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光赤奮若,盡玄黓攝提格,凡二年。
安皇帝丁隆安五年(辛丑,公元四零一年)
春,正月,武威王利鹿孤欲稱帝,羣臣皆勸之。
安國將軍鍮勿侖曰:“吾國自上世以來,被髮左衽,無冠帶之飾,逐水草遷徙,無城郭室廬,故能雄視沙漠,抗衡中夏。
今舉大號,誠順民心。
然建都立邑,難以避患,儲畜倉庫,啓敵人心。
不如處晉民於城郭,勸課農桑以供資儲,帥國人以習戰射。
鄰國弱則乘之,強則避之,此久長之良策也。
且虛名無實,徒足爲世之質的,將安用之!”利鹿孤曰:“安國之言是也。
”乃更稱河西王,以廣武公傉檀爲都督中外諸軍事、涼州牧、錄尚書事。
二月,丙子,孫恩出浹口,攻句章,不能拔。
劉牢之擊之,恩復走入海。
秦王興使乞伏乾歸還鎮苑川,盡以其故部衆配之。
涼王纂嗜酒好獵,太常楊穎諫曰:“陛下應天受命,當以道守之。
今疆宇日蹙,崎嶇二嶺之間,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業,而沈湎遊畋,不以國家爲事,臣竊危之。
”纂遜辭謝之,然猶不悛。
番禾太守呂超擅擊鮮卑思盤,思盤遣其弟乞珍訴於纂,纂命超及思盤皆入朝。
超懼,至姑臧,深自結於殿中監杜尚。
纂見超,責之曰:“卿恃兄弟桓桓,乃敢欺吾。
要當斬卿,天下乃定!”超頓首謝。
纂本以恐愒超,實無意殺之。
因引超、思盤及羣臣同宴於內殿。
超兄中領軍隆數勸纂酒,纂醉,乘步挽車,將超等遊禁中。
至琨華堂東閣,車不得過,纂親將竇川、駱騰倚劍於壁,推車過閤。
超取劍擊纂,纂下車禽超,超刺纂洞胸;川、騰與超格戰,超殺之。
纂後楊氏命禁兵討超,杜尚止之,皆舍仗不戰。
將軍魏益多入,取纂首,楊氏曰:“人已死,如土石,無所復知,何忍復殘其形骸乎!”益多罵之,遂取纂首以徇,曰:“纂違先帝之命,殺太子而自立,荒淫暴虐。
番禾太守超順人心而除之,以安宗廟。
凡我士庶,同茲休慶!”
纂叔父巴西公佗、弟隴西公緯皆在北城。
或說緯曰:“超爲逆亂,公以介弟之親,仗大義而討之。
姜紀、焦辨在南城,楊桓、田誠在東苑,皆吾黨也,何患不濟!”緯嚴兵欲與佗共擊超。
佗妻梁氏止之曰:“緯、超俱兄弟之子,何爲舍超助緯,自爲禍首乎!”佗乃謂緯曰:“超舉事已成,據武庫,擁精兵,圖之甚難。
且吾老矣,無能爲也。
”超弟邈有寵於緯,說緯曰:“纂賊殺兄弟,隆、超順人心而討之,正欲尊立明公耳。
方今明公先帝之長子,當主社稷,人無異望,夫復何疑!”緯信之,乃與隆、超結盟,單馬入城;超執而殺之。
讓位與隆,隆有難色。
超曰:“今如乘龍上天,豈可中下!”隆遂即天王位,大赦,改元神鼎
安皇帝丁隆安五年(辛丑,公元四零一年)
春,正月,武威王利鹿孤欲稱帝,羣臣皆勸之。
安國將軍鍮勿侖曰:“吾國自上世以來,被髮左衽,無冠帶之飾,逐水草遷徙,無城郭室廬,故能雄視沙漠,抗衡中夏。
今舉大號,誠順民心。
然建都立邑,難以避患,儲畜倉庫,啓敵人心。
不如處晉民於城郭,勸課農桑以供資儲,帥國人以習戰射。
鄰國弱則乘之,強則避之,此久長之良策也。
且虛名無實,徒足爲世之質的,將安用之!”利鹿孤曰:“安國之言是也。
”乃更稱河西王,以廣武公傉檀爲都督中外諸軍事、涼州牧、錄尚書事。
二月,丙子,孫恩出浹口,攻句章,不能拔。
劉牢之擊之,恩復走入海。
秦王興使乞伏乾歸還鎮苑川,盡以其故部衆配之。
涼王纂嗜酒好獵,太常楊穎諫曰:“陛下應天受命,當以道守之。
今疆宇日蹙,崎嶇二嶺之間,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業,而沈湎遊畋,不以國家爲事,臣竊危之。
”纂遜辭謝之,然猶不悛。
番禾太守呂超擅擊鮮卑思盤,思盤遣其弟乞珍訴於纂,纂命超及思盤皆入朝。
超懼,至姑臧,深自結於殿中監杜尚。
纂見超,責之曰:“卿恃兄弟桓桓,乃敢欺吾。
要當斬卿,天下乃定!”超頓首謝。
纂本以恐愒超,實無意殺之。
因引超、思盤及羣臣同宴於內殿。
超兄中領軍隆數勸纂酒,纂醉,乘步挽車,將超等遊禁中。
至琨華堂東閣,車不得過,纂親將竇川、駱騰倚劍於壁,推車過閤。
超取劍擊纂,纂下車禽超,超刺纂洞胸;川、騰與超格戰,超殺之。
纂後楊氏命禁兵討超,杜尚止之,皆舍仗不戰。
將軍魏益多入,取纂首,楊氏曰:“人已死,如土石,無所復知,何忍復殘其形骸乎!”益多罵之,遂取纂首以徇,曰:“纂違先帝之命,殺太子而自立,荒淫暴虐。
番禾太守超順人心而除之,以安宗廟。
凡我士庶,同茲休慶!”
