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光协洽,尽玄黓涒滩,凡二年。
太宗简文皇帝下大宝二年(辛未,公元五五一年)
春,正月,新吴余孝顷举兵拒侯景,景遣于庆攻之,不克。
庚戌,湘东王绎遣护军将军尹悦、安东将军杜幼安、巴州刺史王珣将兵二万自江夏趣武昌,受徐文盛节度。
杨乾运攻拔剑阁,杨法琛退保石门,乾运据南阴平。
辛亥,齐主祀圜丘。
张彪遣其将赵稜围钱塘,孙凤围富春,侯景遣仪同三司田迁、赵伯超救之,稜、凤败走。
稜,伯超之兄子也。
癸亥,齐主耕籍田。
乙丑,享太庙。
魏杨忠围汝南,李素战死。
二月,乙亥,城陷,执邵陵携王纶,杀之,投尸江岸;岳阳王詧取而葬之。
或告齐太尉彭乐谋反;壬辰,乐坐诛。
齐遣散骑常侍曹文皎使于江陵,湘东王绎使兼散骑常侍王子敏报之。
侯景以王克为太师,宋子仙为太保,元罗为太傅,郭元建为太尉,支化仁为司徒,任约为司空,王伟为尚书左仆射,索超世为右仆射。
景置三公官,动以十数,仪同尤多。
以子仙、元建、化仁为佐命元功,伟、超世为谋主,于子悦、彭隽主击断,陈庆、吕季略、卢晖略、丁和等为爪牙。
梁人为景用者,则故将军赵伯超,前制局监周石珍,内监严亶,邵陵王记室伏知命。
自馀王克、元罗及侍中殷不害、太常周弘正等,景从人望,加以尊位,非腹心之任也。
北兗州刺史萧邕谋降魏,侯景杀之。
杨乾运进据平兴,平兴者,杨法琛所治也。
法琛退保鱼石洞,乾运焚平兴而归。
李迁仕收众还击南康,陈霸先遣其将杜僧明等拒之,生擒迁仕,斩之。
湘东王绎使霸先进兵取江州,以为江州刺史。
三月,丙午,齐襄城王淯卒。
庚戌,魏文帝殂,太子钦立。
乙卯,徐文盛等克武昌,进军芦洲。
己未,齐以湘东王绎为梁相国,建梁台,总百揆,承制。
齐司空司马子如自求封王,齐主怒,庚申,免子如官。
任约告急,侯景自帅众西上,携太子大器从军以为质,留王伟居守。
闰月,景发建康,自石头至新林,舳舻相接。
约分兵袭破定州刺史田龙祖于齐安。
壬寅,景军至西阳,与徐文盛夹江筑垒。
癸卯,文盛击破之,射其右丞库狄式和坠水死,景遁走还营。
夏,四月,甲辰,魏葬文帝于永陵。
郢州刺史萧方诸,年十五,以行事鲍泉和弱,常侮易之,或使伏床,骑背为马;恃徐文盛军在近,不复设备,日以蒲酒为乐。
侯景闻江夏空虚,乙巳,使宋子仙、任约帅精骑四百,由淮内袭郢州。
丙午,大风疾雨,天色晦冥,有登陴望见贼者,告泉曰:“虏骑至矣!”泉曰:“徐文盛大军在下,贼何因得至!当是王珣军人还耳。
”既而走告者稍众,始命闭门,
太宗简文皇帝下大宝二年(辛未,公元五五一年)
春,正月,新吴余孝顷举兵拒侯景,景遣于庆攻之,不克。
庚戌,湘东王绎遣护军将军尹悦、安东将军杜幼安、巴州刺史王珣将兵二万自江夏趣武昌,受徐文盛节度。
杨乾运攻拔剑阁,杨法琛退保石门,乾运据南阴平。
辛亥,齐主祀圜丘。
张彪遣其将赵稜围钱塘,孙凤围富春,侯景遣仪同三司田迁、赵伯超救之,稜、凤败走。
稜,伯超之兄子也。
癸亥,齐主耕籍田。
乙丑,享太庙。
魏杨忠围汝南,李素战死。
二月,乙亥,城陷,执邵陵携王纶,杀之,投尸江岸;岳阳王詧取而葬之。
或告齐太尉彭乐谋反;壬辰,乐坐诛。
齐遣散骑常侍曹文皎使于江陵,湘东王绎使兼散骑常侍王子敏报之。
侯景以王克为太师,宋子仙为太保,元罗为太傅,郭元建为太尉,支化仁为司徒,任约为司空,王伟为尚书左仆射,索超世为右仆射。
景置三公官,动以十数,仪同尤多。
以子仙、元建、化仁为佐命元功,伟、超世为谋主,于子悦、彭隽主击断,陈庆、吕季略、卢晖略、丁和等为爪牙。
梁人为景用者,则故将军赵伯超,前制局监周石珍,内监严亶,邵陵王记室伏知命。
自馀王克、元罗及侍中殷不害、太常周弘正等,景从人望,加以尊位,非腹心之任也。
北兗州刺史萧邕谋降魏,侯景杀之。
杨乾运进据平兴,平兴者,杨法琛所治也。
法琛退保鱼石洞,乾运焚平兴而归。
李迁仕收众还击南康,陈霸先遣其将杜僧明等拒之,生擒迁仕,斩之。
湘东王绎使霸先进兵取江州,以为江州刺史。
三月,丙午,齐襄城王淯卒。
庚戌,魏文帝殂,太子钦立。
乙卯,徐文盛等克武昌,进军芦洲。
己未,齐以湘东王绎为梁相国,建梁台,总百揆,承制。
齐司空司马子如自求封王,齐主怒,庚申,免子如官。
任约告急,侯景自帅众西上,携太子大器从军以为质,留王伟居守。
闰月,景发建康,自石头至新林,舳舻相接。
约分兵袭破定州刺史田龙祖于齐安。
壬寅,景军至西阳,与徐文盛夹江筑垒。
癸卯,文盛击破之,射其右丞库狄式和坠水死,景遁走还营。
夏,四月,甲辰,魏葬文帝于永陵。
郢州刺史萧方诸,年十五,以行事鲍泉和弱,常侮易之,或使伏床,骑背为马;恃徐文盛军在近,不复设备,日以蒲酒为乐。
侯景闻江夏空虚,乙巳,使宋子仙、任约帅精骑四百,由淮内袭郢州。
丙午,大风疾雨,天色晦冥,有登陴望见贼者,告泉曰:“虏骑至矣!”泉曰:“徐文盛大军在下,贼何因得至!当是王珣军人还耳。
”既而走告者稍众,始命闭门,
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
后句四星,末大星正妃,馀三星后宫之属也。
环之匡卫十二星,籓臣。
皆曰紫宫。
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曰阴德,或曰天一。
紫宫左三星曰天枪,右五星曰天棓,后六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
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
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
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
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间。
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
