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衍
〔汉〕 不详 - 不详 年
冯衍(生卒年不详),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中国东汉辞赋家。

冯衍少时有奇才,20岁即博通群书。
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冯衍辞不肯仕。
后为更始将军廉丹掾,讨伐山东,王莽催战,冯衍劝廉丹屯兵大郡,以待时变。
廉丹不听,战死,冯衍亡命河东。
更始二年(24年),尚书仆射鲍永行大将军事,冯衍建言屯据并州,鲍永乃以衍为立汉将军。
光武帝即位,鲍永、冯衍坚守不降,后知更始帝已殁,乃罢兵降于光武帝,任曲阳令,立功当赏,遭受谗毁,故赏不行。
建武六年(30年),冯衍上书陈八事,光武帝将召见冯衍,然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等俱相排挤,遂不得入。
后交往外戚,转迁司隶从事。
光武帝惩治外戚,冯衍获罪,西归故里,闭门自保。
建武末,上疏自陈,终不见用。
明帝即位后,冯衍又被诬陷“文过其实”,遂废于家,潦倒而死。

冯衍撰《显志赋》以自伤不遇,词意每仿效楚辞,颇有屈骚之风。
赋以“聊发愤而扬情兮,将以荡夫忧心”为中心,以“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愍道陵迟,伤德分崩”为线索,借史实以讽喻时政,抒发心中的郁抑不平之情。
其所著赋、诔、铭、说等50篇,《隋书·经籍志》著录后汉司隶从事《冯衍集》五卷,明代张溥辑有《冯曲阳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冯子以为大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风兴云蒸,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进退无主,屈伸无常。
故曰:「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与物趣舍。」常务道德之实,而不求当世之名,阔略杪小之礼,荡佚人间之事。
正身直行,恬然肆志。
顾尝好ㄈ傥之策,时莫能听用其谋,喟然长叹,自伤不遭。
久栖迟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怀。
抑心折节,意凄情悲。
夫伐冰之家,不利鸡豚之息;委积之臣,不操市井之利。
况历位食禄二十余年,而财产益狭,居处益贫。
惟夫君子之仕,行其道也。
虑时务者不能兴其德,为身求者不能成其功。
去而归家,复羁旅于州郡,身愈据职,家弥穷困,卒离饥寒之灾,有丧元子之祸。
先将军葬渭陵,哀帝之崩也,营之以园。
于是以新丰之东,鸿门之上,寿安之中,地势高敞,四通广大,南望郦山,北属泾、渭,东瞰河华、龙门之阳,三晋之路,西顾酆、鄗周、秦之丘,宫观之,通视千里,览见旧都,遂定茔焉。
退而幽居。
盖忠臣过故墟而欷,孝子入旧室而哀叹。
每念祖考著盛德于前,垂鸿烈于后,遭时之祸,坟墓芜秽,春秋尝,昭穆无列。
年衰岁暮,悼无成功,将西田牧肥饶之野,殖生产,修孝道,营宗庙,广祭祀。
然后阖门讲习道德,观览乎孔、老之论,庶几乎松、乔之福。
上陇阪,陟高冈,游精宇宙,流目八。
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愍道陵迟,伤德分崩。
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
疆里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
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
显志者,言光明风化之情,昭章玄妙之思也。
其辞曰:
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甲子之朝兮,汨吾西征。
发轫新丰兮,裴回镐京。
陵飞廉而太息兮,登平阳而怀伤。
悲时俗之险厄兮,哀好恶之无常。
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纷纶流于权利兮,亲雷同而妒异;独耿介而慕古兮,岂时人之所喜?沮先圣之成论兮,邈名贤之高风;忽道德之珍丽兮,务富贵之乐耽。
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固众夫之所眩兮,孰能观于无形?行劲直以离尤兮,羌前人之所有;内自省而不惭兮,遂定志而弗改。
欣吾党之唐、虞兮,愍吾生之愁勤;聊发愤而扬情兮,将以荡夫忧心。
往者不可攀援兮,来者不可与期;病没世之不称兮,愿横逝而无由。
陟雍而消摇兮,超略阳而不反。
念生人之不再兮,悲六亲之日远。
陟九而临{山戋}薛兮,听泾、渭之波声。
顾鸿门而欷兮,哀吾孤之早零。
何天命之不纯兮,信吾罪之所生;伤诚善之无辜兮,赍此恨而入冥。
嗟我
  • 1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7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