纂叔父巴西公佗、弟隴西公緯皆在北城。
或說緯曰:“超爲逆亂,公以介弟之親,仗大義而討之。
姜紀、焦辨在南城,楊桓、田誠在東苑,皆吾黨也,何患不濟!”緯嚴兵欲與佗共擊超。
佗妻梁氏止之曰:“緯、超俱兄弟之子,何爲舍超助緯,自爲禍首乎!”佗乃謂緯曰:“超舉事已成,據武庫,擁精兵,圖之甚難。
且吾老矣,無能爲也。
”超弟邈有寵於緯,說緯曰:“纂賊殺兄弟,隆、超順人心而討之,正欲尊立明公耳。
方今明公先帝之長子,當主社稷,人無異望,夫復何疑!”緯信之,乃與隆、超結盟,單馬入城;超執而殺之。
讓位與隆,隆有難色。
超曰:“今如乘龍上天,豈可中下!”隆遂即天王位,大赦,改元神鼎
起屠維大荒落,盡上章敦牂,凡二年。
海西公下太和四年(己巳,公元三六九年)
春,三月,大司馬溫請與徐、兗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衝、豫州刺史袁真等伐燕。
初,愔在北府,溫常雲:“京口酒可飲,兵可用。
”深不欲愔居之;而愔暗於事機,乃遺溫箋,欲共獎王室,請督所部出河上。
愔子超爲溫參軍,取視,寸寸毀裂,乃更作愔箋,自陳非將帥才,不堪軍旅,老病,乞閒地自養,勸溫並領己所統。
溫得箋大喜,即轉愔冠軍將軍、會稽內史,溫自領徐、兗二州刺史。
夏,四月,庚戌,溫帥步騎五萬發姑孰。
甲子,燕主立皇后可足渾氏,太后從弟尚書令豫章公翼之女也。
大司馬溫自兗州伐燕。
郗超曰:“道遠,汴水又淺,恐漕運難通。
”溫不從。
六月,辛丑,溫至金鄉,天旱,水道絕,溫使冠軍將軍毛虎生鑿鉅野三百里,引汶水會於清水。
虎生,寶之子也。
溫引舟師自清水入河,舳艫數百里。
郗超曰:“清水入河,難以通運。
若寇不戰,運道又絕,因敵爲資,復無所得,此危道也。
不若盡舉見衆直趨鄴城,彼畏公威名,必望風逃潰,北歸遼、碣。
若能出戰,則事可立決。
若欲城鄴而守之,則當此盛夏,難爲功力。
百姓布野,盡爲官有,易水以南必交臂請命矣。
但恐明公以此計輕銳,勝負難必,欲務持重,則莫若頓兵河、濟,控引漕運,俟資儲充備,至來夏乃進兵;雖如賒遲,然期於成功而已。
舍此二策而連軍北上,進不速決,退必愆乏。
賊因此勢以日月相引,漸及秋冬,水更澀滯。
且北土早寒,三軍裘褐者少,恐於時所憂,非獨無食而已。
”溫又不從。
溫遣建威將軍檀玄攻湖陸,拔之,獲燕寧東將軍慕容忠。
燕主以下邳王厲爲征討大都督,帥步騎二萬逆戰於黃墟,厲兵大敗,單馬奔還。
高平太守徐翻舉郡來降。
前鋒鄧遐、硃序敗燕將傅顏於林渚。
復遣樂安王臧統諸軍拒溫,臧不能抗;乃遣散騎常侍李鳳求救於秦。
秋,七月,溫屯武陽,燕故兗州刺史孫元帥其族黨起兵應溫。
溫至枋頭,及太傅評大懼,謀奔和龍。
吳王垂曰:“臣請擊之;若其不捷,走未晚也。
”乃以垂代樂安王臧爲使持節、南討大都督,帥徵南將軍范陽王德等衆五萬以拒溫。
垂表司徒左長史申胤、黃門侍郎封孚、尚書郎悉羅騰皆從軍。
胤,鍾之子;孚,放之子也。
又遣散騎侍郎樂嵩請救於秦,許賂以虎牢以西之地。
秦王堅引羣臣議於東堂,皆曰:“昔桓溫伐我,至灞上,燕不我救。
今溫伐燕,我何救焉!且燕不稱籓於我,我何爲救之!”王猛密言于堅曰:“燕雖強大,慕容評非溫敵也。
若溫舉山東,進屯洛邑,收幽、冀之兵,引並
海西公下太和四年(己巳,公元三六九年)
春,三月,大司馬溫請與徐、兗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衝、豫州刺史袁真等伐燕。
初,愔在北府,溫常雲:“京口酒可飲,兵可用。
”深不欲愔居之;而愔暗於事機,乃遺溫箋,欲共獎王室,請督所部出河上。
愔子超爲溫參軍,取視,寸寸毀裂,乃更作愔箋,自陳非將帥才,不堪軍旅,老病,乞閒地自養,勸溫並領己所統。
溫得箋大喜,即轉愔冠軍將軍、會稽內史,溫自領徐、兗二州刺史。
夏,四月,庚戌,溫帥步騎五萬發姑孰。
甲子,燕主立皇后可足渾氏,太后從弟尚書令豫章公翼之女也。
大司馬溫自兗州伐燕。
郗超曰:“道遠,汴水又淺,恐漕運難通。
”溫不從。
六月,辛丑,溫至金鄉,天旱,水道絕,溫使冠軍將軍毛虎生鑿鉅野三百里,引汶水會於清水。
虎生,寶之子也。
溫引舟師自清水入河,舳艫數百里。
郗超曰:“清水入河,難以通運。
若寇不戰,運道又絕,因敵爲資,復無所得,此危道也。
不若盡舉見衆直趨鄴城,彼畏公威名,必望風逃潰,北歸遼、碣。
若能出戰,則事可立決。
若欲城鄴而守之,則當此盛夏,難爲功力。
百姓布野,盡爲官有,易水以南必交臂請命矣。
但恐明公以此計輕銳,勝負難必,欲務持重,則莫若頓兵河、濟,控引漕運,俟資儲充備,至來夏乃進兵;雖如賒遲,然期於成功而已。
舍此二策而連軍北上,進不速決,退必愆乏。
賊因此勢以日月相引,漸及秋冬,水更澀滯。
且北土早寒,三軍裘褐者少,恐於時所憂,非獨無食而已。
”溫又不從。
溫遣建威將軍檀玄攻湖陸,拔之,獲燕寧東將軍慕容忠。
燕主以下邳王厲爲征討大都督,帥步騎二萬逆戰於黃墟,厲兵大敗,單馬奔還。
高平太守徐翻舉郡來降。
前鋒鄧遐、硃序敗燕將傅顏於林渚。
復遣樂安王臧統諸軍拒溫,臧不能抗;乃遣散騎常侍李鳳求救於秦。
秋,七月,溫屯武陽,燕故兗州刺史孫元帥其族黨起兵應溫。
溫至枋頭,及太傅評大懼,謀奔和龍。
吳王垂曰:“臣請擊之;若其不捷,走未晚也。