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
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
在斗魁中,贵人之牢。
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名曰三能。
三能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
辅星明近,辅臣亲彊;斥小,疏弱。
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盾,天锋。
有句圜十五星,属杓,曰贱人之牢。
其牢中星实则囚多,虚则开出。
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
东宫苍龙,房、心。
心为明堂,大星天王,前后星子属。
不欲直,直则天王失计。
房为府,曰天驷。
其阴,右骖。
旁有两星曰衿;北一星曰辖。
东北曲十二星曰旗。
旗中四星天市;中六星曰市楼。
市中星众者实;其虚则秏。
房南众星曰骑官。
左角,李;右角,将。
大角者,天王帝廷。
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
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
亢为疏庙,主疾。
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
氐为天根,主疫。
尾为九子,曰君臣;斥绝,不和。
箕为敖客,曰口舌。
火犯守角,则有战。
房、心,王者恶之也。
南宫朱鸟,权、衡。
衡,太微,三光之廷。
匡卫十二星,籓臣:西,将;东,相;南四星,执法;中,端门;门左右,掖门。
门内六星,诸侯。
其内五星,五帝坐。
后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傍一大星,将位也。
月、五星顺入,轨道,司其出,所守,天子所诛也。
其逆入,若不轨道,以所犯命之;中坐,成形,皆群下从谋也。
金、火尤甚。
廷籓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
权,轩辕。
轩辕,黄龙体。
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
月、五星守犯者,如衡占。
东井为水事。
其西曲星曰钺。
钺北,北河;南,南河;两河、天阙间为关梁。
舆鬼,鬼祠事;中白者为质。
火守南北河,兵起,谷不登。
故德成衡,观成潢,伤成钺,祸成井,诛成质。
柳为鸟注,主木草。
七星,颈,为员官。
主急事。
张,素,为厨,主觞客。
翼为羽翮,主
后句四星,末大星正妃,馀三星后宫之属也。
环之匡卫十二星,籓臣。
皆曰紫宫。
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曰阴德,或曰天一。
紫宫左三星曰天枪,右五星曰天棓,后六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
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
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
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
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间。
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
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
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
在斗魁中,贵人之牢。
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名曰三能。
三能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
辅星明近,辅臣亲彊;斥小,疏弱。
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盾,天锋。
有句圜十五星,属杓,曰贱人之牢。
其牢中星实则囚多,虚则开出。
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
东宫苍龙,房、心。
心为明堂,大星天王,前后星子属。
不欲直,直则天王失计。
房为府,曰天驷。
其阴,右骖。
旁有两星曰衿;北一星曰辖。
东北曲十二星曰旗。
旗中四星天市;中六星曰市楼。
市中星众者实;其虚则秏。
房南众星曰骑官。
左角,李;右角,将。
大角者,天王帝廷。
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
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
亢为疏庙,主疾。
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
氐为天根,主疫。
尾为九子,曰君臣;斥绝,不和。
箕为敖客,曰口舌。
火犯守角,则有战。
房、心,王者恶之也。
南宫朱鸟,权、衡。
衡,太微,三光之廷。
匡卫十二星,籓臣:西,将;东,相;南四星,执法;中,端门;门左右,掖门。
门内六星,诸侯。
其内五星,五帝坐。
后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傍一大星,将位也。
