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
〔唐〕 743 - 782 年
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出自趙郡李氏東祖。嘉祐從侄。少居廬山,師從名僧皎然學詩。大曆五年中進士,後歷任秘書省校書郎、終官杭州司馬。晚年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約卒於興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後數年。子李虞仲。據說李端曾在駙馬郭曖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詩多爲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喬億以爲李端詩「思致彌清,徑陌迥別,品第在盧允言、司空文明之上。」。傳世作品有《李端詩集》三卷。
冠帶仁兄後,光輝壽母前
陸雲還入洛,潘岳更張筵
井邑嵩山對,園林潁水連
東人慾相送,旅舍已潸然
悠然對惠遠,共結故山期
汲井樹陰下,閉門亭午時
地閒花落厚,石淺水流遲
願與神仙客,同來事本師
獨愛僧房竹,春來長到池
雲遮皆晃朗,雪壓半低垂
不見侵山葉,空聞拂地枝
鄙夫今夜興,唯有子猷知
聖朝殊漢令,才子少登科
每見先鳴早,常驚後進多
獨居方寂寞,相對覺蹉跎
不是通家舊,頻勞文舉過
暫別青藍寺,今來發欲斑
獨眠孤燭下,風雨在前山
壞宅終須去,空門不易還
支公有方便,一願啓玄關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2.63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