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
〔清〕 1857 - 1909 年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
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
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
署名“鸿都百炼生”。
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
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
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
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话说老残在渔船上被众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万无生理,只好闭着眼睛,听他怎样。
觉得身体如落叶一般,飘飘荡荡,顷刻工夫沉了底了。
只听耳边有人叫道:“先生,起来罢!先生,起来罢!天已黑了,饭厅上饭已摆好多时了。
”老残慌忙睁开眼睛,楞了一楞道:“呀!原来是一梦!”
自从那日起,又过了几天,老残向管事的道:“现在天气渐寒,贵居停的病也不会再发,明年如有委用之处,再来效劳。
目下鄙人要往济南府去看看大明湖的风景。
”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当晚设酒饯行;封了一千两银子奉给老残,算是医生的酬劳。
老残略道一声“谢谢”,也就收入箱笼,告辞动身上车去了。
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颇不寂寞。
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
到了小布政司街,觅了一家客店,名叫高升店,将行李卸下,开发了车价酒钱,胡乱吃点晚饭,也就睡了。
次日清晨起来,吃点儿点心,便摇着串铃满街蜇了一趟,虚应一应故事。
午后便步行至鹊华桥边,雇了一只小船,荡起双桨,朝北不远,便到历下亭前。
止船进去,入了大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
亭子上悬了一副对联,写的是“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上写着“杜工部句”,下写着“道州何绍基韦”。
亭子旁边虽有几间房屋,也没有甚么意思。
复行下船,向西荡去,不甚远,又到了铁公祠畔。
你道铁公是谁?就是明初与燕王为难的那个铁铉。
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土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
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
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
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老残心里想道:“如此佳景,为何没有甚么游人?”看了一会儿,回转身来,看那大门里面楹柱上有副对联,写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暗暗点头道:“真正不错!”进了大门,正面便是铁公享堂,朝东便是一个荷池。
绕着曲折的回廊,到了荷池东面,就是个圆门。
圆门东边有三间旧房,
话说老残从抚署出来,即将轿子辞去,步行在街上游玩了一会儿,又在古玩店里盘桓些时。
傍晚回到店里,店里掌柜的连忙跑进屋来说声“恭喜”,老残茫然不知道是何事。
掌柜的道:“我适才听说院上高大老爷亲自来请你老,说是抚台要想见你老,因此一路进衙门的。
你老真好造化!上房一个李老爷,一个张老爷,都拿着京城里的信去见抚台,三次五次的见不着。
偶然见着回把,这就要闹脾气、骂人,动不动就要拿片子送人到县里去打。
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那怕不是立刻就有差使的吗?怎么样不给你老道喜呢!”老残道:“没有的事,你听他们胡说呢。
高大老爷是我替他家医洽好了病,我说,抚台衙门里有个珍珠泉,可能引我们去见识见识,所以昨日高大老爷偶然得空,来约我看泉水的。
那里有抚台来请我的话!”掌柜的道:“我知道的,你老别骗我。
先前高大老爷在这里说话的时候,我听他管家说,抚台进去吃饭,走从高大老爷房门口过,还嚷说:‘你赶紧吃过饭,就去约那个铁公来哪!去迟,恐怕他出门,今儿就见不着了。
,”老残笑道:“你别信他们胡诌,没有的事。
”掌柜的道:“你老放心,我不问你借钱。

只听外边大嚷:“掌柜的在那儿呢?”掌柜的慌忙跑出去。
只见一个人,戴了亮蓝顶子,拖着花翎,穿了一双抓地虎靴子,紫呢夹袍,天青哈喇马褂,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拿了个双红名帖,嘴里喊:“掌柜的呢?”掌柜的说:“在这儿,在这儿!你老啥事?”那人道:“你这儿有位铁爷吗?”掌柜的道:“不错,不错,在这东厢房里住着呢,我引你去。