月、五星顺入,轨道,司其出,所守,天子所诛也。
其逆入,若不轨道,以所犯命之;中坐,成形,皆群下从谋也。
金、火尤甚。
廷籓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
权,轩辕。
轩辕,黄龙体。
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
月、五星守犯者,如衡占。
东井为水事。
其西曲星曰钺。
钺北,北河;南,南河;两河、天阙间为关梁。
舆鬼,鬼祠事;中白者为质。
火守南北河,兵起,谷不登。
故德成衡,观成潢,伤成钺,祸成井,诛成质。
柳为鸟注,主木草。
七星,颈,为员官。
主急事。
张,素,为厨,主觞客。
翼为羽翮,主
屠维大荒落,一年。
高祖武皇帝十八太清三年(己巳,公元五四九年)
春,正月,丁巳朔,柳仲礼自新亭徙营大桁。
会大雾,韦粲军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立栅未合,侯景望见之,亟帅锐卒攻粲。
粲使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舟师截其后,叔胤畏忄需不敢进,逸遂败。
景乘胜入粲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叱子弟力战,遂与子尼及三弟助、警、构、从弟昂皆战死,亲戚死者数百人。
仲礼方食,投箸被甲,与其麾下百骑驰往救之,与景战于青塘,大破之,斩首数百级,沉淮水死者千馀人。
仲礼槊将及景,而贼将支伯仁自后斫仲礼中肩,马陷于淖,贼聚槊刺之,骑将郭山石救之,得免。
仲礼被重疮,会稽人惠臶吮疮断血,故得不死。
自是景不敢复济南岸,仲礼亦气衰,不复言战矣。
邵陵王纶复收散卒,与东扬州刺史临城公大连、新淦公大成等自东道并至;庚申,列营于桁南,亦推柳仲礼为大都督。
大连,大临之弟也。
朝野以侯景之祸共尤硃异,异惭愤发疾,庚申,卒。
故事,尚书官不以为赠。
上痛惜异,特赠尚书右仆射。
甲子,湘东世子方等及王僧辩军至。
戊辰,封山侯正表以北徐州降东魏,东魏徐州刺史高归彦遣兵赴之。
归彦,欢之族弟也。
己巳,太子迁居永福省。
高州刺史李迁仕、天门太守樊文皎将援兵万馀人至城下。
台城与援军信命久绝,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冀达众军,题云:“得鸱送援军,赏银百两。
”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
援军募人能入城送启者,鄱阳世子嗣左右李朗请先受鞭,诈为得罪,叛投贼,因得入城,城中方知援兵四集,举城鼓噪。
上以朗为直阁将军,赐金遣之。
朗缘钟山之后,宵行昼伏,积日乃达。
癸未,鄱阳世子嗣、永安侯确、庄铁、羊鸦仁、柳敬礼、李迁仕、樊文皎将兵度淮,攻东府前栅,焚之;侯景退。
众军营于青溪之东,迁仕、文皎帅锐卒五千独进深入,所向摧靡。
至菰首桥东,景将宋子仙伏兵击之,文皎战死,迁仕遁还。
敬礼,仲礼之弟也。
仲礼神情傲很,陵蔑诸将,邵陵王纶每日执鞭至门,亦移时弗见,由是与纶及临城公大连深相仇怨。
大连又与永安侯确有隙,诸军互相猜阻,莫有战心。
援军初至,建康士民扶老携幼以候之,才过淮,即纵兵剽掠。
由是士民失望,贼中有谋应官军者,闻之,亦止。
王显贵以寿阳降东魏。
临贺王记室吴郡顾野王起兵讨侯景,二月,己丑,引兵来至。
初,台城之闭也,公卿以食为念,男女贵贱并出负米,得四十万斛,收诸府藏钱帛五十万亿,并聚德阳堂
高祖武皇帝十八太清三年(己巳,公元五四九年)
春,正月,丁巳朔,柳仲礼自新亭徙营大桁。
会大雾,韦粲军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立栅未合,侯景望见之,亟帅锐卒攻粲。
粲使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舟师截其后,叔胤畏忄需不敢进,逸遂败。
景乘胜入粲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叱子弟力战,遂与子尼及三弟助、警、构、从弟昂皆战死,亲戚死者数百人。
仲礼方食,投箸被甲,与其麾下百骑驰往救之,与景战于青塘,大破之,斩首数百级,沉淮水死者千馀人。
仲礼槊将及景,而贼将支伯仁自后斫仲礼中肩,马陷于淖,贼聚槊刺之,骑将郭山石救之,得免。
仲礼被重疮,会稽人惠臶吮疮断血,故得不死。
自是景不敢复济南岸,仲礼亦气衰,不复言战矣。
邵陵王纶复收散卒,与东扬州刺史临城公大连、新淦公大成等自东道并至;庚申,列营于桁南,亦推柳仲礼为大都督。
大连,大临之弟也。
朝野以侯景之祸共尤硃异,异惭愤发疾,庚申,卒。
故事,尚书官不以为赠。
上痛惜异,特赠尚书右仆射。
甲子,湘东世子方等及王僧辩军至。
戊辰,封山侯正表以北徐州降东魏,东魏徐州刺史高归彦遣兵赴之。
归彦,欢之族弟也。
己巳,太子迁居永福省。
高州刺史李迁仕、天门太守樊文皎将援兵万馀人至城下。
台城与援军信命久绝,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冀达众军,题云:“得鸱送援军,赏银百两。
”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
援军募人能入城送启者,鄱阳世子嗣左右李朗请先受鞭,诈为得罪,叛投贼,因得入城,城中方知援兵四集,举城鼓噪。
上以朗为直阁将军,赐金遣之。
朗缘钟山之后,宵行昼伏,积日乃达。
癸未,鄱阳世子嗣、永安侯确、庄铁、羊鸦仁、柳敬礼、李迁仕、樊文皎将兵度淮,攻东府前栅,焚之;侯景退。
众军营于青溪之东,迁仕、文皎帅锐卒五千独进深入,所向摧靡。
至菰首桥东,景将宋子仙伏兵击之,文皎战死,迁仕遁还。
敬礼,仲礼之弟也。
仲礼神情傲很,陵蔑诸将,邵陵王纶每日执鞭至门,亦移时弗见,由是与纶及临城公大连深相仇怨。
