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晉〕 303 - 361 年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原籍山東琅琊(今山東臨沂),後遷居會稽(紹興),寫下《蘭亭集序》,晚年隱居會稽下轄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歷任祕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爲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爲“二王”。此後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東晉升平五年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爲金庭觀,遺址猶存。
廿二日羲之報:近得書,即日又得永興書,甚慰
想在道可耳
吾疾故爾沉滯
憂悴解日
面近,不具
羲之報
近因得里人書,想至
知故面腫,耿耿,今差不?吾比日食意如差,而髀中故不差,以此為至患
至不可勞,力數字,令弟知聞耳
夫書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
大抵書須存思,餘覽李斯等論筆勢,及鍾繇書,骨甚是不輕,恐子孫不記,故敘而論之
夫書字貴平正安穩
先須用筆,有偃有仰,有攲有側有斜,或小或大,或長或短
凡作一字,或類篆籀,或似鵠頭,或如散隸,或八分;或如蟲食木葉,或如水中蝌蚪;或如壯士佩劍,或似婦女纖麗
欲書先構筋力,然後裝束,必注意詳雅起發,綿密疏闊相間
每作一點,必須懸手作之,或作一波,抑而後曳
每作一字,須用數種意,或橫畫似八分,而發如篆籀,或豎牽如深林之喬木,而屈折如鋼鉤;或上尖如枯稈,或下細若鍼芒;或轉側之勢似飛鳥空墜,或棱側之形如流水激來
作一字,橫豎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
第一須存筋藏鋒,滅跡隱端
用尖筆須落鋒混成,無使毫露浮怯,舉新筆爽爽若神,即不求於點畫瑕玷也
爲一字,數體俱入
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
若書虛紙,用強筆;若書強紙,用弱筆
強弱不等,則蹉跌不入
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心後,未作之始,結思成矣
仍下筆不用急,故須遲,何也?筆是將軍,故須遲重
心欲急不宜遲,可也?心是箭鋒,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入
夫字有緩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緩者?至如“烏”字,下手一點,點須急,橫直即須遲,欲“烏”三腳急,斯乃取形勢也
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
若直筆急牽裹,此暫視似書,久味無力
仍須用筆著墨,不過三分,不得深浸,毛弱無力
墨用鬆節同研,久久不動彌佳矣
知足下散勢小差,此慰無以為喻,云氣力故爾,復以灼怛,想散患得差,餘當以漸消息耳
想小大悉佳,蔡家賓至,君情感益深,唯當撥遣之耳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5.82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