”乃以垂代樂安王臧爲使持節、南討大都督,帥徵南將軍范陽王德等衆五萬以拒溫。
垂表司徒左長史申胤、黃門侍郎封孚、尚書郎悉羅騰皆從軍。
胤,鍾之子;孚,放之子也。
又遣散騎侍郎樂嵩請救於秦,許賂以虎牢以西之地。
秦王堅引羣臣議於東堂,皆曰:“昔桓溫伐我,至灞上,燕不我救。
今溫伐燕,我何救焉!且燕不稱籓於我,我何爲救之!”王猛密言于堅曰:“燕雖強大,慕容評非溫敵也。
若溫舉山東,進屯洛邑,收幽、冀之兵,引並
起昭陽協洽,盡閼逢涒灘,凡二年。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太元八年(癸未,公元三八三年)
春,正月,秦呂光髮長安,以鄯善王休密馱、車師前部王彌窴爲鄉導。
三月,丁巳,大赦。
夏,五月,桓衝帥衆十萬伐秦,攻襄陽;遣前將軍劉波等攻沔北諸城;輔國將軍楊亮攻蜀,拔五城,進攻涪城;鷹揚將軍郭銓攻武當。
六月,衝別將攻萬歲、筑陽,拔之。
秦王堅遣徵南將軍鉅鹿公睿、冠軍將軍慕容垂等帥步騎五萬救襄陽,兗州刺史張崇救武當,後將軍張蠔、步兵校尉姚萇救涪城;睿軍於新野,垂軍於鄧城。
桓衝退屯沔南。
秋,七月,郭銓及冠軍將軍桓石虔敗張崇於武當,掠二千戶以歸。
鉅鹿公睿遣慕容垂爲前鋒,進臨沔水。
垂夜命軍士人持十炬,繫於樹枝,光照數十里。
衝懼,退還上明。
張蠔出斜谷,楊亮引兵還。
衝表其兄子石民領襄城太守,戍夏口,衝自求領江州刺史;詔許之。
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
又曰:“其以司馬昌明爲尚書左僕射,謝安爲吏部尚書,桓衝爲侍中;勢還不遠,可先爲起第。
”良家子至者三萬餘騎,拜秦州主簿,金城趙盛之爲少年都統。
是時,朝臣皆不欲堅行,獨慕容垂、姚萇及良家子勸之。
陽平公融言于堅曰:“鮮卑、羌虜,我之仇讎,常思風塵之變以逞其志,所陳策畫,何可從也!良家少年皆富饒子弟,不閒軍旅,苟爲諂諛之言以會陛下之意耳。
今陛下信而用之,輕舉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後患,悔無及也!”堅不聽。
八月,戊午,堅遣陽平公融督張蠔、慕容垂等步騎二十五萬爲前鋒;以兗州刺史姚萇爲龍驤將軍,督益、梁州諸軍事。
堅謂萇曰:“昔朕以龍驤建業,未嘗輕以授人,卿其勉之!”左將軍竇衝曰:“王者無戲言,此不祥之徵也!”堅默然。
慕容楷、慕容紹言於慕容垂曰:“主上驕矜已甚,叔父建中興之業,在此行也!”垂曰:“然。
非汝,誰與成之!”
甲子,堅髮長安,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旗鼓相望,前後千里。
九月,堅至項城,涼州之兵始達咸陽,蜀、漢之兵方順流而下,幽、冀之兵至於彭城,東西萬里,水陸齊進,運漕萬艘。
陽平公融等兵三十萬,先至潁口。
詔以尚書僕射謝石爲徵虜將軍、征討大都督,以徐、兗二州刺史謝玄爲前鋒都督,與輔國將軍謝琰、西中郎將桓伊等衆共八萬拒之;使龍驤將軍胡彬以水軍五千援壽陽。
琰,安之子也。
是時,秦兵既盛,都下震恐。
謝玄入,問計於謝安,安夷然,答曰:“已別有旨。
”既而寂然。
玄不敢復言,乃令張玄重請。
安遂命駕出遊山墅,親朋畢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太元八年(癸未,公元三八三年)
春,正月,秦呂光髮長安,以鄯善王休密馱、車師前部王彌窴爲鄉導。
三月,丁巳,大赦。
夏,五月,桓衝帥衆十萬伐秦,攻襄陽;遣前將軍劉波等攻沔北諸城;輔國將軍楊亮攻蜀,拔五城,進攻涪城;鷹揚將軍郭銓攻武當。
六月,衝別將攻萬歲、筑陽,拔之。
秦王堅遣徵南將軍鉅鹿公睿、冠軍將軍慕容垂等帥步騎五萬救襄陽,兗州刺史張崇救武當,後將軍張蠔、步兵校尉姚萇救涪城;睿軍於新野,垂軍於鄧城。
桓衝退屯沔南。
秋,七月,郭銓及冠軍將軍桓石虔敗張崇於武當,掠二千戶以歸。
鉅鹿公睿遣慕容垂爲前鋒,進臨沔水。
垂夜命軍士人持十炬,繫於樹枝,光照數十里。
衝懼,退還上明。
張蠔出斜谷,楊亮引兵還。
衝表其兄子石民領襄城太守,戍夏口,衝自求領江州刺史;詔許之。
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
又曰:“其以司馬昌明爲尚書左僕射,謝安爲吏部尚書,桓衝爲侍中;勢還不遠,可先爲起第。
”良家子至者三萬餘騎,拜秦州主簿,金城趙盛之爲少年都統。
是時,朝臣皆不欲堅行,獨慕容垂、姚萇及良家子勸之。
陽平公融言于堅曰:“鮮卑、羌虜,我之仇讎,常思風塵之變以逞其志,所陳策畫,何可從也!良家少年皆富饒子弟,不閒軍旅,苟爲諂諛之言以會陛下之意耳。
今陛下信而用之,輕舉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後患,悔無及也!”堅不聽。
八月,戊午,堅遣陽平公融督張蠔、慕容垂等步騎二十五萬爲前鋒;以兗州刺史姚萇爲龍驤將軍,督益、梁州諸軍事。
堅謂萇曰:“昔朕以龍驤建業,未嘗輕以授人,卿其勉之!”左將軍竇衝曰:“王者無戲言,此不祥之徵也!”堅默然。
慕容楷、慕容紹言於慕容垂曰:“主上驕矜已甚,叔父建中興之業,在此行也!”垂曰:“然。
非汝,誰與成之!”