大连又与永安侯确有隙,诸军互相猜阻,莫有战心。
援军初至,建康士民扶老携幼以候之,才过淮,即纵兵剽掠。
由是士民失望,贼中有谋应官军者,闻之,亦止。
王显贵以寿阳降东魏。
临贺王记室吴郡顾野王起兵讨侯景,二月,己丑,引兵来至。
初,台城之闭也,公卿以食为念,男女贵贱并出负米,得四十万斛,收诸府藏钱帛五十万亿,并聚德阳堂
起强圉赤奋若,尽屠维单阏,凡三年。
高祖武皇帝永定元年(丁丑,公元五五七年)
春,正月,辛丑,周公即天王位,柴燎告天,朝百官于露门;追尊王考文公为文王,妣为文后;大赦。
封魏恭帝为宋公。
以木德承魏水,行夏之时,服色尚黑。
以李弼为太师,赵贵为太傅、大冢宰,独孤信为太保、大宗伯,中山公护为大司马。
诏以王琳为司空、骠骑大将军,以尚书右仆射王通为左仆射。
周王祀圜丘,自谓先世出于神农,以神农配二丘,始祖献侯配南北郊,文王配明堂,庙号太祖。
癸卯,祀方丘。
甲辰,祭大社。
除市门税。
乙巳,享太庙,仍用郑玄义,立太祖与二昭、二穆为五庙,其有德者别为祧庙,不毁。
辛亥,祀南郊。
壬子,立王后元氏。
后,魏文帝之女晋安公主也。
齐南安城主冯显请降于周,周柱国宇文贵使丰州刺史太原郭彦将兵迎之,遂据南安。
吐谷浑为寇于周,攻凉、鄯、河三州。
秦州都督遣渭州刺史于翼赴援,翼不从。
僚属咸以为言,翼曰:“攻取之术,非夷俗所长。
此寇之来,不过抄掠边牧耳。
掠而无获,势将自走。
劳师以往,必无所及。
翼揣之已了,幸勿复言。
”数日,问至,果如翼所策。
初,梁世祖以始兴郡为东衡州,以欧阳頠为刺史。
久之,徙頠为郢州刺史,萧勃留頠不遣。
世祖以王琳代勃为广州刺史,勃遣其将孙荡监广州,尽帅所部屯始兴以避之。
頠别据一城,不往谒,闭门自守。
勃怒,遣兵袭之,尽取其货财马仗;寻赦之,使复其所,与之结盟。
江陵陷,頠遂事勃。
二月,庚午,勃起兵于广州,遣頠及其将傅泰、萧孜为前军。
孜,勃之从子也。
南江州刺史余孝顷以兵会之。
诏平西将军周文育帅诸军讨之。
癸酉,周王朝日于东郊;戊寅,祭太社。
周楚公赵贵、卫公独孤信故皆与太祖等夷,及晋公护专政,皆怏怏不服。
贵谋杀护,信止之;开府仪同三司宇文盛告之。
丁亥,贵入朝,护执而杀之,免信官。
领军将军徐度出东关侵齐,戊子,至合肥,烧齐船三千艘。
欧阳頠等出南康。
頠屯豫章之苦竹滩,傅泰据蹠口城,余孝顷遣其弟孝励守郡城,自出豫章据石头。
巴山太守熊昙朗诱頠共袭高州刺史黄法;又语法,约共破頠,且曰:“事捷,与我马仗。
”遂出军,与頠俱进。
至法城下,昙朗阳败走,法乘之,頠失援而走,昙朗取其马仗,归于巴山。
周文育军少船,余孝顷有船在上牢,文育遣军主焦僧度袭之,尽取以归,仍于豫章立栅。
军中食尽,诸将欲退。
文育不许,使人间行遗周迪书,约为兄弟。
迪得书甚喜,许馈以粮。
于是文育分遣老弱乘故船沿流俱下,烧豫章栅,伪若遁去者
高祖武皇帝永定元年(丁丑,公元五五七年)
春,正月,辛丑,周公即天王位,柴燎告天,朝百官于露门;追尊王考文公为文王,妣为文后;大赦。
封魏恭帝为宋公。
以木德承魏水,行夏之时,服色尚黑。
以李弼为太师,赵贵为太傅、大冢宰,独孤信为太保、大宗伯,中山公护为大司马。
诏以王琳为司空、骠骑大将军,以尚书右仆射王通为左仆射。
周王祀圜丘,自谓先世出于神农,以神农配二丘,始祖献侯配南北郊,文王配明堂,庙号太祖。
癸卯,祀方丘。
甲辰,祭大社。
除市门税。
乙巳,享太庙,仍用郑玄义,立太祖与二昭、二穆为五庙,其有德者别为祧庙,不毁。
辛亥,祀南郊。
壬子,立王后元氏。
后,魏文帝之女晋安公主也。
齐南安城主冯显请降于周,周柱国宇文贵使丰州刺史太原郭彦将兵迎之,遂据南安。
吐谷浑为寇于周,攻凉、鄯、河三州。
秦州都督遣渭州刺史于翼赴援,翼不从。
僚属咸以为言,翼曰:“攻取之术,非夷俗所长。
此寇之来,不过抄掠边牧耳。
掠而无获,势将自走。
劳师以往,必无所及。
翼揣之已了,幸勿复言。
”数日,问至,果如翼所策。
初,梁世祖以始兴郡为东衡州,以欧阳頠为刺史。
久之,徙頠为郢州刺史,萧勃留頠不遣。
世祖以王琳代勃为广州刺史,勃遣其将孙荡监广州,尽帅所部屯始兴以避之。
頠别据一城,不往谒,闭门自守。
勃怒,遣兵袭之,尽取其货财马仗;寻赦之,使复其所,与之结盟。
江陵陷,頠遂事勃。
二月,庚午,勃起兵于广州,遣頠及其将傅泰、萧孜为前军。
孜,勃之从子也。
南江州刺史余孝顷以兵会之。
诏平西将军周文育帅诸军讨之。
癸酉,周王朝日于东郊;戊寅,祭太社。
周楚公赵贵、卫公独孤信故皆与太祖等夷,及晋公护专政,皆怏怏不服。
贵谋杀护,信止之;开府仪同三司宇文盛告之。
丁亥,贵入朝,护执而杀之,免信官。
领军将军徐度出东关侵齐,戊子,至合肥,烧齐船三千艘。
欧阳頠等出南康。
頠屯豫章之苦竹滩,傅泰据蹠口城,余孝顷遣其弟孝励守郡城,自出豫章据石头。
巴山太守熊昙朗诱頠共袭高州刺史黄法;又语法,约共破頠,且曰:“事捷,与我马仗。
”遂出军,与頠俱进。
至法城下,昙朗阳败走,法乘之,頠失援而走,昙朗取其马仗,归于巴山。
周文育军少船,余孝顷有船在上牢,文育遣军主焦僧度袭之,尽取以归,仍于豫章立栅。
军中食尽,诸将欲退。
文育不许,使人间行遗周迪书,约为兄弟。
迪得书甚喜,许馈以粮。
于是文育分遣老弱乘故船沿流俱下,烧豫章栅,伪若遁去者
起上章执徐,尽玄黓敦牂,凡三年。
世祖文皇帝上天嘉元年(庚辰,公元五六零年)
春,正月,癸丑朔,大赦,改元。
齐大赦,改元乾明。
辛酉,上祀南郊。
齐高阳王湜,以滑稽便辟有宠于显祖,常在左右,执杖以挞诸王,太皇太后深衔之。
及显祖殂,湜有罪,太皇太后杖之百馀;癸亥,卒。
辛未,上祀北郊。
齐主自晋阳还至鄴。
二月,乙未,高州刺史纪机自军所逃还宣城,据郡应王琳,泾令贺当迁讨平之。
王琳至栅口,侯瑱督诸军出屯芜湖,相持百馀日。
东关春水稍长,舟舰得通,琳引合肥漅湖之众,舳舻相次而下,军势甚盛。
瑱进军虎槛洲,琳亦出船列于江西,隔洲而泊。
明日,合战,琳军少却,退保西岸。
及夕,东北风大起,吹其舟舰并坏,没于沙中。
浪大,不得还浦。
及旦,风静,琳入浦治船,瑱等亦引军退入芜湖。
