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
〔清〕 1655年 - 1685年 年
清代政治人物、著名詞人、學者,葉赫納蘭氏(明末海西女眞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爲性德,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時期重臣納蘭明珠長子。 納蘭容若生於清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葉赫部貝勒金台石,曾姑祖母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努爾哈赤妃),姑表祖父清太宗皇太極(孟古哲哲子)。母英親王阿濟格(多爾袞親兄)之女愛新覺羅氏,父納蘭明珠歷任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納蘭容若十七歲進太學,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時二十二歲補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帝愛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與皇室沾親,與康熙長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親戚關係,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的官職,後晉升爲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並奉旨出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情況。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二),死後葬於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淀區上莊皂甲屯)。《清史稿》有傳。 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於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嚮往平淡的經歷。這一特殊的生活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獨背殘陽上小樓,誰家玉笛韻偏幽
一行白雁遙天暮,幾點黃花滿地秋
驚節序,嘆沉浮,穠華如夢水東流
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遊
愁痕滿地無人省,露溼琅玕影
閒階小立倍荒涼
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
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
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爲伊書
伏雨朝寒愁不勝,那能還傍杏花行,去年高摘鬥輕盈
漫惹爐煙雙袖紫,空將酒暈一衫青,人間何處問多情
【其一】
江南好,建業舊長安
紫蓋忽臨雙鷁渡,翠華爭擁六龍看
雄麗卻高寒
【其二】
江南好,城闕尚嵯峨
故物陵前惟石馬,遺蹤陌上有銅駝
玉樹夜深歌
【其三】
江南好,懷古意誰傳
燕子磯頭紅蓼月,烏衣巷口綠楊煙
風景憶當年
【其四】
江南好,虎阜晚秋天
山水總歸詩格秀,笙蕭恰稱語音圓
誰在木蘭船
【其五】
江南好,真個到樑溪
一幅雲林高士畫,數行泉石故人題
還似夢遊非
【其六】
江南好,水是二泉清
味永出山那得濁,名高有錫更誰爭
何必讓中泠
【其七】
江南好,佳麗數維揚
自是瓊花偏得月,那應金粉不兼香
誰與話清涼
【其八】
江南好,鐵甕古南徐
立馬江山千里目,射蛟風雨百靈趨
北顧更躊躇
【其九】
江南好,一片妙高雲
硯北峯巒米外史,屏間樓閣李將軍
金碧矗斜曛
【其十】
江南好,何處異京華
香散翠簾多在水,綠殘紅葉勝於花
無事避風沙
蕭瑟蘭成看老去
爲怕多情,不作憐花句
閣淚倚花愁不語,暗香飄盡知何處
重到舊時明月路
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
休說生生花裏住,惜花人去花無主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1.98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