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
〔唐〕 743 - 782 年
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出自趙郡李氏東祖。嘉祐從侄。少居廬山,師從名僧皎然學詩。大曆五年中進士,後歷任秘書省校書郎、終官杭州司馬。晚年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約卒於興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後數年。子李虞仲。據說李端曾在駙馬郭曖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詩多爲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喬億以爲李端詩「思致彌清,徑陌迥別,品第在盧允言、司空文明之上。」。傳世作品有《李端詩集》三卷。
巴水天邊路,啼猿傷客情
遲遲雲外盡,杳杳樹中生
殘月暗將落,空霜寒欲明
楚人皆掩淚,聞到第三聲
一從持鉢別,更未到人間
好靜居貧寺,遺名棄近山
雨前縫百衲,葉下閉重關
若便潯陽去,須將舊客還
車馬朝初下,看山憶獨尋
會知逢水盡,且愛入雲深
殘雨開斜日,新蟬發迥林
阮咸雖別巷,遙識此時心
疇昔十年兄,相逢五校營
今宵舉杯酒,隴月見軍城
堠火經陰絕,邊人接曉行
殷勤送書記,強虜幾時平
久是天涯客,偏傷落木時
如何故國見,更欲異鄉期
鳥暮東西急,波寒上下遲
空將滿眼淚,千里怨相思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3.14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