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鸿祚
〔清〕 一七九八 - 一八三五 年
清词名家,浙江钱塘人,原名继章,後改名廷纪,字莲生。
生於嘉庆三年(公元一七九八年)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举人。
屡应进士试试不第,幽忧不振。
越二年(西元一八三五年)卒,年仅三十八岁。
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
「善词,上溯温、韦,下逮周密、吴文英。」(《清史稿》),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楼词甲乙丙丁稿》四卷,《补遗》一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其自序云:「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连峰巉巉,中夜猿啸,复如清湘戛瑟,鱼沉雁起,孤月微明;其窅敻幽凄,则山鬼晨吟,琼妃暮泣,风鬟雨鬓,相对支离;不无累德之言,抑亦伤心之极致矣!」(《忆云楼词·甲稿·序》)又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时异境迁,结习不改,霜花腴之剩稿,念奴娇之过腔,茫茫谁复知者?」(《忆云楼词·丙稿·序》)又云:「当沉郁无憀之极,仅托之绮罗芗泽以洩其思,盖辞婉而情伤矣!」(《忆云楼词·丁稿·序》)於此略见作者之情趣。
项鸿祚论词云:「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
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忆云楼词·甲稿·自序》)自謂「幼有愁癖」,其作他多伤心之語,愁苦之音。
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
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
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夜》),可见一斑。
莲生词出入於五代、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容若、蒋鹿潭词风较近。
谭復堂《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
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风格不够多样。
朱彊村《彊村语业》评:「无益事,能遣有涯生。
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兹意了生平」,道出莲生词的创作特点和局限所在。
谭復堂评曰:「文字无大小,必有正变,必有家数,乐善好施。
水云楼词,固清商变徵之声,而流别甚正,家数颇大,与成容若、蒋鹿潭,二百年中,分鼎三足。」谭復堂《箧中词》评曰:「莲生,古之伤心人也!荡气回肠,一波三折,有白石之幽涩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无其率,有梦窗之深细而化其滞,殆欲前无古人。
其《乙稿自序》:『近日江南诸子,竞尚填词,辨韵辨律,翕然同声,几使姜、张俯首。
及观其著述,往往不逮所言。
』云云,婉而可思。
又《丙稿序》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亦可以哀其志矣。
以成容若之贵,项莲生之富,而填词皆幽艳哀断,异曲同工,所谓别有怀抱者也。」
支枕宿酲,系船冶思,细数花风余几。
卷帘却待燕归来,问西湖、绿阴浓未。
愁罗怨绮,总不剩、繁华梦里。
最无情、是曲尘吹粉,萍波流腻。
清游地,可惜匆匆,忍把韶光弃。
鼓残箫倦送黄昏,剩凄凉、六桥烟水。
闲门自闭,有谁识、看花心思。
正销凝,一片啼鸦唤起。
冷吟渐入梅花梦,悽悽雁声催晓。
湿重帆迟,波凝岸寂,碎泻银河多少。
天涯缥缈,正沙尾风回,柁牙云绕。
剩得琼箫,艳词难付小红了。
长桥旧游在否?
两三株断柳,曾倚孤棹。
病枕支愁,征衣浣泪,谁信如今怀抱。
江湖岁杪,羡画里闲身,一蓑归早。
隐约遥山,睡眉休更扫。
断潮流月去,柁楼碎语,侵晓挂帆初。
一行沙上雁,又被西风,吹影落江湖。
红墙渐远,拂征衣自叹清臞。
最凄凉疏萍剩梗,飘泊意何如?
愁余!
黄花旧径,修竹吾庐,是离魂来处。
料此后诗边酒冷,梦里灯孤。
停船莫近投书浦,况路长容易无书。
归便早,今年总负鲈鱼。
樱桃带雨,近窗栊低亚。
闲里匆匆过春社。
正高城,画角吹梦无端,天渐晓,梦到水精帘下。
梦残莺唤起,却道书来,小印分明玉人写。
冷语最销魂,花待郎归,待郎归,可怜花谢。
若留得、西湖柳绵儿,定说与,卿卿似侬游冶。
秋水漫,鸭阵怯波分散。
乌桕红飞霜叶乱,夕阳山一半。
云被晚钟敲断,两两归舟相唤。
烟月满湖人不管,画桡齐占岸。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