周人闻琳东下,遣都督荆、襄等五十二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史宁将兵数万乘虚袭郢州,孙瑒婴城自守。
琳闻之,恐其众溃,乃帅舟师东下,去芜湖十里而泊,击柝闻于陈军。
齐仪同三司刘伯球将兵万馀人助琳水战,行台慕容恃德之子子会将铁骑二千,屯芜湖西岸,为之声势。
丙申,瑱令军中晨炊蓐食以待之。
时西南风急,琳自谓得天助,引兵直趣建康。
瑱等徐出芜湖蹑其后,西南风翻为瑱用。
琳掷火炬以烧陈船,皆反烧其船。
瑱发拍以击琳舰,又以牛皮冒蒙冲小船以触其舰,并熔铁洒之。
琳军大败,军士溺死者什二三,馀皆弃船登岸走,为陈军所杀殆尽。
齐步骑在西岸者,自相蹂践,并陷于芦荻泥淖中;骑皆弃马脱走,得免者什二三。
擒刘伯球、慕容子会,斩获万计,尽收梁、齐军资器械。
琳乘舴艋冒陈走,至湓城,欲收合离散,众无附者,乃与妻妾左右十馀人奔齐。
先是,琳使侍中袁泌、御史中丞刘仲威侍卫永嘉王庄;及败,左右皆散。
泌以轻舟送庄达于齐境,拜辞而还,遂来降;仲威奉庄奔齐。
泌,昂之子也。
樊猛及其兄毅帅部曲来降。
齐葬文宣皇帝于武宁陵,庙号高祖,后改曰显祖。
戊戌,诏:“衣冠士族、将帅战兵陷在王琳党中者,皆赦之,随材铨叙。
”
己亥,齐以常山王演为太师、录尚书事,以长广王湛为大司马、并省录尚书事,以尚书左仆射平秦王归彦为司空,赵郡王睿为尚书左仆射。
诏:“诸元良口配没入官及赐人者并纵遣。
”
乙巳,以太尉侯瑱都督湘、巴等五州诸军事,镇湓城。
齐显祖之丧,常山王演居禁中护丧事,娄太后欲立之而不果;太子即位,乃就朝列。
以天子谅阴,诏演居东馆,欲奏之事,皆先咨决。
杨愔等以演与长广王湛位地亲逼,恐不利于嗣
世祖文皇帝上天嘉元年(庚辰,公元五六零年)
春,正月,癸丑朔,大赦,改元。
齐大赦,改元乾明。
辛酉,上祀南郊。
齐高阳王湜,以滑稽便辟有宠于显祖,常在左右,执杖以挞诸王,太皇太后深衔之。
及显祖殂,湜有罪,太皇太后杖之百馀;癸亥,卒。
辛未,上祀北郊。
齐主自晋阳还至鄴。
二月,乙未,高州刺史纪机自军所逃还宣城,据郡应王琳,泾令贺当迁讨平之。
王琳至栅口,侯瑱督诸军出屯芜湖,相持百馀日。
东关春水稍长,舟舰得通,琳引合肥漅湖之众,舳舻相次而下,军势甚盛。
瑱进军虎槛洲,琳亦出船列于江西,隔洲而泊。
明日,合战,琳军少却,退保西岸。
及夕,东北风大起,吹其舟舰并坏,没于沙中。
浪大,不得还浦。
及旦,风静,琳入浦治船,瑱等亦引军退入芜湖。
周人闻琳东下,遣都督荆、襄等五十二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史宁将兵数万乘虚袭郢州,孙瑒婴城自守。
琳闻之,恐其众溃,乃帅舟师东下,去芜湖十里而泊,击柝闻于陈军。
齐仪同三司刘伯球将兵万馀人助琳水战,行台慕容恃德之子子会将铁骑二千,屯芜湖西岸,为之声势。
丙申,瑱令军中晨炊蓐食以待之。
时西南风急,琳自谓得天助,引兵直趣建康。
瑱等徐出芜湖蹑其后,西南风翻为瑱用。
琳掷火炬以烧陈船,皆反烧其船。
瑱发拍以击琳舰,又以牛皮冒蒙冲小船以触其舰,并熔铁洒之。
琳军大败,军士溺死者什二三,馀皆弃船登岸走,为陈军所杀殆尽。
齐步骑在西岸者,自相蹂践,并陷于芦荻泥淖中;骑皆弃马脱走,得免者什二三。
擒刘伯球、慕容子会,斩获万计,尽收梁、齐军资器械。
琳乘舴艋冒陈走,至湓城,欲收合离散,众无附者,乃与妻妾左右十馀人奔齐。
先是,琳使侍中袁泌、御史中丞刘仲威侍卫永嘉王庄;及败,左右皆散。
泌以轻舟送庄达于齐境,拜辞而还,遂来降;仲威奉庄奔齐。
泌,昂之子也。
樊猛及其兄毅帅部曲来降。
齐葬文宣皇帝于武宁陵,庙号高祖,后改曰显祖。
戊戌,诏:“衣冠士族、将帅战兵陷在王琳党中者,皆赦之,随材铨叙。
”
己亥,齐以常山王演为太师、录尚书事,以长广王湛为大司马、并省录尚书事,以尚书左仆射平秦王归彦为司空,赵郡王睿为尚书左仆射。
诏:“诸元良口配没入官及赐人者并纵遣。
”
乙巳,以太尉侯瑱都督湘、巴等五州诸军事,镇湓城。
齐显祖之丧,常山王演居禁中护丧事,娄太后欲立之而不果;太子即位,乃就朝列。
以天子谅阴,诏演居东馆,欲奏之事,皆先咨决。
杨愔等以演与长广王湛位地亲逼,恐不利于嗣
起昭阳协洽,尽柔兆阉茂,凡四年。
世祖文皇帝下天嘉四年(癸未,公元五六三年)
春,正月,齐以太子少傅魏收兼尚书右仆射。
时齐主终日酣饮,朝事专委侍中高元海。
元海庸俗,帝亦轻之;以收才名素盛,故用之。
而收畏懦避事,寻坐阿纵,除名。
兗州刺史毕义云作书与高元海,论叙时事。
元海入宫,不觉遗之。
给事中李孝贞得而奏之,帝由是疏元海。
以孝贞兼中书舍人,征义云还朝。
和士开复谮元海,帝以马鞭棰元海六十,责曰:“汝昔教我反,以弟反兄,几许不义!以鄴城兵抗并州,几许无智!”出为兗州刺史。
甲申,周迪众溃,脱身逾岭,奔晋安,依陈宝应。
官军克临川,获迪妻子。
宝应以兵资迪,留异又遣其子忠臣随之。
虞寄与宝应书,以十事谏之曰:“自天厌梁德,英雄互起,人人自以为得之,然夷凶剪乱,四海乐推者,陈氏也。
岂非历数有在,惟天所授乎!一也。
以王琳之强,侯瑱之力,进足以摇荡中原,争衡天下,退足以屈强江外,雄张偏隅;然或命一旅之师,或资一士之说,琳则瓦解冰泮,投身异域,瑱则阙角稽颡,委命阙庭,斯又天假之威而除其患。
二也。
今将军以籓戚之重,东南之众,尽忠奉上,戮力勤王,岂不勋高窦融,宠过吴芮,析珪判野,南面称孤乎!三也。
圣朝弃瑕忘过,宽厚得人,至于余孝顷、潘纯陀、李孝钦、欧阳頠等,悉委以心腹,任以爪牙,脑中豁然,曾无纤芥。
况将军衅非张绣,罪异毕谌,当何虑于危亡,何失于富贵!四也。
方今周、齐邻睦,境外无虞,并兵一向,匪朝伊夕,非刘、项竞逐之机,楚、赵连从之势;何得雍容高拱,坐论西伯哉!五也。
且留将军狼顾一隅,亟经摧衄,声实亏丧,胆气衰沮。
其将帅首鼠两端,唯利是视,孰能被坚执锐,长驱深入,系马埋轮,奋不顾命,以先士卒者乎!六也。
将军之强,孰如侯景?将军之众,孰如王琳?武皇灭侯景于前,今上摧王琳于后,此乃天时,非复人力。
