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
〔清〕 ? - ? 年
黄永是清初词人,与陈维崧、董以宁、邹祗谟时合称“毗陵四子”,字云孙,顺治十二年进士,官刑部员外郎。
黄永《溪南词》以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语言清浅淡雅,与内容相得益彰。
艺术手法上以化用典故为住,其思想受老庄理论影响较大。
这与其十八年因奏销案罢归还乡有莫大的联系。
《溪南词》中用了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格式,其中长调、小令居多。
《溪南词》中的长调大多作于中年放废之后,不仅存留数量较多,且具有明显的向稼轩词学习的痕迹:在内容上,多表现壮志销磨的愤懑,以悲慨豪放为主要风格;同时,又写有许多农村词,并在词中表现出谐谑的一面;在写法上,大量用散文句法字法和经史典故,具有稼轩“以文为词”的特点。
这些都是黄永长调词中“稼轩风”的明证,从中正可窥见清初“稼轩风”在词坛重振之一斑。
予少习为词,每以欧晏秦黄为正风,最后读南宋诸家词,乃知能摆落故态而意气跌宕者,惟陆务观为善,能自道其与驰骋上下者,庶几子瞻、幼安其人乎?而务观自序乃云“少有所为,晚而悔之,然犹未能止者,何也?岂非乐府歌谣之变固,非此不足以抒永言,发逸思耶。
”吾友艾庵黄子,于文笔无所不工,少为诗馀,颇有工妙之致。
年来纵笔为词,嶔崎历落,洋洋洒洒,有不知其然而然者,余以为非渭南老人不能如此超逸独至也。
嗟乎,词虽小道,本乎性情,中乎音节,固有系乎时与遇者焉。
方黄子少时,故有闺房之好,自相唱和,所着小诗流传里巷间,无不述为佳事。
既而偕其季弟初子与余辈数人常为文酒之会,单词小令,悉被管弦。
笔墨所至,皆有低徊宛转之思,斯时也亦可谓极人间之快意矣。
未几而登上第,佐西曹,此乐既不可得,而又以清赋之累与余等共遭放废。
艾庵遂寄迹戴溪之南,小妻稚子,优游卒岁,机杼之声,与弦诵时相间也。
暇则从野夫牧子,较量晴雨,闲为小词,冲胸而出,矢口而成,一再行吟,浩浩乎如出金石,自以为钧天广乐,不过如是,此岂务观所云“渔歌菱唱,不能自止者欤。
”昔唐季花间诸集,流宕可喜,而务观则谓士大夫无聊所寄,世有能知艾庵者,诵其词而想见其意,勿以为仅出于无聊焉,斯可矣。
晚掠云鬟上翠楼。
腰肢娇小不胜秋。
明知无梦挑灯立,暗欲窥人趁月游。
新解恨,旧无愁。
忽惊语笑却回头。
原来姊妹偏相惹,说起儿郎满面羞。
拊掌说曹公。
天下英雄。
秦皇汉武略相同。
豪举今朝堪想见,铜雀春风。
金碧嵌瑶宫。
锁翠围红。
虬髯如戟字当中。
只有二乔空伫望,虎视江东。
昨夜月如钩。
经过楼头。
画屏小饮篆烟浮。
薄醉日高慵未醒,清露晨流。
无力压香裯。
眶褪微秋。
檀郎无计暗绸缪。
窗外玉奴催未得,半晌迟留。
轻舟弱水。
七十二峰将至矣。
若到襄川。
一度寒暄孟浩然。
霜华如片。
昨夜高堂应梦见。
此后斑衣。
应傍山公白接罹。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5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