甲子,堅髮長安,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旗鼓相望,前後千里。
九月,堅至項城,涼州之兵始達咸陽,蜀、漢之兵方順流而下,幽、冀之兵至於彭城,東西萬里,水陸齊進,運漕萬艘。
陽平公融等兵三十萬,先至潁口。
詔以尚書僕射謝石爲徵虜將軍、征討大都督,以徐、兗二州刺史謝玄爲前鋒都督,與輔國將軍謝琰、西中郎將桓伊等衆共八萬拒之;使龍驤將軍胡彬以水軍五千援壽陽。
琰,安之子也。
是時,秦兵既盛,都下震恐。
謝玄入,問計於謝安,安夷然,答曰:“已別有旨。
”既而寂然。
玄不敢復言,乃令張玄重請。
安遂命駕出遊山墅,親朋畢
起旃蒙單閼,盡屠維協洽,凡五年。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永和十一年(乙卯,公元三五五年)
春,正月,故仇池公楊毅弟宋奴使其姑子樑式王刺殺楊初;初子國誅式王及宋奴,自立爲仇池公。
桓溫表國爲鎮北將軍、秦州刺史。
二月,秦大蝗,百草無遺,牛馬相敢毛。
夏,四月,燕王俊自和龍還薊。
先是,幽、冀之人以俊爲東遷,互相驚擾,所在屯結。
羣臣請討之,俊曰:“羣小以朕東巡,故相惑爲亂耳。
今朕既至,尋當自定,不足討也。
”
蘭陵太守孫黑、濟北太守高柱、建興太守高甕及秦河內太守王會、黎陽太守韓高皆以郡降燕。
秦淮南王先幼無一目,性粗暴。
其祖父洪嘗戲之曰:“吾聞瞎兒一淚,信乎?”生怒,引佩刀自刺出血,曰:“此亦一淚也。
”洪大驚,鞭之。
生曰:“性耐刀槊,不堪鞭棰!”洪謂其父健曰:“此兒狂悖,宜早除之。
不然,必破人家。
”健將殺之,健弟雄止之曰:“兒長自應改,何可遽爾!”及長,力舉千鈞,手格猛獸,走及奔馬,擊刺騎射,冠絕一時。
獻哀太子卒,強後欲立少子晉王柳;秦主健以讖文有“三羊五眼”,乃立生爲太子。
以司空、平昌王菁爲太尉,尚書令王墮爲司空,司隸校尉樑楞爲尚書令。
姚襄所部多勸襄北還,襄從之。
五月,襄攻冠軍將軍高季於外黃,會季卒,襄進據許昌。
六月,丙子,秦主健寢疾。
庚辰,平昌王菁勒兵入東宮,將殺太子生而自立。
時生侍疾西宮,菁以爲健已卒,攻東掖門。
健聞變,登端門,陳兵自衛。
衆見健,惶懼,皆舍仗逃散。
健執菁,數而殺之,餘無所問。
壬午,以大司馬、武都王安都督中外諸軍事。
甲申,健引太師魚遵、丞相雷弱兒、太傅毛貴、司空王墮、尚書令樑楞、左僕射樑安、右僕射段純、吏部尚書辛牢等受遺詔輔政。
健謂太子生曰:“六夷酋師及大臣執權者,若不從汝命,宜漸除之。
”
臣光曰:顧命大臣,所以輔導嗣子,爲之羽翼也。
爲之羽翼而教使剪之,能無斃乎!知其不忠。
則勿任而已矣。
任以大柄,又從而猜之,鮮有不召亂者也。
乙酉,健卒,諡曰景明皇帝,廟號高祖。
丙戌,太子生即位,大赦,改元壽光。
羣臣奏曰:“未逾年而改元,非禮也。
”生怒,窮推議主,得右僕射段純,殺之。
秋,七月,以吏部尚書周閔爲左僕射。
或告令稽五昱曰:“武陵五第中大修器仗,將謀非常。
”昱以去太常王彪之曰:“武陵王之志,盡於馳騁數豬而己耳,深願,靜之,以安異同之論,勿復以爲言!”昱善之。
秦主生尊母強氏曰皇太后,立妃梁氏爲皇后。
梁氏,安之女也。
以其嬖臣太子門大夫南安趙韶爲右僕射,太子舍人趙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永和十一年(乙卯,公元三五五年)
春,正月,故仇池公楊毅弟宋奴使其姑子樑式王刺殺楊初;初子國誅式王及宋奴,自立爲仇池公。
桓溫表國爲鎮北將軍、秦州刺史。
二月,秦大蝗,百草無遺,牛馬相敢毛。
夏,四月,燕王俊自和龍還薊。
先是,幽、冀之人以俊爲東遷,互相驚擾,所在屯結。
羣臣請討之,俊曰:“羣小以朕東巡,故相惑爲亂耳。
今朕既至,尋當自定,不足討也。
”
蘭陵太守孫黑、濟北太守高柱、建興太守高甕及秦河內太守王會、黎陽太守韓高皆以郡降燕。
秦淮南王先幼無一目,性粗暴。
其祖父洪嘗戲之曰:“吾聞瞎兒一淚,信乎?”生怒,引佩刀自刺出血,曰:“此亦一淚也。
”洪大驚,鞭之。
生曰:“性耐刀槊,不堪鞭棰!”洪謂其父健曰:“此兒狂悖,宜早除之。
不然,必破人家。
”健將殺之,健弟雄止之曰:“兒長自應改,何可遽爾!”及長,力舉千鈞,手格猛獸,走及奔馬,擊刺騎射,冠絕一時。
獻哀太子卒,強後欲立少子晉王柳;秦主健以讖文有“三羊五眼”,乃立生爲太子。
以司空、平昌王菁爲太尉,尚書令王墮爲司空,司隸校尉樑楞爲尚書令。
姚襄所部多勸襄北還,襄從之。
五月,襄攻冠軍將軍高季於外黃,會季卒,襄進據許昌。
六月,丙子,秦主健寢疾。
庚辰,平昌王菁勒兵入東宮,將殺太子生而自立。
時生侍疾西宮,菁以爲健已卒,攻東掖門。
健聞變,登端門,陳兵自衛。
衆見健,惶懼,皆舍仗逃散。
健執菁,數而殺之,餘無所問。
壬午,以大司馬、武都王安都督中外諸軍事。
甲申,健引太師魚遵、丞相雷弱兒、太傅毛貴、司空王墮、尚書令樑楞、左僕射樑安、右僕射段純、吏部尚書辛牢等受遺詔輔政。
健謂太子生曰:“六夷酋師及大臣執權者,若不從汝命,宜漸除之。
”
臣光曰:顧命大臣,所以輔導嗣子,爲之羽翼也。
爲之羽翼而教使剪之,能無斃乎!知其不忠。
則勿任而已矣。
任以大柄,又從而猜之,鮮有不召亂者也。
乙酉,健卒,諡曰景明皇帝,廟號高祖。
丙戌,太子生即位,大赦,改元壽光。
羣臣奏曰:“未逾年而改元,非禮也。
”生怒,窮推議主,得右僕射段純,殺之。
秋,七月,以吏部尚書周閔爲左僕射。
或告令稽五昱曰:“武陵五第中大修器仗,將謀非常。
”昱以去太常王彪之曰:“武陵王之志,盡於馳騁數豬而己耳,深願,靜之,以安異同之論,勿復以爲言!”昱善之。
秦主生尊母強氏曰皇太后,立妃梁氏爲皇后。
梁氏,安之女也。
以其嬖臣太子門大夫南安趙韶爲右僕射,太子舍人趙
起重光協洽,盡旃蒙大淵獻,凡五年。
太宗簡文皇帝鹹安元年(辛未,公元三七一年)
春,正月,袁瑾、硃輔求救於秦,秦王堅以瑾爲揚州刺史,輔爲交州刺史,遣武衛將軍武都王鑑、前將軍張蠔帥步騎二萬救之。
大司馬溫遣淮南太守桓伊、南頓太守桓石虔等擊鑑、蠔於石橋,大破之,秦兵退屯慎城。
伊,宣之子也。
丁亥,溫拔壽春。
擒瑾及輔並其宗族,送建康斬之。
秦王堅徙關東豪傑及雜夷十五萬戶於關中,處烏桓於馮翊、北地,丁零翟斌於新安、澠池。
諸因亂流移、欲還舊業者,悉聽之。
二月,秦以魏郡太守韋鍾爲青州刺史,中壘將軍樑成爲兗州刺史,射聲校尉徐成爲幷州刺史,武衛將軍王鑑爲豫州刺史,左將軍彭越爲徐州刺史,太尉司馬皇甫覆爲荊州刺史,屯騎校尉天水姜宇爲涼州刺史,扶風內史王統爲益州刺史,秦州刺史西縣侯雅爲使持節、都督秦、晉、涼、雍州諸軍事、秦州牧,吏部尚書楊安爲使持節、都督益、梁州諸軍事、梁州刺史。
復置雍州,治蒲阪;以長樂公丕爲使持節、徵東大將軍、雍州刺史。
成,平老之子;統,擢之子也。
堅以關東初平,守令宜得人,令王猛以便宜簡召英俊,補六州守令,授訖,言臺除正。
三月,壬辰,益州刺史建成定公周楚卒。
秦後將軍金城俱難攻蘭陵太守張閔子於桃山,大司馬溫遣兵擊卻之。
秦西縣侯雅、楊安、五統、徐成及羽林左監硃肜、揚武將軍姚萇帥步騎七萬伐仇池公楊纂。
代將長孫斤謀弒代王什翼犍,世子寔格之,傷脅,遂執斤,殺之。
夏,四月,戊午,大赦。
秦兵至鷲峽,楊纂帥衆五萬拒之。
