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
〔唐〕 650 - ? 年
杨炯,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代诗人。
唐初文坛“四杰”之一。
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10岁应神童试登第,待制弘文馆。
上元三年(676),再应制举试及第,补授校书郎。
永淳元年(682),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他为弘文馆学士,后迁太子詹事司直。
684年,武则天连废中宗、睿宗,自己临朝称制。
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杨炯的堂弟杨神让跟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执政,结果兵败被杀。
杨炯由此事受到牵连,大约在685年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
秩满后,于天授元年回到洛阳,在司艺馆任教。
天授三年(692)七月十五日,洛阳宫中拿出盂兰盆分送佛寺,武则天与群臣在洛阳城门楼上观赏,杨炯立即写成《盂兰盆赋》一篇,进献给武则天,极力歌颂武则天的周王朝,并希望武则天“任贤相,淳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策,捐珠玑,宝菽粟”等成为帝王的风范。
大约当年,杨炯调任盈川县令。
他在盈川大约三年多时间,卒于任所。
后归葬于洛阳。
705年,中宗复位,曾追赠他为著作郎。
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岐路三秋别,江津万里长。
烟霞驻征盖,弦奏促飞觞。
阶树含斜日,池风泛早凉。
赠言未终竟,流涕忽沾裳。
铜门初下辟,石馆始沈研。
游雾千金字,飞云五色笺。
楼台横紫极,城阙俯青田。
暄入瑶房里,春回玉宇前。
霞文埋落照,风物澹归烟。
翰墨三馀隙,关山四望悬。
颓峰暌酌羽,流水旷鸣弦。
虽欣承白雪,终恨隔青天。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
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
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
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
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
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
庸才若刘禅,忠佐为心腹。
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
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
稿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汉国临清渭,京城枕浊河。
居人下珠泪,宾御促骊歌。
望极关山远,秋深烟雾多。
唯馀三五夕,明月暂经过。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