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
〔南北朝〕 441 - 513 年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沈璞子。
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
仕宋,为安西外兵参军。
齐时,累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
与萧衍、谢朓等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
入梁,拥立萧衍(梁武帝)有功,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转左光禄大夫。
历仕三代,自负高才,昧于荣利,颇累清谈。
后触怒武帝,受谴,忧惧而卒。
谥隐。
擅诗赋,与谢朓等创“永明体”诗。
提出“声韵八病”之说,有《宋书》,《齐记》、《梁武记》等,均佚。
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废帝讳昱,字德融,小字慧震,明帝长子也。
大明七年正月辛丑,生于卫尉府。
太宗诸子在孕,皆以《周易》筮之,即以所得之卦为小字,故帝字慧震,其余皇子亦如之。
泰始二年,立为皇太子。
三年,始制太子改名昱。
安车乘象辂。
六年,出东宫。
又制太子元正朝贺,服衮冕九章衣。
泰豫元年四月己亥,太宗崩。
庚子,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尚书令袁粲、护军将军褚渊共辅朝政。
乙巳,以护军将军张永为右光禄大夫,抚军将军安成王为扬州刺史。
己酉,特进、右光禄大夫刘遵考改为左光禄大夫。
五月丁巳,以吴兴太守张岱为益州刺史。
戊辰,缘江戍兵老疾者,悉听还。
班剑依旧入殿。
六月壬辰,诏曰“夫兴王经制,实先民隐,方求广教,刑于四维。
朕以茕眇,夙膺宝历,永言民政,未接听览,眷言乃顾,无忘鉴寐。
可遣大使分行四方,观采风谣,问其疾苦。
令有咈民,法不便俗者,悉各条奏。
若守宰威恩可纪,廉勤允著,依事腾闻。
如狱讼诬枉,职事纰缪,惰公存私,害民利己者,无或隐昧。
广纳刍舆之议,博求献艺之规。
巡省之道,务令精洽,深简行识,俾若朕亲览焉”又诏曰“夫寝梦期贤,往诰垂美,物色求良,前书称盛。
朕以冲昧,嗣膺宝业,思仰述圣猷,勉弘政道,兴言多士,常想得人。
可普下牧守,广加搜采。
其有孝友闻族,义让光闾,或匿名屠钓,隐身耕牧,足以整厉浇风,扶益淳化者,凡厥一善,咸无遗逸。
虚轮伫帛,俟闻嘉荐”京师雨水,诏赈恤二县贫民。
乙巳,尊皇后曰皇太后,立皇后江氏。
秋七月戊辰,崇拜帝所生陈贵妃为皇太妃。
闰月丁亥,罢宋安郡还属广兴。
己丑,割南豫州南汝阴郡属西豫州,西豫州庐江郡属豫州。
甲辰,以新除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蔡兴宗为中书监、光禄大夫,安西将军、郢州刺史沈攸之为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南徐州刺史刘秉为平西将军、郢州刺史,新除太常建平王景素为镇军将军、南徐州刺史。
八月戊午,新除中书监、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蔡兴宗薨。
冬十月辛卯,抚军将军刘韫有罪免官。
辛未,护军将军褚渊母忧去职。
十一月己亥,新除平西将军、郢州刺史刘秉为尚书左仆射。
辛丑,护军将军褚渊还摄本任。
芮芮国、高丽国遣使献方物。
十二月,索虏寇义阳。
丁巳,司州刺史王瞻击破之。
元徽元年春正月戊寅朔,改元,大赦天下。
壬寅,诏曰“夫缓法昭恩,裁风茂典,蠲宪贷眚,训俗彝义。