梁州刺史弘農楊亮遣督護郭寶、卜靖帥千餘騎助纂,與秦兵戰於峽中;纂兵大敗,死者什三、四。
寶等亦沒,纂收散兵遁還。
西縣侯雅進攻仇池,楊統帥武都之衆降秦。
纂懼,面縛出降,雅送纂於長安。
以統爲南秦州刺史;加楊安都督南秦州諸軍事,鎮仇池。
王猛之破張天錫於枹罕也,獲其將敦煌陰據及甲士五千人。
秦王堅既克楊纂,遣據帥其甲士還涼州,使著作郎樑殊、閻負送之,因命王猛爲書諭天錫曰:“昔貴先公稱籓劉、石者,惟審於強弱也。
今論涼土之力,則損於往時;語大秦之德,則非二趙之匹;而將軍翻然自絕,無乃非宗廟之福也歟!以秦之威,旁振無外,可以回弱水使東流,返江、河使西注。
關東既平,將移兵河右,恐非六郡士民所能抗也。
劉表謂漢南可保,將軍謂西河可全,吉凶在身,元龜不遠,宜深算妙慮,自求多福,無使六世之業一旦而墜地也!”天錫大懼,遣使謝罪稱籓。
堅拜天錫使持節、都督河右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太宗簡文皇帝鹹安元年(辛未,公元三七一年)
春,正月,袁瑾、硃輔求救於秦,秦王堅以瑾爲揚州刺史,輔爲交州刺史,遣武衛將軍武都王鑑、前將軍張蠔帥步騎二萬救之。
大司馬溫遣淮南太守桓伊、南頓太守桓石虔等擊鑑、蠔於石橋,大破之,秦兵退屯慎城。
伊,宣之子也。
丁亥,溫拔壽春。
擒瑾及輔並其宗族,送建康斬之。
秦王堅徙關東豪傑及雜夷十五萬戶於關中,處烏桓於馮翊、北地,丁零翟斌於新安、澠池。
諸因亂流移、欲還舊業者,悉聽之。
二月,秦以魏郡太守韋鍾爲青州刺史,中壘將軍樑成爲兗州刺史,射聲校尉徐成爲幷州刺史,武衛將軍王鑑爲豫州刺史,左將軍彭越爲徐州刺史,太尉司馬皇甫覆爲荊州刺史,屯騎校尉天水姜宇爲涼州刺史,扶風內史王統爲益州刺史,秦州刺史西縣侯雅爲使持節、都督秦、晉、涼、雍州諸軍事、秦州牧,吏部尚書楊安爲使持節、都督益、梁州諸軍事、梁州刺史。
復置雍州,治蒲阪;以長樂公丕爲使持節、徵東大將軍、雍州刺史。
成,平老之子;統,擢之子也。
堅以關東初平,守令宜得人,令王猛以便宜簡召英俊,補六州守令,授訖,言臺除正。
三月,壬辰,益州刺史建成定公周楚卒。
秦後將軍金城俱難攻蘭陵太守張閔子於桃山,大司馬溫遣兵擊卻之。
秦西縣侯雅、楊安、五統、徐成及羽林左監硃肜、揚武將軍姚萇帥步騎七萬伐仇池公楊纂。
代將長孫斤謀弒代王什翼犍,世子寔格之,傷脅,遂執斤,殺之。
夏,四月,戊午,大赦。
秦兵至鷲峽,楊纂帥衆五萬拒之。
梁州刺史弘農楊亮遣督護郭寶、卜靖帥千餘騎助纂,與秦兵戰於峽中;纂兵大敗,死者什三、四。
寶等亦沒,纂收散兵遁還。
西縣侯雅進攻仇池,楊統帥武都之衆降秦。
纂懼,面縛出降,雅送纂於長安。
以統爲南秦州刺史;加楊安都督南秦州諸軍事,鎮仇池。
王猛之破張天錫於枹罕也,獲其將敦煌陰據及甲士五千人。
秦王堅既克楊纂,遣據帥其甲士還涼州,使著作郎樑殊、閻負送之,因命王猛爲書諭天錫曰:“昔貴先公稱籓劉、石者,惟審於強弱也。
今論涼土之力,則損於往時;語大秦之德,則非二趙之匹;而將軍翻然自絕,無乃非宗廟之福也歟!以秦之威,旁振無外,可以回弱水使東流,返江、河使西注。
關東既平,將移兵河右,恐非六郡士民所能抗也。
劉表謂漢南可保,將軍謂西河可全,吉凶在身,元龜不遠,宜深算妙慮,自求多福,無使六世之業一旦而墜地也!”天錫大懼,遣使謝罪稱籓。
堅拜天錫使持節、都督河右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起柔兆困敦,盡玄黓敦牂,凡七年。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元年(丙子,公元三七六年)
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皇太后下詔歸政,複稱崇德太后。
甲辰,大赦,改元。
丙午,帝始臨朝。
以會稽內史郗愔爲鎮軍大將軍、都督浙江東五郡諸軍事;徐州刺史桓衝爲車騎將軍、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諸軍事,自京口徙鎮姑孰。
謝安欲以王蘊爲方伯,故先解衝徐州。
乙卯,加謝安中書監,錄尚書事。
二月,辛卯,秦王堅下詔曰:“朕聞王者勞於求賢,逸於得士,斯言何其驗也!往得丞相,常謂帝王易爲。
自丞相違世,鬚髮中白,每一念之,不覺酸慟。
今天下既無丞相,或政教淪替,可分遣侍臣周巡郡縣,問民疾苦。
”
三月,秦兵寇南鄉,拔之,山蠻三萬戶降秦。
夏,五月,甲寅,大赦。
初,張大錫之殺張邕也,劉肅及安定樑景皆有功,二人由是有寵,賜姓張氏,以爲己子,使預政事。
天錫荒於酒色,不親庶務,黜世子大懷而立嬖妾焦氏之子大豫,以焦氏爲左夫人,人情憤怨。
從弟從事中郎憲輿櫬切諫,不聽。
秦王堅下詔曰:“張天錫雖稱籓受位,然臣道未純,可遣使持節、武衛將軍武都苟萇、左將軍毛盛、中書令樑熙、步兵校尉姚萇等將兵臨西河,尚書郎閻負、樑殊奉詔徵天錫入朝,若有違王命,即進師撲討。
”是時,秦步騎十三萬,軍司段鏗謂周颺曰:“以此衆戰,誰能敵之!”虓曰:“戎狄以來,未之有也。
”堅又命秦州刺史苟池、河州刺史李辯、涼州刺史王統帥三州之衆爲苟萇後繼。
秋,七月,閻負、樑殊至姑臧。
張天錫會官屬謀之,曰:“今入朝,必不返;如其不從,秦兵必至,將若之何?”禁中錄事席仂曰:“以愛子爲質,賂以重寶,以退其師,然後徐爲之計,此屈伸之術也。
”衆皆怒曰:“吾世事晉朝,忠節著於海內。
今一旦委身賊庭,辱及祖宗,醜莫大焉!且河西天險,百年無虞,若悉境內精兵,右招西域,北引匈奴,以拒之,何遽知其不捷也!”天錫攘袂大言曰:“孤計決矣,言降者斬!”使謂閻負、樑殊曰:“君欲生歸乎,死歸乎?”殊等辭氣不屈,天錫怒,縛之軍門,命軍士交射之,曰:“射而不中,不與我同心者也。
”其母嚴氏泣曰:“秦主以一州之地,橫制天下,東平鮮卑,南取巴、蜀,兵不留行,所向無敵。
汝若降之,猶可延數年之命。
今以蕞爾一隅,抗衡大國,又殺其使者,亡無日矣!”天錫使龍驤將軍馬建帥衆二萬拒秦。
秦人聞天錫殺閻負、樑殊,八月,樑熙、姚萇、王統、李辯濟自清石津,攻涼驍烈將軍樑濟於河會城,降之。
甲申,苟萇濟自石城津,與樑熙等會攻纏縮城,拔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元年(丙子,公元三七六年)
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皇太后下詔歸政,複稱崇德太后。
甲辰,大赦,改元。
丙午,帝始臨朝。
以會稽內史郗愔爲鎮軍大將軍、都督浙江東五郡諸軍事;徐州刺史桓衝爲車騎將軍、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諸軍事,自京口徙鎮姑孰。
謝安欲以王蘊爲方伯,故先解衝徐州。
乙卯,加謝安中書監,錄尚書事。
二月,辛卯,秦王堅下詔曰:“朕聞王者勞於求賢,逸於得士,斯言何其驗也!往得丞相,常謂帝王易爲。
自丞相違世,鬚髮中白,每一念之,不覺酸慟。
今天下既無丞相,或政教淪替,可分遣侍臣周巡郡縣,問民疾苦。
”
三月,秦兵寇南鄉,拔之,山蠻三萬戶降秦。
夏,五月,甲寅,大赦。
初,張大錫之殺張邕也,劉肅及安定樑景皆有功,二人由是有寵,賜姓張氏,以爲己子,使預政事。