且兵革已后,民皆厌乱,其孰能弃坟墓,捐妻子,出万死不顾水计,从将军于白刃之间乎!七也。
历观前古,子阳、季孟,倾覆相寻;馀善、右渠,危亡继及。
天命可畏,山川难恃。
况将军欲以数郡之地当天下之兵,以诸候之资拒天子之命,强弱逆顺,可得侔乎!八也。
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爱其亲,岂能及物!留将军身縻国爵,子尚王姬,犹且弃天属而弗顾,背明君而孤立,危亡之日,岂能同忧共患,不背将军者乎!至于师老力屈,惧诛利赏,必有韩、智晋阳之谋,张、陈井陉之势。
九也。
北军万里远斗,锋不可当。
将军自战其地,人多顾后;众寡不敌,将帅不侔。
世祖文皇帝下天嘉四年(癸未,公元五六三年)
春,正月,齐以太子少傅魏收兼尚书右仆射。
时齐主终日酣饮,朝事专委侍中高元海。
元海庸俗,帝亦轻之;以收才名素盛,故用之。
而收畏懦避事,寻坐阿纵,除名。
兗州刺史毕义云作书与高元海,论叙时事。
元海入宫,不觉遗之。
给事中李孝贞得而奏之,帝由是疏元海。
以孝贞兼中书舍人,征义云还朝。
和士开复谮元海,帝以马鞭棰元海六十,责曰:“汝昔教我反,以弟反兄,几许不义!以鄴城兵抗并州,几许无智!”出为兗州刺史。
甲申,周迪众溃,脱身逾岭,奔晋安,依陈宝应。
官军克临川,获迪妻子。
宝应以兵资迪,留异又遣其子忠臣随之。
虞寄与宝应书,以十事谏之曰:“自天厌梁德,英雄互起,人人自以为得之,然夷凶剪乱,四海乐推者,陈氏也。
岂非历数有在,惟天所授乎!一也。
以王琳之强,侯瑱之力,进足以摇荡中原,争衡天下,退足以屈强江外,雄张偏隅;然或命一旅之师,或资一士之说,琳则瓦解冰泮,投身异域,瑱则阙角稽颡,委命阙庭,斯又天假之威而除其患。
二也。
今将军以籓戚之重,东南之众,尽忠奉上,戮力勤王,岂不勋高窦融,宠过吴芮,析珪判野,南面称孤乎!三也。
圣朝弃瑕忘过,宽厚得人,至于余孝顷、潘纯陀、李孝钦、欧阳頠等,悉委以心腹,任以爪牙,脑中豁然,曾无纤芥。
况将军衅非张绣,罪异毕谌,当何虑于危亡,何失于富贵!四也。
方今周、齐邻睦,境外无虞,并兵一向,匪朝伊夕,非刘、项竞逐之机,楚、赵连从之势;何得雍容高拱,坐论西伯哉!五也。
且留将军狼顾一隅,亟经摧衄,声实亏丧,胆气衰沮。
其将帅首鼠两端,唯利是视,孰能被坚执锐,长驱深入,系马埋轮,奋不顾命,以先士卒者乎!六也。
将军之强,孰如侯景?将军之众,孰如王琳?武皇灭侯景于前,今上摧王琳于后,此乃天时,非复人力。
且兵革已后,民皆厌乱,其孰能弃坟墓,捐妻子,出万死不顾水计,从将军于白刃之间乎!七也。
历观前古,子阳、季孟,倾覆相寻;馀善、右渠,危亡继及。
天命可畏,山川难恃。
况将军欲以数郡之地当天下之兵,以诸候之资拒天子之命,强弱逆顺,可得侔乎!八也。
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爱其亲,岂能及物!留将军身縻国爵,子尚王姬,犹且弃天属而弗顾,背明君而孤立,危亡之日,岂能同忧共患,不背将军者乎!至于师老力屈,惧诛利赏,必有韩、智晋阳之谋,张、陈井陉之势。
九也。
北军万里远斗,锋不可当。
将军自战其地,人多顾后;众寡不敌,将帅不侔。
起强围大渊献,尽重光单阏,凡五年。
临海王光大元年(丁亥,公元五六七年)
春,正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尚书左仆射袁枢卒。
乙亥,大赦,改元。
辛卯,帝祀南郊。
壬辰,齐上皇还鄴。
己亥,周主耕籍田。
二月,壬寅朔,齐主加元服,大赦。
初,高祖为梁州,用刘师知为中书舍人。
师知涉学工文,练习仪体,历世祖朝,虽位宦不迁,而委任甚重,与扬州刺史安成王顼、尚书仆射到仲举同受遗诏辅政。
师知、仲举恒居禁中,参决众事,顼与左右三百人入居尚书省。
师知见顼地望权势为朝野所属,心忌之,与尚书左丞王暹等谋出顼于外。
众犹豫,未敢先发。
东宫通事舍人殷不佞,素以名节自任,又受委东宫,乃驰诣相府,矫敕谓顼曰:“今四方无事,王可还东府经理州务。
”
顼将出,中记室毛喜驰入见顼曰:“陈有天下日浅,国祸继臻,中外危惧。
太后深惟至计,令王入省共康庶绩。
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
宗社之重,愿王三思,须更闻奏,无使奸人得肆其谋。
今出外即受制于人,譬如曹爽,愿作富家翁,其可得邪!”顼遣喜与领军将军吴明彻筹之,明彻曰:“嗣君谅暗,万机多阙。
殿下亲实周、邵,当辅安社稷,愿留中勿疑。
”顼乃称疾,召刘师知,留之与语,使毛喜先入言于太后。
太后曰:“今伯宗幼弱,政事并委二郎。
此非我意。
”喜又言于帝。
帝曰:“此自师知等所为,朕不知也。
”喜出,以报顼。
顼囚师知,自入见太后及帝,极陈师知之罪,仍自草敕请画,以师知付廷尉。
其夜,于狱中赐死。
以到仲举为金紫光禄大夫。
王暹、殷不佞并付治。
不佞,不豁之弟也,少有孝行,顼雅重之,故独得不死,免官而已。
王暹伏诛。
自是国政尽归于顼。
右卫将军会稽韩子高镇领军府,在建康诸将中士马最盛,与仲举通谋。
事未发。
毛喜请简人马配子高,并赐铁、炭,使修器甲。
顼惊曰:“子高谋反,方欲收执,何为更如是邪?”喜曰:“山陵始毕,边寇尚多,而子高受委前朝,名为杖顺。
若收之,恐不时受首,或能为人患。
宜推心安诱,使不自疑,伺间图之,一壮士之力耳。
”顼深然之。
仲举既废归私第,心不自安。
子郁,尚世祖妹信义长公主,除南康内史,未之官。
子高亦自危,求出为衡、广诸镇;郁每乘小舆,蒙妇人衣,与子高谋。
会前上虞令陆昉及子高军主告其谋反。
顼在尚书省,因召文武在位议立皇太子。
平旦,仲举、子高入省,皆执之,并郁送廷尉,下诏,于狱赐死,馀党一无所问。
辛亥,南豫州刺史余孝顷坐谋反诛。
癸丑,以东扬州刺史始兴王伯茂为中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伯
临海王光大元年(丁亥,公元五六七年)
春,正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尚书左仆射袁枢卒。
