当,有皮的都剥了皮,有核的都吐出核,却怎么不见人形?”羊力大仙道:“师兄勿疑,想是我们虔心敬意,在此昼夜诵经,前后申文,又是朝廷名号,断然惊动天尊。
想是三清爷爷圣驾降临,受用了这些供养。
趁今仙从未返,鹤驾在斯,我等可拜告天尊,恳求些圣水金丹,进与陛下,却不是长生永寿,见我们的功果也?”虎力大仙道:“说的是。
”教:“徒弟们动乐诵经!一壁厢取法衣来,等我步罡拜祷。
”那些小道士俱遵命,两班儿摆列齐整,当的一声磬响,齐念一卷《黄庭道德真经》。
虎力大仙披了法衣,擎着玉简,对面前舞蹈扬尘,拜伏于地,朝上启奏道:“诚惶诚恐,稽首归依。
臣等兴教,仰望清虚。
灭僧鄙俚,敬道光辉。
敕修宝殿,御制庭闱。
广陈供养,高挂龙旗。
通宵秉烛,镇日香菲。
一诚达上,寸敬虔归。
今蒙降驾,未返仙车。
望赐些金丹圣水,进与朝廷,寿比南山。
”八戒闻言,心中忐忑,默对行者道:“这是我们的不是。
吃了东西,且不走路,只等这般祷祝,却怎么答应?”行者又捻一把,忽地开口叫声:“晚辈小仙,且休拜祝,我等自蟠桃会上来的,不曾带得金丹圣水,待改日再来垂赐。
”那些大小道士听见说出话来,一个个抖衣而战道:“爷爷呀!活天尊临凡,是必莫放,好歹求个长生的法儿!”
鹿力大仙上前,又拜云:“扬尘顿首,谨办丹诚。
微臣归命,俯仰三清。
自来此界,兴道除僧。
国王心喜,敬重玄龄。
罗天大醮,彻夜看经。
幸天尊之不弃,降圣驾而临庭。
俯求垂念,仰望恩荣。
是必留些圣水,与弟子们延寿长生。
”沙僧捻着行者,默默的道:“哥呀,要得紧,又来祷告了。
”行者道:“与他些罢。
”八戒寂寂道:“那里有得?”行者道:“你只看着我,我有时,你们也都有了。
”那道士吹打已毕,行者开言道:“那晚辈小仙,不须拜伏。
我欲不留些圣水与你们,恐灭了苗裔;若要与你,又忒容易了。
”众道闻言,一齐俯伏叩头道:“万望天尊念弟子恭敬之意,千乞喜赐些须。
我弟子广宣道德,奏国王普敬玄门。
”行者道:
“既如此,取器皿来。
”那道士一齐顿首谢恩。
虎力大仙爱强,就抬一口大缸放在殿上;鹿力大仙端一砂盆安在供桌之上;羊力大仙把花瓶摘了花,移在中间。
行者道:“你们都出殿前,掩上格子,不可泄了天机,好留
却说那国王倚着龙床,泪如泉涌,只哭到天晚不住。
行者上前高呼道:“你怎么这等昏乱!见放着那道士的尸骸,一个是虎,一个是鹿,那羊力是一个羚羊。
不信时,捞上骨头来看,那里人有那样骷髅?他本是成精的山兽,同心到此害你,因见气数还旺,不敢下手。
若再过二年,你气数衰败,他就害了你性命,把你江山一股儿尽属他了。
幸我等早来,除妖邪救了你命,你还哭甚?哭甚!急打发关文,送我出去。
”国王闻此,方才省悟。
那文武多官俱奏道:“死者果然是白鹿黄虎,油锅里果是羊骨。
圣僧之言,不可不听。
”国王道:“既是这等,感谢圣僧。
今日天晚,教太师且请圣僧至智渊寺。
明日早朝,大开东阁,教光禄寺安排素净筵宴酬谢。
”果送至寺里安歇。
次日五更时候,国王设朝,聚集多官,传旨:“快出招僧榜文,四门各路张挂。
”一壁厢大排筵宴,摆驾出朝,至智渊寺门外,请了三藏等,共入东阁赴宴,不在话下。
却说那脱命的和尚闻有招僧榜,个个欣然,都入城来寻孙大圣,交纳毫毛谢恩。
这长老散了宴,那国王换了关文,同皇后嫔妃,两班文武,送出朝门。
只见那些和尚跪拜道旁,口称:“齐天大圣爷爷!我等是沙滩上脱命僧人。
闻知爷爷扫除妖孽,救拔我等,又蒙我王出榜招僧,特来交纳毫毛,叩谢天恩。
”行者笑道:“汝等来了几何?”僧人道:“五百名,半个不少。
”行者将身一抖,收了毫毛,对君臣僧俗人说道:“这些和尚实是老孙放了,车辆是老孙运转双关穿夹脊,-碎了,那两个妖道也是老孙打死了。
今日灭了妖邪,方知是禅门有道,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
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国王依言,感谢不尽,遂送唐僧出城去讫。
这一去,只为殷勤经三藏,努力修持光一元。
晓行夜住,渴饮饥餐,不觉的春尽夏残,又是秋光天气。
一日,天色已晚,唐僧勒马道:“徒弟,今宵何处安身也?”行者道:“师父,出家人莫说那在家人的话。
”三藏道:“在家人怎么?出家人怎么?”行者道:“在家人,这时候温床暖被,怀中抱子,脚后蹬妻,自自在在睡觉;我等出家人,那里能够!便是要带月披星,餐风宿水,有路且行,无路方住。
”八戒道:“哥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今路多险峻,我挑着重担,着实难走,须要寻个去处,好眠一觉,养养精神,明日方好捱担,不然,却不累倒我也?”行者道:
“趁月光再走一程,到有人家之所再住。
”师徒们没奈何,只得相随行者往前。
又行不多时,只听得滔滔浪响。
八戒道:“罢了!来到尽头路了!”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2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