天錫荒於酒色,不親庶務,黜世子大懷而立嬖妾焦氏之子大豫,以焦氏爲左夫人,人情憤怨。
從弟從事中郎憲輿櫬切諫,不聽。
秦王堅下詔曰:“張天錫雖稱籓受位,然臣道未純,可遣使持節、武衛將軍武都苟萇、左將軍毛盛、中書令樑熙、步兵校尉姚萇等將兵臨西河,尚書郎閻負、樑殊奉詔徵天錫入朝,若有違王命,即進師撲討。
”是時,秦步騎十三萬,軍司段鏗謂周颺曰:“以此衆戰,誰能敵之!”虓曰:“戎狄以來,未之有也。
”堅又命秦州刺史苟池、河州刺史李辯、涼州刺史王統帥三州之衆爲苟萇後繼。
秋,七月,閻負、樑殊至姑臧。
張天錫會官屬謀之,曰:“今入朝,必不返;如其不從,秦兵必至,將若之何?”禁中錄事席仂曰:“以愛子爲質,賂以重寶,以退其師,然後徐爲之計,此屈伸之術也。
”衆皆怒曰:“吾世事晉朝,忠節著於海內。
今一旦委身賊庭,辱及祖宗,醜莫大焉!且河西天險,百年無虞,若悉境內精兵,右招西域,北引匈奴,以拒之,何遽知其不捷也!”天錫攘袂大言曰:“孤計決矣,言降者斬!”使謂閻負、樑殊曰:“君欲生歸乎,死歸乎?”殊等辭氣不屈,天錫怒,縛之軍門,命軍士交射之,曰:“射而不中,不與我同心者也。
”其母嚴氏泣曰:“秦主以一州之地,橫制天下,東平鮮卑,南取巴、蜀,兵不留行,所向無敵。
汝若降之,猶可延數年之命。
今以蕞爾一隅,抗衡大國,又殺其使者,亡無日矣!”天錫使龍驤將軍馬建帥衆二萬拒秦。
秦人聞天錫殺閻負、樑殊,八月,樑熙、姚萇、王統、李辯濟自清石津,攻涼驍烈將軍樑濟於河會城,降之。
甲申,苟萇濟自石城津,與樑熙等會攻纏縮城,拔
周后稷,名棄。
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
姜原爲帝嚳元妃。
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
居期而生子,以爲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闢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
姜原以爲神,遂收養長之。
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棄爲兒時,屹如巨人之志。
其遊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
及爲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
帝堯聞之,舉棄爲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
帝舜曰:“棄,黎民始飢,爾後稷播時百穀。
”封棄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
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
后稷卒,子不窋立。
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務,不窋以失其官而餎戎狄之間。
不窋卒,子鞠立。
鞠卒,子公劉立。
公劉雖在戎狄之間,復脩后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
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
周道之興自此始,故詩人歌樂思其德。
公劉卒,子慶節立,國於豳。
慶節卒,子皇僕立。
皇僕卒,子差弗立。
差弗卒,子毀隃立。
毀隃卒,子公非立。
公非卒,子高圉立。
高圉卒,子亞圉立。
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
公叔祖類卒,子古公亶父立。
古公亶父復脩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
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
已復攻,欲得地與民。
民皆怒,欲戰。
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
今戎狄所爲攻戰,以吾地與民。
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
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爲。
”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
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
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
於是古公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
作五官有司。
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
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聖瑞。
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髮,以讓季歷。
古公卒,季歷立,是爲公季。
公季脩古公遺道,篤於行義,諸侯順之。
公季卒,子昌立,是爲西伯。
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
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
伯夷、叔齊在孤竹,聞西伯善養老,盍往歸之。
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歸之。
崇侯虎譖西伯於殷紂曰:“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利於帝。
”帝紂乃囚西伯於羑里。
閎夭
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
姜原爲帝嚳元妃。
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
居期而生子,以爲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闢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
姜原以爲神,遂收養長之。
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棄爲兒時,屹如巨人之志。
其遊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
