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甫
〔清〕 1760 - 1816 年
章甫,林爽文事变时,曾募义军堵禦。
嘉庆四年(1799)岁贡,三次渡海赴试,皆不中,遂设教里中。
重修府学文庙时曾捐银赞助,其后担任董事。
甫性嗜古,天分甚高。
读书博采经子百家之菁华,究心诗学之源流正变。
其后绝意仕途,课儿孙自娱,时人目为高士。
诗文俱工。
  章甫著有《半崧集》六卷。
连横《台湾通史》著录作四卷、《台湾诗乘》作八卷。
集中或赠答酬酢,或山水记游。
作者屐痕所至,除台湾本土风光外,三次渡海赴试,于澎湖、福建所见,亦留载文字之中。
全书依体裁大致分为六卷,前五卷为诗歌,第六卷为散文。
王国璠台湾县学教梁上春,为其《半崧集》简编作序曰:「按半崧之诗,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五法俱备而不入俚……故非独五、七言律波澜壮阔、法度精严,如建大将旗鼓,虽八面受敌,无懈可击。
其古诗之苍朴浑成,直截恺恻,寄浓于简淡之中,真有古乐府遗意。
至如绝句、骈体、杂文,或以韵格胜,或以词气胜,要皆丽而有则,约而弥该,非出入于六朝诸家不辨。」章甫诗歌的风貌,大抵如此。
然以其诗「不入俚」,少有咏歌民俗之作。
今见《半崧集》为日治时期大正六年(1917)据嘉庆二十一年(1816)誊录的抄本,典藏于国家图书馆台湾分馆,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删存原书之半,刊印成《半崧集简编》,为今日常见的版本。
以下据国家图书馆台湾分馆的钞本为底本,参考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及台银本《半崧集简编》进行参校。
(江宝钗撰)
蓬莱海上空前后,石壁千寻战浪久。
记得坡公海上游,搜奇踏上蓬莱首。
土人为此弹子砣,圆熟可爱试携取。
笑携数枚海上归,十分海气囊八九。
乃作诗歌遗老人,自矜东海袖中有。
有时舞袖鼓风雷,疑是射鲛奔鲸吼。
有时拂袖散云烟,疑是下獭驱鱼走。
海汐去兮海潮来,去来呼吸坡公手。
坡公海外擅奇文,奇绝无出坡公右。
蓬莱见说变沧桑,袖里茫茫今变否。
海天昏黑海雷吼,破浪鲸鲵秋夜走。
罗岳石摧百尺巅,瀛壖惊睹落星斗。
曩时清诲几过从,略分言情忘年友。
投我木李投我桃,至今尚未报瑶玖。
忽骑箕尾比列星,可是星宫悬已久。
不然德者福之基,应享三万六千寿。
如何人瑞地行仙,仅称六十有六叟。
人语传来半信疑,十分遥望伤八九。
二百里外来讣音,岁辰月戌时在酉。
其日乘鸾上碧霄,何时化鹤归黄耇。
任呼返魄与招魂,一意星回帝左右。
霜寒露冷又风酸,天问无辞空搔首。
楚些哀遍思旧铭,白马素车我敢后。
啼鹃溅血泪星星,献以冥镪祭以酒。
大梦长眠杳九泉,人琴感叹知耶否。
石之火矣电之光,古往今来谁不朽。
生顺死安两无惭,如此羽化何所负。
芙蓉城里是故家,莫说其乡无何有。
写生道子妙传神,妙手逢君更写真。
清标品格清华景,管领风光得意春。
春花春柳满春庭,随意摇红随意青。
茶烟缕缕清课罢,香风绕遍读书亭。
闲情偶寄画桥南,环桥流水水拖蓝。
个中相喻无言处,坐对盘松鹤梦酣。
琴心怜取美人心,石上横陈百衲琴。
且将一曲春光好,留赠知音月下吟。
北窗倦睡纳风凉,藤枕冷然贴一方。
唱午灵鸡休唤觉,幽人才梦世羲皇。
朋侪握手且言欢,莫怪疏慵礼数宽。
面目见真肝胆照,何须妆点着衣冠。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2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