两人走进来,掌柜指着老残道:“这就是铁爷。
”那人赶了一步,进前请了一个安,举起手中帖子,口中说道:“宫保说,请铁老爷的安!今晚因学台请吃饭,没有能留铁老爷在衙门里吃饭,所以叫厨房里赶紧办了一桌酒席,叫立刻送过来。
宫保说,不中吃,请铁老爷格外包涵些。
”那人回头道:“把酒席抬上来。
”那后边的两个人抬着一个三展的长方抬盒,揭了盖子,头展是碟子小碗,第二展是燕窝鱼翅等类大碗,第三展是一个烧小猪、一只鸭子,还有两碟点心。
打开看过,那人就叫:“掌柜的呢?”这时,掌柜同茶房等人站在旁边,久已看呆了,听叫,忙应道:“啥事?”那人道:“你招呼着送到厨房里去。
”老残忙道:“宫保这样费心,是不敢当的。
”一面让那人房里去坐坐吃茶,那人再三不肯。
老残固让,那人才进房,在下首一个杌子上坐下;让他上炕,死也不肯。
老残拿茶壶,替他倒了碗茶。
话说众人以为天时尚早,王小玉必还要唱一段,不知只是他妹子出来敷衍几句就收场了,当时一哄而散。
老残到了次日,想起一千两银子放在寓中,总不放心。
即到院前大街上找了一家汇票庄,叫个日升昌字号,汇了八百两寄回江南涂州老家里去,自己却留了一百多两银子。
本日在大街上买了一匹茧绸,又买了一件大呢马褂面子,拿回寓去,叫个成衣做一身棉袍子马褂。
因为已是九月底,天气虽十分和暖,倘然西北风一起,立刻便要穿棉了。
分付成衣已毕,吃了午饭,步出西门,先到趵突泉上吃了一碗茶。
这趵突泉乃济南府七十二泉中的第一个泉,在大池之中,有四五亩地宽阔,两头均通溪河。
池中流水,氵日妇有声。
池子正中间有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
据土人云:当年冒起有五六尺高,后来修池,不知怎样就矮下去了。
这三股水,均比吊桶还粗。
池子北面是个吕祖殿,殿前搭着凉棚,摆设着四五张桌子、十几条板凳卖茶,以便游人歇息。
老残吃完茶,出了趵突泉后门,向东转了几个弯,寻着了金泉书院。
进了二门,便是投辖井,相传即是陈遵留客之处。
再望西去,过一重门,即是一个蝴蝶厅,厅前厅后均是泉水围绕。
厅后许多芭蕉,虽有几批残叶,尚是一碧无际,西北角上,芭蕉丛里,有个方池,不过二丈见方,就是金线泉了。
全线乃四大名泉之二。
你道四大名泉是那四个?就刚才说的趵突泉,此刻的金线泉,南门外的黑虎泉,抚台衙门里的珍珠泉:叫做“四大名泉”。
这金线泉相传水中有条金线。
老残左右看了半天,不要说金线,连铁线也没有。
后来幸而走过一个士子来,老残便作揖请教这“金线”二字有无着落。
那士子便拉着老残踅到池子西面,弯了身体,侧着头,向水面上看,说道:“你看,那水面上有一条线,仿佛游丝一样,在水面上摇动。
看见了没有?”老残也侧了头,照样看去,看了些时,说道:“看见了,看见了!”这是什么缘故呢?想了一想,道:“莫非底下是两股泉水,力量相敌,所以中间挤出这一线来?”那士子道:“这泉见于著录好几百年,难道这两股泉的力量,经历这久就没有个强弱吗?”老残道:“你看这线,常常左右摆动,这就是两边泉力不匀的道理了。
”那士子到也点头会意。
说完,彼此各散。
老残出了金泉书院,顺着西城南行。
过了城角,仍是一条街市,一直向东。
这南门城外好大一条城河,河里泉水湛清,看得河底明明白白。
河里的水草都有一丈多长,被那河水流得摇摇摆摆,煞是好看。
走着看着,见河岸南面,有几个大长方池子,许多妇女坐在
话说老董说到此处,老残问道:“那不成就把这人家爷儿三个都站死了吗?”老董道:“可不是呢!那吴举人到府衙门请见的时候,他女儿——于学礼的媳妇——也跟到衙门口,借了延生堂的药铺里坐下,打听消息。
听说府里大人不见他父亲,已到衙门里头求师爷去了,吴氏便知事体不好,立刻叫人把三班头儿请来。
“那头儿姓陈,名仁美,是曹州府著名的能吏。
吴氏将他请来,把被屈的情形告诉了一遍,央他从中设法。
陈仁美听了,把头连摇几摇,说:‘这是强盗报仇,做的圈套。
你们家又有上夜的,又有保家的,怎么就让强盗把赃物送到家中屋子里还不知道?也算得个特等马糊了!’吴氏就从手上抹下一副金蜀子,递给陈头,说:‘无论怎样,总要头儿费心!但能救得三人性命,无论花多少钱都愿意。
不怕将田地房产卖尽,咱一家子要饭吃去都使得。
’陈头儿道:‘我去替少奶奶设法,做得成也别欢喜,做不成也别埋怨,俺有多少力量用多少力量就是了。
这早晚,他爷儿三个恐怕要到了,大人已是坐在堂上等着呢。
我赶快替少奶奶打点去。

