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甫
〔清〕 1760 - 1816 年
章甫,林爽文事变时,曾募义军堵禦。
嘉庆四年(1799)岁贡,三次渡海赴试,皆不中,遂设教里中。
重修府学文庙时曾捐银赞助,其后担任董事。
甫性嗜古,天分甚高。
读书博采经子百家之菁华,究心诗学之源流正变。
其后绝意仕途,课儿孙自娱,时人目为高士。
诗文俱工。
  章甫著有《半崧集》六卷。
连横《台湾通史》著录作四卷、《台湾诗乘》作八卷。
集中或赠答酬酢,或山水记游。
作者屐痕所至,除台湾本土风光外,三次渡海赴试,于澎湖、福建所见,亦留载文字之中。
全书依体裁大致分为六卷,前五卷为诗歌,第六卷为散文。
王国璠台湾县学教梁上春,为其《半崧集》简编作序曰:「按半崧之诗,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五法俱备而不入俚……故非独五、七言律波澜壮阔、法度精严,如建大将旗鼓,虽八面受敌,无懈可击。
其古诗之苍朴浑成,直截恺恻,寄浓于简淡之中,真有古乐府遗意。
至如绝句、骈体、杂文,或以韵格胜,或以词气胜,要皆丽而有则,约而弥该,非出入于六朝诸家不辨。」章甫诗歌的风貌,大抵如此。
然以其诗「不入俚」,少有咏歌民俗之作。
今见《半崧集》为日治时期大正六年(1917)据嘉庆二十一年(1816)誊录的抄本,典藏于国家图书馆台湾分馆,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删存原书之半,刊印成《半崧集简编》,为今日常见的版本。
以下据国家图书馆台湾分馆的钞本为底本,参考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及台银本《半崧集简编》进行参校。
(江宝钗撰)
阳乌阴兔争驰骋,人世光阴刹那顷。
玉盘生菜乱青丝,三岁公家吃春饼。
前年班春池阳城,民物熙熙箫鼓声。
去年转粟巡边徼,圣朝初下和戎诏。
祇今塞下不传烽,野梅官柳竞春风。
相从且作无事饮,莫辞节物来匆匆。
明年上国春应早,棠棣阴中诗更好。
诗成但遣阿买书,邮筒寄我江南道。
春花春月闹春嬉,阳春烟景十分奇。
报道故人春去也,春江风便送春宜。
春城廿载瀛洲客,春宵剪烛话心知。
投囊争富吟春句,煮酒频敲春夜棋。
今春忽买归舟紧,得意春归信乐之。
也知此去春台乐,其奈留春系我思。
留春无奈饯春去,鹿岛春澄三月时。
春草曾题江淹赋,春柳曾吟李白诗。
古来多少伤春别,今日春三忍别离。
别春思春春知否,暮云春树不胜悲。
春水盈盈秋水兴,春情宛在水之湄。
春潮有信君须记,重看来春返棹期。
星宿发源黄河水,落天走海几万里。
扬沙舞怪九曲中,鳞虫介虫无穷纪。
何物破浪拔千层,耸身一跃唯仙鲤。
凡骨换时变风云,悬流急峡雄心恃。
羞落暴腮回,笑杀点额止。
波臣报道尾雷烧,霹雳天门化龙起。
天苍苍,海茫茫。
武峦后,沙连旁。
半空浮白,万岛开张。
非冰非水,非雪非霜。
老翁认得真面目,云是玉山发异光。
山上宝光山下照,万丈清高万丈长。
晴云展拓三峰立,一峰独耸镇中央。
须臾变幻千万状,晶莹摩荡异寻常。
四时多隐三冬见,如练如瀑如截肪。
骇目惊人不一足,莫辨璧圆与圭方。
我闻辉山知韫玉,又闻采玉出昆冈。
可求犹是人间宝,争似此山空瞻望。
当时有客痴山凿,自恃雄心豪力强。
岂知愈入愈深处,归于无何有之乡。
嗟乎玉山愿望几曾见,我今何幸愿为偿。
偿来愿望亦造化,多谢山灵不可忘。
山灵归去将谁说,依旧囊纱而篆香。
大璞自然天地秘,未知韫椟何处藏。
且将一片馀光好,袖来宝贵入诗囊。
碌碌名利客,大都为形役。
独无物欲交,悠然情自适。
松阴澈底凉,坐对秋岑碧。
坚守介如贞,终古不转石。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