及爲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
帝堯聞之,舉棄爲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
帝舜曰:“棄,黎民始飢,爾後稷播時百穀。
”封棄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
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
后稷卒,子不窋立。
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務,不窋以失其官而餎戎狄之間。
不窋卒,子鞠立。
鞠卒,子公劉立。
公劉雖在戎狄之間,復脩后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
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
周道之興自此始,故詩人歌樂思其德。
公劉卒,子慶節立,國於豳。
慶節卒,子皇僕立。
皇僕卒,子差弗立。
差弗卒,子毀隃立。
毀隃卒,子公非立。
公非卒,子高圉立。
高圉卒,子亞圉立。
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
公叔祖類卒,子古公亶父立。
古公亶父復脩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
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
已復攻,欲得地與民。
民皆怒,欲戰。
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
今戎狄所爲攻戰,以吾地與民。
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
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爲。
”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
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
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
於是古公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
作五官有司。
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
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聖瑞。
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髮,以讓季歷。
古公卒,季歷立,是爲公季。
公季脩古公遺道,篤於行義,諸侯順之。
公季卒,子昌立,是爲西伯。
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
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
伯夷、叔齊在孤竹,聞西伯善養老,盍往歸之。
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歸之。
崇侯虎譖西伯於殷紂曰:“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利於帝。
”帝紂乃囚西伯於羑里。
閎夭
起玄黓執徐,盡柔兆涒灘,凡五年。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十七年(壬辰,公元三九二年)
春,正月,已巳朔,大赦。
秦主登立昭儀隴西李氏爲皇后。
二月,壬寅,燕主垂自魯口如河間、渤海、平原。
翟釗遣其將翟都侵館陶,屯蘇康壘。
三月,垂引兵南擊釗。
秦驃騎將軍沒弈幹帥衆降於後秦,後秦以爲車騎將軍,封高平公。
後秦主萇寢疾,命姚碩德鎮李潤,尹緯守長安,召太子興詣行營。
徵南將軍姚方成言於興曰:“今寇敵未滅,上覆寢疾。
王統等皆有部曲,終爲人患,宜盡除之。
”興從之,殺王統、王廣、苻胤、徐成、毛盛。
萇怒曰:“王統兄弟,吾之州里,實無他志;徐成等皆前朝名將,吾方用之,奈何輒殺之!”
燕主垂進逼蘇康壘。
夏,四月,翟都南走滑臺。
翟釗求救於西燕,西燕主永謀於羣臣,尚書渤海鮑遵曰:“使兩寇相弊,吾承其後,此卞莊子之策也。
”中書侍郎太原張騰曰:“垂強釗弱,何弊之承!不如速救之,以成鼎足之勢。
今我引兵趨中山,晝多疑兵,夜多火炬,垂必懼而自救。
我衝其前,釗躡其後,此天授之機,不可失也。
”永不從。
燕大赦。
五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六月,燕主垂軍黎陽。
臨河欲濟,翟釗列兵南岸以拒之。
辛亥,垂徙營就西津,去黎陽西四十里,爲牛皮船百餘艘,僞列兵仗,溯流而上。
釗亟引兵趣西津,垂潛遣中壘將軍桂林王鎮等自黎陽津夜濟,營於河南,比明而營成。
釗聞之,亟還,攻鎮等營;垂命鎮等堅壁勿戰。
釗兵往來疲暍,攻營不能拔,將引去;鎮等引兵出戰。
驃騎將軍農自西津濟,與鎮等夾擊,大破之。
釗走還滑臺,將妻子,收遺衆,北濟河,登白鹿山,憑險自守,燕兵不得進。
農曰:“釗無糧,不能久居山中。
”乃引兵還,留騎候之。
釗果下山;還兵掩擊,盡獲其衆,釗單騎奔長子。
西燕主永以釗爲車騎大將軍、兗州牧,封東郡王。
歲餘,釗謀反,永殺之。
初,郝晷、崔逞及清河崔宏、新興張卓、遼東夔騰、陽平路纂皆仕於秦,避秦亂來奔,詔以爲冀州諸郡,各將部曲營於河南。
既而受翟氏官爵,翟氏敗,皆降於燕,燕主垂各隨其材而用之。
釗所統七郡三萬餘戶,皆按堵如故。
以章武王宙爲兗、豫二州刺史,鎮滑臺;徙徐州民七千餘戶於黎陽,以彭城王脫爲徐州刺史,鎮黎陽。
脫,垂之弟子也。
垂以崔廕爲宙司馬。
初,陳留王紹爲鎮南將軍,太原王楷爲徵西將軍,樂浪王溫爲徵東將軍,垂皆以廕爲之佐。
廕才幹明敏強正,善規諫,四王皆嚴憚之;所至簡刑法,輕賦役,流民歸之,戶口滋息。
秋,七月,垂如鄴,以太原王楷爲冀州牧,右光祿大夫餘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十七年(壬辰,公元三九二年)
春,正月,已巳朔,大赦。
秦主登立昭儀隴西李氏爲皇后。
二月,壬寅,燕主垂自魯口如河間、渤海、平原。
翟釗遣其將翟都侵館陶,屯蘇康壘。
三月,垂引兵南擊釗。
秦驃騎將軍沒弈幹帥衆降於後秦,後秦以爲車騎將軍,封高平公。
後秦主萇寢疾,命姚碩德鎮李潤,尹緯守長安,召太子興詣行營。
徵南將軍姚方成言於興曰:“今寇敵未滅,上覆寢疾。
王統等皆有部曲,終爲人患,宜盡除之。
”興從之,殺王統、王廣、苻胤、徐成、毛盛。
萇怒曰:“王統兄弟,吾之州里,實無他志;徐成等皆前朝名將,吾方用之,奈何輒殺之!”