“说罢告辞。
回到班房,把金镯子望堂中桌上一搁,开口道:‘诸位兄弟叔伯们,今儿于家这案明是冤枉,诸位有甚么法子,大家帮凑想想。
如能救得他们三人性命,一则是件好事,二则大家也可沾润几两银子。
谁能想出妙计,这副镯就是谁的。
’大家答道:‘那有一准的法子呢!只好相机行亭,做到那里说那里话罢。
’说过,各人先去通知已站在堂上的伙计们留神方便。
“这时于家父子三个已到堂上。
玉大人叫把他们站起来。
就有几个差人横拖倒拽,将他三人拉下堂去。
这边值日头儿就走到公案面前,跪了一条腿,回道:‘禀大人的话:今日站笼没有空子,请大人示下。
’那玉大人一听,怒道:‘胡说!我这两天记得没有站甚么人,怎会没有空子呢?”值日差回道:‘只有十二架站笼,三天已满。
请大人查簿子看。
’大人一查簿子,用手在簿子上点着说:‘一,二,三:昨儿是三个。
一,二,三,四,五:前儿是五个。
一,二,三,四:大前儿是四个。
没有空,倒也不错的。
’差人又回道:‘今儿可否将他们先行收监,明天定有几个死的,等站笼出了缺,将他们补上好不好?请大人示下!’
“玉大人凝了一凝神,说道:‘我最恨这些东西!着要将他们收监,岂不是又被他多活了一天去了吗?断乎不行!你们去把大前天站的四个放下,拉来我看。
’差人去将那四人放下,拉上堂去。
大人亲自下案,用手摸着四人鼻子,说道:‘是还有点游气。
’复行坐上堂去,说:‘每人
话说申子平一觉睡醒,红日已经满窗,慌忙起来。
黄龙子不知几时已经去了。
老苍头送进热水洗脸,少停又送进几盘几碗的早饭来。
子平道:“不用费心,替我姑娘前道谢,我还要赶路呢。
”说着,玙姑已走出来,说道:“昨日龙叔不说吗,倘早去也是没用,刘仁甫午牌时候方能到关帝庙呢,用过饭去不迟。

子平依话用饭,又坐了一刻,辞了玙姑,径奔山集上。
看那集上,人烟稠密。
店面虽不多,两边摆地摊,售卖农家器具及乡下日用物件的,不一而足。
问了乡人,才寻着了关帝庙。
果然刘仁甫已到,相见叙过寒温,便将老残书信取出。
仁甫接了,说道:“在下粗人,不懂衙门里规矩,才具又短,恐怕有累令兄知人之明,总是不去的为是。
因为接着金二哥捎来铁哥的信,说一定叫去,又恐住的地方柏树峪难走,觅不着,所以迎候在此面辞。
一切总请二先生代为力辞方好。
不是躲懒,也不是拿乔,实在恐不胜任,有误尊事,务求原谅。
”子平说:“不必过谦。
家兄恐别人请不动先生,所以叫小弟专诚敦请的。

刘仁甫见辞不掉,只好安排了自己私事,同申子平回到城武。
申东造果然待之以上宾之礼,其余一切均照老残所嘱付的办理。
初起也还有一两起盗案,一月之后,竟到了“犬不夜吠”的境界了。
这且不表。
却说老残由东昌府动身,打算回省城去,一日,走到齐河县城南门觅店,看那街上,家家客店都是满的,心里诧异道:“从来此地没有这么热闹。
这是甚么缘故呢?”正在踌躇,只见门外进来一人,口中喊道:“好了,好了!快打通了!大约明日一早晨就可以过去了!”老残也无暇访问,且找了店家,同道:“有屋子没有?”店家说:“都住满了,请到别家去罢。
”老残说:“我已走了两家,都没有屋子,你可以对付一间罢,不管好歹。
”店家道:“此地实在没法了。
东隔壁店里,午后走了一帮客,你老赶紧去,或者还没有住满呢。

老残随即到东边店里,问了店家,居然还有两间屋子空着,当即搬了行李进去。
店小二跑来打了洗脸水,拿了一枝燃着了的线香放在桌上,说道:“客人抽烟。
”老残问:“这儿为甚么热闹?各家店都住满了。
”店小二道:“刮了几天的大北风,打大前儿,河里就淌凌,凌块子有间把屋子大,摆渡船不放走,恐怕碰上凌,船就要坏了,到了昨日,上湾子凌插住了,这湾子底下可以走船呢,却又被河边上的凌,把几只渡船都冻的死死的。
昨儿晚上,东昌府李大人到了,要见抚台回话,走到此地,过不去,急的甚么似的,住在县衙门里,派了河夫、地保打冻。
今儿打了一天,看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8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