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周〕 前565 - 前486 年
释迦牟尼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
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
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槃。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惟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
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
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
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
悬诸幡华,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
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不假徒众。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
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
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
“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熏成种。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剂头数。
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演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
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
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
二妄相依,生妄业道。
有妄业故妄见流转。
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
有诸能入,非觉入故。
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
譬如有人不自断命。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
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即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
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
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
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
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
觉所觉者,不离尘故。
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
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
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何以故?有我爱者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
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
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
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
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
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
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
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著五欲。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
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
此名凡夫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
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
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
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
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
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
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
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
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方便。
唯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总有几种,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如来大寂灭海。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
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便随顺,其数无量。
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
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
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
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
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
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
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
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
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
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
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
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
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
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威德汝当知,无上大觉心,
  本际无二相,随顺诸方便,其数即无量。
  如来总开示,便有三种类。
  寂静奢摩他,如镜照诸像。
  如幻三摩提,如苗渐增长。
  禅那唯寂灭,如彼器中锽。
  三种妙法门,皆是觉随顺。
  十方诸如来,及诸大菩萨,因此得成道。
  三事圆证故,名究竟涅槃。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
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
虽现尘劳,心恒清净。
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
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
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骄慢,况复抟财妻子眷属。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云何四病?
“一者作病。
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
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二者任病。
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
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三者止病。
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
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
“四者灭病。
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
一切永寂,欲求圆觉。
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
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
现逆顺境,犹如虚空。
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
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
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
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
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觉汝当知,末世诸众生,
  欲求善知识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