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
〔唐〕 833 - 909 年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穆满当年物外程,电腰风脚一何轻
如今纵有骅骝在,不得长鞭不肯行
辽水华亭旧所闻,病中毛羽最怜君
稻粱且足身兼健,何必青云与白云
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
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风帘淅淅漏灯痕,一半秋光此夕分
天为素娥孀怨苦,并教西北起浮云
巧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
经年不见君王面,落日黄昏空掩门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40s
Copyright ©2022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