朕临驭宸枢,夤制氓宇,式存宽简,思孚矜惠。
今开元肆宥,万品惟新,凡兹流斥,宜均弘洗。
自元年以前贻罪徙放者,悉听还本”二月乙亥,以晋熙王燮
前废帝讳子业,小字法师,孝武帝长子也。
元嘉二十六年正月甲申生。
世祖镇寻阳,子业留京邑。
三十年,世祖入伐元凶,被囚侍中下省,将见害者数矣,卒得无恙。
世祖践祚,立为皇太子。
始未之东宫,中庶子、二率并入直永福省。
大明二年,出居东宫。
四年,讲《孝经》于崇正殿。
七年,加元服。
八年闰五月庚申,世祖崩,其日,太子即皇帝位。
大赦天下。
太宰江夏王义恭解尚书令,加中书监,骠骑大将军柳元景加尚书令。
甲子,置录尚书,太宰江夏王义恭录尚书事。
骠骑大将军柳元景加开府仪同三司。
丹阳尹永嘉王子仁为南豫州刺史。
六月辛未,诏曰“朕以眇身,夙绍洪业,敬御天威,钦对灵命。
仰遵凝绪,日鉴前图,实可以拱默守成,诒风长世。
而宝位告始,万宇改属,惟德弗明,昧于大道。
思宣睿范,引兹简恤,可具询执事,详访民隐。
凡曲令密文,繁而伤治,关市僦税,事施一时,而奸吏舞文,妄兴威福,加以气纬舛互,偏颇滋甚。
宜其宽徭轻宪,以救民切。
御府诸署,事不须广,雕文篆刻,无施于今。
悉宜并省,以酧氓愿。
藩王贸货,壹皆禁断。
外便具条以闻”戊寅,以豫州之淮南郡复为南梁郡,复分宣城还置淮南郡。
庚辰,以南海太守袁昙远为广州刺史。
秋七月己亥,镇军将军、雍州刺史晋安王子勋改为江州刺史,中护军宗悫为安西将军、雍州刺史,镇北将军、徐州刺史湘东王彧为护军将军,中军将军义阳王昶为征北将军、徐州刺史。
庚戌,婆皇国遣使献方物。
崇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乙卯,罢南北二驰道。
孝建以来所改制度,还依元嘉。
丙辰,追崇献妃为献皇后。
乙丑,抚军将军、南徐州刺史新安王子鸾解领司徒。
八月丁卯,领军将军王玄谟为镇北将军、青、冀二州刺史。
己巳,以青、冀二州刺史萧惠开为益州刺史。
己丑,皇太后崩。
京师雨水。
庚子,遣御史与官长随宜赈恤。
九月辛丑,护军将军湘东王彧为领军将军。
癸卯,以尚书仆射刘遵考为特进、右光禄大夫。
乙卯,文穆皇后祔葬景宁陵。
冬十月甲戌,太常建安王休仁为护军将军。
戊寅,辅国将军宗越为司州刺史。
庚辰,原除扬、南徐州大明七年逋租。
十二月乙酉,以尚书右仆射颜师伯为尚书左仆射。
壬辰,以王畿诸郡为扬州,以扬州为东扬州。
癸巳,以车骑将军、扬州刺史豫章王子尚为司徒、扬州刺史。
去岁及是岁,东诸郡大旱,甚者米一升数百,京邑亦至百余,饿死者十有六七。
孝建以来,又立钱署铸钱,百姓因此盗铸,钱转伪小,商货不行。
永光元年春正月乙未朔,改元彧,大赦天下。
乙巳,省诸州台传。
戊午,以领军将军
太宗明皇帝讳彧,字休炳,小字荣期,文帝第十一子也。
元嘉十六年十月戊寅生。
二十五年,封淮阳王,食邑二千户。
二十九年,改封湘东王。
元凶弑立,以为骁骑将军,加给事中。
世祖践阼,为秘书监,迁冠军将军、南兰陵下邳二郡太守,领石头戍事。
孝建元年,徙为南彭城、东海二郡太守,将军如故,镇京口。
其年,征为中护军。
二年,迁侍中,领游击将军。
三年,徙卫尉,侍中如故。
又为左卫将军,卫尉如故。
大明元年,转中护军,卫尉如故。
三年,为都官尚书,领游击将军,卫尉如故。
七年,迁领军将军。
八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徐兖二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镇北将军、徐州刺史,给鼓吹一部。
其年,征为侍中、护军将军。
未拜,复为领军将军,侍中如故。
永光元年,又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豫豫司江四州扬州之宣城诸军事、卫将军、南豫州刺史,镇姑孰。
又徙为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诸军事、宁蛮校尉、雍州刺史,持节、常侍、将军如故。