乙亥,大赦,改元。
辛卯,帝祀南郊。
壬辰,齐上皇还鄴。
己亥,周主耕籍田。
二月,壬寅朔,齐主加元服,大赦。
初,高祖为梁州,用刘师知为中书舍人。
师知涉学工文,练习仪体,历世祖朝,虽位宦不迁,而委任甚重,与扬州刺史安成王顼、尚书仆射到仲举同受遗诏辅政。
师知、仲举恒居禁中,参决众事,顼与左右三百人入居尚书省。
师知见顼地望权势为朝野所属,心忌之,与尚书左丞王暹等谋出顼于外。
众犹豫,未敢先发。
东宫通事舍人殷不佞,素以名节自任,又受委东宫,乃驰诣相府,矫敕谓顼曰:“今四方无事,王可还东府经理州务。
”
顼将出,中记室毛喜驰入见顼曰:“陈有天下日浅,国祸继臻,中外危惧。
太后深惟至计,令王入省共康庶绩。
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
宗社之重,愿王三思,须更闻奏,无使奸人得肆其谋。
今出外即受制于人,譬如曹爽,愿作富家翁,其可得邪!”顼遣喜与领军将军吴明彻筹之,明彻曰:“嗣君谅暗,万机多阙。
殿下亲实周、邵,当辅安社稷,愿留中勿疑。
”顼乃称疾,召刘师知,留之与语,使毛喜先入言于太后。
太后曰:“今伯宗幼弱,政事并委二郎。
此非我意。
”喜又言于帝。
帝曰:“此自师知等所为,朕不知也。
”喜出,以报顼。
顼囚师知,自入见太后及帝,极陈师知之罪,仍自草敕请画,以师知付廷尉。
其夜,于狱中赐死。
以到仲举为金紫光禄大夫。
王暹、殷不佞并付治。
不佞,不豁之弟也,少有孝行,顼雅重之,故独得不死,免官而已。
王暹伏诛。
自是国政尽归于顼。
右卫将军会稽韩子高镇领军府,在建康诸将中士马最盛,与仲举通谋。
事未发。
毛喜请简人马配子高,并赐铁、炭,使修器甲。
顼惊曰:“子高谋反,方欲收执,何为更如是邪?”喜曰:“山陵始毕,边寇尚多,而子高受委前朝,名为杖顺。
若收之,恐不时受首,或能为人患。
宜推心安诱,使不自疑,伺间图之,一壮士之力耳。
”顼深然之。
仲举既废归私第,心不自安。
子郁,尚世祖妹信义长公主,除南康内史,未之官。
子高亦自危,求出为衡、广诸镇;郁每乘小舆,蒙妇人衣,与子高谋。
会前上虞令陆昉及子高军主告其谋反。
顼在尚书省,因召文武在位议立皇太子。
平旦,仲举、子高入省,皆执之,并郁送廷尉,下诏,于狱赐死,馀党一无所问。
辛亥,南豫州刺史余孝顷坐谋反诛。
癸丑,以东扬州刺史始兴王伯茂为中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伯
起强圉作噩,尽屠维大渊献,凡三年。
高宗宣皇帝中之下太建九年(丁酉,公元五七七年)
春,正月,乙亥朔,齐太子恒即皇帝位,生八年矣;改元承光,大赦。
尊齐主为太上皇帝,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太上皇后。
以广宁王孝珩为太宰。
司徒莫多娄敬显、领军大将军尉相愿谋伏兵千秋门,斩高阿那肱,立广宁王孝珩。
会阿那肱自它路入朝,不果。
孝珩求拒周师,谓阿那肱等曰:“朝廷不赐遣击贼,岂不畏孝珩反邪?孝珩若破宇文邕,遂至长安,反亦何预国家事!以今日之急,犹如此猜忌邪!”高、韩恐其为变,出孝珩为沧州刺史。
相愿拔佩刀斫柱,叹曰:“大事去矣,知复何言!”
齐主使长乐王尉世辩,帅千余骑觇周师,出滏口,登高阜西望,遥见群乌飞起,谓是西军旗帜,即驰还;比至紫陌桥,不敢回顾。
世辩,粲之子也。
于是黄门侍郎颜之推、中书侍郎薛道衡、侍中陈德信等劝上皇往河外募兵,更为经略;若不济,南投陈国。
从之。
道衡,孝通之子也。
丁丑,太皇太后、太上皇后自鄴先趣济州;癸未,幼主亦自鄴东行。
己丑,周师至紫陌桥。
辛卯,上祭北郊。
壬辰,周师至鄴城下;癸巳,围之,烧城西门。
齐人出战,周师奋击,大破之。
齐上皇从百骑东走,使武卫大将军慕容三藏守鄴宫。
周师入鄴,齐王、公以下皆降。
三藏犹拒战,周主引见,礼之,拜仪同大将军。
三藏,绍宗之子也。
领军大将军渔阳鲜于世荣,齐高祖旧将也。
周主先以马脑酒钟遗之,世荣得即碎之。
周师入鄴,世荣在三台前鸣鼓不辍,周人执之;世荣不屈,乃杀之。
周主执莫多娄敬显,数之曰:“汝有死罪三:前自晋阳走鄴,携妾弃母,不孝也;外为伪朝戮力,内实通启于朕,不忠也;送款之后,犹持两端,不信也。
用心如此,不死何待!”遂斩之。
使将军尉迟勤追齐主。
甲午,周主入鄴。
齐国子博士长乐熊安生,博通《五经》,闻周主入鄴,遽令扫门。
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
”俄而周主幸其家,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赏赐甚厚,给安车驷马以自随。
又遣小司马唐道和就中书侍郎李德林宅宣旨慰谕,曰:“平齐之利,唯在于尔。
”引入宫,使内史宇文昂访问齐朝风俗政教,人物善恶。
即留内省,三宿乃归。
乙未,齐上皇渡河入济州。
是日,幼主禅位于大丞相任城王湝。
又为湝诏:尊上皇为无上皇,幼主为宋国天王。
令侍中斛律孝卿送禅文及玺绂于瀛州,孝卿即诣鄴。
周主诏:“去年大赦所未及之处,皆从赦例。
”
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有甲士三万,闻晋州败,请出兵击周,奏寝不报;永
高宗宣皇帝中之下太建九年(丁酉,公元五七七年)
春,正月,乙亥朔,齐太子恒即皇帝位,生八年矣;改元承光,大赦。
尊齐主为太上皇帝,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太上皇后。
以广宁王孝珩为太宰。
司徒莫多娄敬显、领军大将军尉相愿谋伏兵千秋门,斩高阿那肱,立广宁王孝珩。
会阿那肱自它路入朝,不果。
孝珩求拒周师,谓阿那肱等曰:“朝廷不赐遣击贼,岂不畏孝珩反邪?孝珩若破宇文邕,遂至长安,反亦何预国家事!以今日之急,犹如此猜忌邪!”高、韩恐其为变,出孝珩为沧州刺史。
相愿拔佩刀斫柱,叹曰:“大事去矣,知复何言!”