未拜,复本位。
寻以本号开府仪同三司。
废帝景和末,上入朝,被留停都。
废帝诛害宰辅,杀戮大臣,恒虑有图之者,疑畏诸父,并拘之殿内,遇上无礼,事在《文诸王传》。
遂收上付廷尉,一宿被原。
将加祸害者,前后非一。
既而害上意定,明旦便应就祸。
上先已与腹心阮佃夫、李道儿等密共合谋。
于时废帝左右常虑祸及,人人有异志。
唯有直皞将军宗越、谭金、童太一等数人为其腹心,并虓虎有干力,在殿省久,众并畏服之,故莫敢动。
是夕,越等并外宿。
佃夫、道儿因结寿寂之等殒废帝于后堂,十一月二十九日夜也。
事定,上未知所为。
建安王休仁便称臣奉引升西堂,登御坐,召见诸大臣。
于时事起仓卒,上失履,跣至西堂,犹著乌帽。
坐定,休仁呼主衣以白帽代之,令备羽仪。
虽未即位,凡众事悉称令书施行。
己未,司徒扬州刺史豫章王子尚、山阴公主并赐死。
宗越、谭金、童太一谋反伏诛。
十二月庚申朔,令书以司空东海王祎为中书监、太尉,镇军将军、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进号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癸亥,以新除骠骑大将军建安王休仁为司徒、尚书令、扬州刺史,镇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山阳王休祐进号骠骑大将军、荆州刺史。
崇宪卫尉桂阳王休范为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
乙丑,改封安陆王子绥为江夏王。
泰始元年冬十二月丙寅,上即皇帝位。
诏曰:
高祖武皇帝德洞四瀛,化绵九服。
太祖文皇帝以大明定基。
世祖孝武皇帝以下武宁乱。
日月所照,梯山航海。
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所以业固盛汉,声溢隆周。
子业凶嚚自天,忍悖成
顺皇帝讳准,字仲谋,小字智观,明帝第三子也。
泰始五年七月癸丑生。
七年,封安成王,食邑三千户。
仍拜抚军将军,置佐史。
废帝即位,为扬州刺史。
元徽二年,进号车骑将军、都督扬、南豫二州诸军事,给鼓吹一部,刺史如故。
四年,又进号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班剑三十人,都督、刺史如故。
元徽五年七月戊子夜,废帝殒,奉迎王入居朝堂。
壬辰,即皇帝位。
升明元年,改元,大赦天下,赐文武位二等。
甲午,镇军将军齐王出镇东城,辅政作相。
丙申,诏曰“露台息构,义光汉德。
雉裘焚制,事隆晋道。
故以检奢轨化,敦俭驭俗。
顷甸服未静,师旅连年,委蓄屡空,劳敝莫偃。
而丹雘之饰,糜耗难訾,宝赂之费,征赋靡计。
今车服仪制,实宜约损,使徽章有序,勿得侈溢。
可罢省御府二署。
凡工丽雕镌,伤风毁治,一皆禁断。
庶永昭宪则,弘兹始政”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沈攸之进号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尚书左仆射、中领军、镇军将军、南兖州刺史齐王为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刺史如故。
中书令、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抚军将军刘秉为尚书令,加中军将军。
镇西将军、郢州刺史晋熙王燮为抚军将军、扬州刺史。
南阳王翙为郢州刺史。
辛丑,尚书右仆射王僧虔为尚书仆射,右卫将军刘韫为中领军,金紫光禄大夫王琨为右光禄大夫。
给司徒齐王钱五百万,布五千匹。
癸卯,车驾谒太庙。
丙午,以安西参军明庆符为青、冀二州刺史,武陵王赞为郢州刺史,新除郢州刺史南阳王翙为湘州刺史,司空、南兖州刺史齐王改领南徐州刺史,征虏将军李安民为南兖州刺史。
雍州大水,八月壬子,遣使赈恤,蠲除税调。
以骠骑长史刘澄之为南豫州刺史。
山阳太守于天宝、新吴县子秦立有罪,下狱死。
戊午,改平准署。
辛酉,以宣城太守李灵谦为兖州刺史。
癸亥,司徒袁粲镇石头。
丁卯,原除元年以前逋调。
复郡县禄田。
戊辰,崇拜帝所生陈昭华为皇太妃。
庚午,司空长史谢朏、卫军长史江斅、中书侍郎褚炫、武陵王文学刘候入直殿省,参侍文义。
齐王固让司空,庚辰,以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九月己丑,诏曰“昔圣王既没,淳风已衰,龟书永湮,龙图长秘。
故三代之末,德刑相扰。
世沦物竞,道陂人谀。
然犹正士比毂,奇才接轸。
朕袭运金枢,纂灵瑶极,负扆巡政,日晏忘疲,永言兴替,望古盈虑。
姬、夏典载,犹传缃帙,汉、魏余文,布在方册。
故元封兴茂才之制,地节创独行之品。
振维务本,存乎得人。
今可宣下州郡,搜扬幽仄,摽采乡邑,随名荐上。
朕将亲览,甄其茂异。
庶野无遗彦,永激遐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则《春秋》是也,言则《尚书》是也。
至于楚《书》、郑《志》、晋《乘》、楚《杌》之篇,皆所以昭述前史,俾不泯于后。
司马迁制一家之言,始区别名题。
至乎礼仪刑政,有所不尽。
乃于纪传之外,创立八书。
片文只事,鸿纤备举。
班氏因之,靡违前式,网罗一代,条流遂广。
《律历》、《礼乐》,其名不变,以《天官》为《天文》,改《封禅》为《郊祀》,易《货殖》、《平准》之称,革《河渠》、《沟洫》之名。
缀孙卿之辞,以述《刑法》。
采孟轲之书,用序《食货》。
刘向《鸿范》,始自《春秋》。
刘歆《七略》,儒墨异部,朱赣博采风谣,尤为详洽。
固并因仍,以为三志。
而《礼乐》疏简,所漏者多,典章事数,百不记一。
《天文》虽为该举,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说,纷然莫辨。
是故蔡邕于朔方上书,谓宜载述者也。
汉兴,接秦坑儒之后,典坟残缺,耆生硕老,常以亡逸为虑。
刘歆《七略》,固之《艺文》,盖为此也。
河自龙门东注,横被中国,每漂决所渐,寄重灾深,堤筑之功,劳役天下。
且关、洛高垲,地少川源,是故镐、酆、潦、潏,咸入礼典。
漳、滏、郑、白之饶,沟渠沾溉之利,皆民命所祖,国以为天,《沟洫》立志,亦其宜也。
世殊事改,于今可得而略。
窃以班氏《律历》,前事已详,自杨伟改创《景初》,而《魏书》阙志。
及元嘉重造新法,大明博议回改。
自魏至宋,宜入今书。
班固《礼乐》、《郊祀》,马彪《祭祀》、《礼仪》,蔡邕《朝会》,董巴《舆服》,并各立志。
夫礼之所苞,其用非一,郊祭朝飨,匪云别事,旗章服物,非礼而何。
今总而裁之,同谓《礼志》。
《刑法》、《食货》,前说已该,随流派别,附之纪传。
《乐经》残缺,其来已远。
班氏所述,政抄举《乐记》。
马彪《后书》,又不备续。
至于八音众器,并不见书,虽略见《世本》,所阙犹众。
爰及《雅》《郑》,讴谣之节,一皆屏落,曾无概见。
郊庙乐章,每随世改,雅声旧典,咸有遗文。
又案今鼓吹铙歌,虽有章曲,乐人传习,口相师祖,所务者声,不先训以义。
今乐府铙歌,校汉、魏旧曲,曲名时同,文字永异,寻文求义,无一可了。
不知今之铙章,何代曲也。
今《志》自郊庙以下,凡诸乐章,非淫哇之辞,并皆详载。
《天文》、《五行》,自马彪以后,无复记录。
何书自黄初之始,徐志肇义熙之元。
今以魏接汉,式遵何氏。
然则自汉高帝五年之首冬,暨宋顺帝升明二年之孟夏,二辰六沴,甲子无差。
圣帝哲王,咸有瑞命之纪。
盖所以神明宝位,幽赞祯符,欲使逐鹿弭谋,窥觊不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