齐主使长乐王尉世辩,帅千余骑觇周师,出滏口,登高阜西望,遥见群乌飞起,谓是西军旗帜,即驰还;比至紫陌桥,不敢回顾。
世辩,粲之子也。
于是黄门侍郎颜之推、中书侍郎薛道衡、侍中陈德信等劝上皇往河外募兵,更为经略;若不济,南投陈国。
从之。
道衡,孝通之子也。
丁丑,太皇太后、太上皇后自鄴先趣济州;癸未,幼主亦自鄴东行。
己丑,周师至紫陌桥。
辛卯,上祭北郊。
壬辰,周师至鄴城下;癸巳,围之,烧城西门。
齐人出战,周师奋击,大破之。
齐上皇从百骑东走,使武卫大将军慕容三藏守鄴宫。
周师入鄴,齐王、公以下皆降。
三藏犹拒战,周主引见,礼之,拜仪同大将军。
三藏,绍宗之子也。
领军大将军渔阳鲜于世荣,齐高祖旧将也。
周主先以马脑酒钟遗之,世荣得即碎之。
周师入鄴,世荣在三台前鸣鼓不辍,周人执之;世荣不屈,乃杀之。
周主执莫多娄敬显,数之曰:“汝有死罪三:前自晋阳走鄴,携妾弃母,不孝也;外为伪朝戮力,内实通启于朕,不忠也;送款之后,犹持两端,不信也。
用心如此,不死何待!”遂斩之。
使将军尉迟勤追齐主。
甲午,周主入鄴。
齐国子博士长乐熊安生,博通《五经》,闻周主入鄴,遽令扫门。
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
”俄而周主幸其家,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赏赐甚厚,给安车驷马以自随。
又遣小司马唐道和就中书侍郎李德林宅宣旨慰谕,曰:“平齐之利,唯在于尔。
”引入宫,使内史宇文昂访问齐朝风俗政教,人物善恶。
即留内省,三宿乃归。
乙未,齐上皇渡河入济州。
是日,幼主禅位于大丞相任城王湝。
又为湝诏:尊上皇为无上皇,幼主为宋国天王。
令侍中斛律孝卿送禅文及玺绂于瀛州,孝卿即诣鄴。
周主诏:“去年大赦所未及之处,皆从赦例。
”
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有甲士三万,闻晋州败,请出兵击周,奏寝不报;永
起旃蒙单阏,尽强圉大荒落,凡三年。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元年(乙卯,公元五三五年)
春,正月,戊申朔,大赦,改元。
是日,魏文帝即位于城西,大赦,改元大统,追尊父京兆王为文景皇帝,妣杨氏为皇后。
魏渭州刺史可硃浑道元先附侯莫陈悦,悦死,丞相泰攻之,不能克,与盟而罢。
道元世居怀朔,与东魏丞相欢善。
又母兄皆在鄴,由是常与欢通。
泰欲击之,道元帅所部三千户西北度乌兰津抵灵州,灵州刺史曹泥资送至云州。
欢闻之,遣资粮迎候,拜车骑大将军。
道元至晋阳,欢始闻孝武帝之丧,启请举哀制服。
东魏主使群臣议之,太学博士潘崇和以为:“君遇臣不以礼则无反服,是以汤之民不哭桀,周武之民不服纣。
”国子博士卫既隆、李同轨议以为:“高后于永熙离绝未彰,宜为之服。
”东魏从之。
魏骁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李虎等招谕费也头之众,与之共攻灵州,凡四旬,曹泥请降。
己酉,魏进丞相略阳公泰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封安定王;泰固辞王爵及录尚书,乃封安定公。
以尚书令斛斯椿为太保,广平王赞为司徒。
乙卯,魏主立妃乙弗氏为皇后,子钦为皇太子。
后仁恕节俭,不妒忌,帝甚重之。
稽胡刘蠡升,自孝昌以来,自称天子,改元神嘉,居云阳谷;魏之边境常被其患,谓之“胡荒”。
壬戌,东魏丞相欢袭击,大破之。
勃海世子澄通于欢妾郑氏,欢归,一婢告之,二婢为证。
欢杖澄一百而幽之,娄妃亦隔绝不得见。
欢纳魏敬宗之后尔硃氏,有宠,生子浟,欢欲立之。
澄求救于司马子如。
子如入见欢,伪为不知者,请见娄妃;欢告其故。
子如曰:“消难亦通子如妾,此事正可掩覆。
妃是王结发妇,常以父母家财奉王;王在怀朔被杖,背无完皮,妃昼夜供侍;后避葛贼,同走并州,贫困,妃然马矢自作靴;恩义何可忘也!夫妇相宜,女配至尊,男承大业。
且娄领军之勋,何宜摇动!一女子如草芥,况婢言不必信邪!”欢因使子如更鞫之。
子如见澄,尤之曰:“男儿何意畏威自诬!”因教二婢反其辞,胁告者自缢,乃启欢曰:“果虚言也。
”欢大悦,召娄妃及澄。
妃遥见欢,一步一叩头,澄且拜且进。
父子、夫妇相泣,复如初。
欢置酒曰:“全我父子者,司马子如也!”赐之黄金百三十斤。
甲子,魏以广陵王欣为太傅,仪同三司万俟受洛干为司空。
己巳,东魏以丞相欢为相国,假黄钺,殊礼;固辞。
东魏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帅大都督窦泰、太州刺史韩轨等攻潼关,魏丞相泰军于霸上。
子如与轨回军,从蒲津宵济,攻华州。
时修城未毕,梯倚城外,比晓,东魏人乘梯而入。
刺史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元年(乙卯,公元五三五年)
春,正月,戊申朔,大赦,改元。
是日,魏文帝即位于城西,大赦,改元大统,追尊父京兆王为文景皇帝,妣杨氏为皇后。
魏渭州刺史可硃浑道元先附侯莫陈悦,悦死,丞相泰攻之,不能克,与盟而罢。
道元世居怀朔,与东魏丞相欢善。
又母兄皆在鄴,由是常与欢通。
泰欲击之,道元帅所部三千户西北度乌兰津抵灵州,灵州刺史曹泥资送至云州。
欢闻之,遣资粮迎候,拜车骑大将军。
道元至晋阳,欢始闻孝武帝之丧,启请举哀制服。
东魏主使群臣议之,太学博士潘崇和以为:“君遇臣不以礼则无反服,是以汤之民不哭桀,周武之民不服纣。
”国子博士卫既隆、李同轨议以为:“高后于永熙离绝未彰,宜为之服。
”东魏从之。
魏骁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李虎等招谕费也头之众,与之共攻灵州,凡四旬,曹泥请降。
己酉,魏进丞相略阳公泰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封安定王;泰固辞王爵及录尚书,乃封安定公。
以尚书令斛斯椿为太保,广平王赞为司徒。
乙卯,魏主立妃乙弗氏为皇后,子钦为皇太子。
后仁恕节俭,不妒忌,帝甚重之。
稽胡刘蠡升,自孝昌以来,自称天子,改元神嘉,居云阳谷;魏之边境常被其患,谓之“胡荒”。
壬戌,东魏丞相欢袭击,大破之。
勃海世子澄通于欢妾郑氏,欢归,一婢告之,二婢为证。
欢杖澄一百而幽之,娄妃亦隔绝不得见。
欢纳魏敬宗之后尔硃氏,有宠,生子浟,欢欲立之。
澄求救于司马子如。
子如入见欢,伪为不知者,请见娄妃;欢告其故。
子如曰:“消难亦通子如妾,此事正可掩覆。
妃是王结发妇,常以父母家财奉王;王在怀朔被杖,背无完皮,妃昼夜供侍;后避葛贼,同走并州,贫困,妃然马矢自作靴;恩义何可忘也!夫妇相宜,女配至尊,男承大业。
且娄领军之勋,何宜摇动!一女子如草芥,况婢言不必信邪!”欢因使子如更鞫之。
子如见澄,尤之曰:“男儿何意畏威自诬!”因教二婢反其辞,胁告者自缢,乃启欢曰:“果虚言也。
”欢大悦,召娄妃及澄。
妃遥见欢,一步一叩头,澄且拜且进。
父子、夫妇相泣,复如初。
欢置酒曰:“全我父子者,司马子如也!”赐之黄金百三十斤。
甲子,魏以广陵王欣为太傅,仪同三司万俟受洛干为司空。
己巳,东魏以丞相欢为相国,假黄钺,殊礼;固辞。
东魏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帅大都督窦泰、太州刺史韩轨等攻潼关,魏丞相泰军于霸上。
子如与轨回军,从蒲津宵济,攻华州。
时修城未毕,梯倚城外,比晓,东魏人乘梯而入。
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