燕主垂進逼蘇康壘。
夏,四月,翟都南走滑臺。
翟釗求救於西燕,西燕主永謀於羣臣,尚書渤海鮑遵曰:“使兩寇相弊,吾承其後,此卞莊子之策也。
”中書侍郎太原張騰曰:“垂強釗弱,何弊之承!不如速救之,以成鼎足之勢。
今我引兵趨中山,晝多疑兵,夜多火炬,垂必懼而自救。
我衝其前,釗躡其後,此天授之機,不可失也。
”永不從。
燕大赦。
五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六月,燕主垂軍黎陽。
臨河欲濟,翟釗列兵南岸以拒之。
辛亥,垂徙營就西津,去黎陽西四十里,爲牛皮船百餘艘,僞列兵仗,溯流而上。
釗亟引兵趣西津,垂潛遣中壘將軍桂林王鎮等自黎陽津夜濟,營於河南,比明而營成。
釗聞之,亟還,攻鎮等營;垂命鎮等堅壁勿戰。
釗兵往來疲暍,攻營不能拔,將引去;鎮等引兵出戰。
驃騎將軍農自西津濟,與鎮等夾擊,大破之。
釗走還滑臺,將妻子,收遺衆,北濟河,登白鹿山,憑險自守,燕兵不得進。
農曰:“釗無糧,不能久居山中。
”乃引兵還,留騎候之。
釗果下山;還兵掩擊,盡獲其衆,釗單騎奔長子。
西燕主永以釗爲車騎大將軍、兗州牧,封東郡王。
歲餘,釗謀反,永殺之。
初,郝晷、崔逞及清河崔宏、新興張卓、遼東夔騰、陽平路纂皆仕於秦,避秦亂來奔,詔以爲冀州諸郡,各將部曲營於河南。
既而受翟氏官爵,翟氏敗,皆降於燕,燕主垂各隨其材而用之。
釗所統七郡三萬餘戶,皆按堵如故。
以章武王宙爲兗、豫二州刺史,鎮滑臺;徙徐州民七千餘戶於黎陽,以彭城王脫爲徐州刺史,鎮黎陽。
脫,垂之弟子也。
垂以崔廕爲宙司馬。
初,陳留王紹爲鎮南將軍,太原王楷爲徵西將軍,樂浪王溫爲徵東將軍,垂皆以廕爲之佐。
廕才幹明敏強正,善規諫,四王皆嚴憚之;所至簡刑法,輕賦役,流民歸之,戶口滋息。
秋,七月,垂如鄴,以太原王楷爲冀州牧,右光祿大夫餘
起昭陽單閼,盡閼逢執徐,凡二年。
安皇帝戊元興二年(癸卯,公元四零三年)
春,正月,盧循使司馬徐道覆寇東陽;二月,辛丑,建武將軍劉裕擊破之。
道覆,循之姊夫也。
乙卯,以太尉玄爲大將軍。
丁巳,玄殺冀州刺史孫無終。
玄上表請帥諸軍掃平關、洛,既而諷朝廷下詔不許,乃雲:“奉詔故止。
”玄初欲飭裝,先命作輕舸,載服玩、書畫。
或問其故,玄曰:“兵兇戰危,脫有意外,當使輕而易運。
”衆皆笑之。
夏,四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南燕主備德故吏趙融自長安來,始得母兄兇問,備德號慟吐血,因而寢疾。
司隸校尉慕容達謀反,遣牙門皇璆帥衆攻端門,殿中帥侯赤眉開門應之;中黃門孫進扶備德逾城匿於進舍。
段宏等聞宮中有變,勒兵屯四門。
備德入宮,誅赤眉等。
達出奔魏。
備德優遷徙之民,使之長復不役;民緣此迭相廕冒,或百室合戶,或千丁共籍,以避課役。
尚書韓訁卓請加隱核,備德從之,使訁卓巡行郡縣,得廕戶五萬八千。
泰山賊王始聚衆數萬,自稱太平皇帝,署置公卿;南燕桂林王鎮討禽之。
臨刑,或問其父及兄弟安在,始曰:“太上皇蒙塵於外,徵東、徵西爲亂兵所害。
”其妻怒之曰:“君正坐此口,奈何尚爾!”始曰:“皇后不知,自古豈有不亡之國!朕則崩矣,終不改號!”
五月,燕王熙作龍騰苑,方十餘裏,役徒二萬人。
築景雲山於苑內,基廣五百步,峯高十七丈。
秋,七月,戊子,魏主珪北巡,作離宮於豺山。
平原太守和跋奢豪喜名,珪惡而殺之,使其弟毘等就與訣。
跋曰:“A212北土瘠,可遷水南,勉爲主計。
”且使之背己,曰:“汝何忍視吾之死也!”毘等諭其意,詐稱使者,逃入秦。
珪怒,滅其家。
中壘將軍鄧淵從弟尚書暉與跋善,或譖諸珪曰:“毘之出亡,暉實送之。
”珪疑淵知其謀,賜淵死。
南涼王傉檀及沮渠蒙遜互出兵攻呂隆,隆患之。
秦之謀臣言於秦王興曰:“隆藉先世之資,專制河外,今雖飢窘,尚能自支,若將來豐贍,終不爲吾有。
涼州險絕,土田饒沃,不如因其危而取之。
”興乃遣使徵呂超入侍。
隆念姑臧終無以自存,乃因超請迎於秦。
興遣尚書左僕射齊難、鎮西將軍姚詰、左王乞伏乾歸、鎮遠將軍趙曜帥步騎四萬迎隆於河西,南涼王傉檀攝昌鬆、魏安二戍以避之。
八月,齊難等至姑臧,隆素車白馬迎於道旁。
隆勸難擊沮渠蒙遜,蒙遜使臧莫孩拒之,敗其前軍。
難乃與蒙遜結盟,蒙遜遣弟挐入貢於秦。
難以司馬王尚行涼州刺史,配兵三千鎮姑臧,以將軍閻鬆爲倉鬆太守,郭將爲番禾太守,分戍二城,徙隆宗族、僚屬及民萬戶於長
安皇帝戊元興二年(癸卯,公元四零三年)
春,正月,盧循使司馬徐道覆寇東陽;二月,辛丑,建武將軍劉裕擊破之。
道覆,循之姊夫也。
乙卯,以太尉玄爲大將軍。
丁巳,玄殺冀州刺史孫無終。
玄上表請帥諸軍掃平關、洛,既而諷朝廷下詔不許,乃雲:“奉詔故止。
”玄初欲飭裝,先命作輕舸,載服玩、書畫。
或問其故,玄曰:“兵兇戰危,脫有意外,當使輕而易運。
”衆皆笑之。
夏,四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南燕主備德故吏趙融自長安來,始得母兄兇問,備德號慟吐血,因而寢疾。
司隸校尉慕容達謀反,遣牙門皇璆帥衆攻端門,殿中帥侯赤眉開門應之;中黃門孫進扶備德逾城匿於進舍。
段宏等聞宮中有變,勒兵屯四門。
備德入宮,誅赤眉等。
達出奔魏。
備德優遷徙之民,使之長復不役;民緣此迭相廕冒,或百室合戶,或千丁共籍,以避課役。
尚書韓訁卓請加隱核,備德從之,使訁卓巡行郡縣,得廕戶五萬八千。
泰山賊王始聚衆數萬,自稱太平皇帝,署置公卿;南燕桂林王鎮討禽之。
臨刑,或問其父及兄弟安在,始曰:“太上皇蒙塵於外,徵東、徵西爲亂兵所害。
”其妻怒之曰:“君正坐此口,奈何尚爾!”始曰:“皇后不知,自古豈有不亡之國!朕則崩矣,終不改號!”
五月,燕王熙作龍騰苑,方十餘裏,役徒二萬人。
築景雲山於苑內,基廣五百步,峯高十七丈。
秋,七月,戊子,魏主珪北巡,作離宮於豺山。
平原太守和跋奢豪喜名,珪惡而殺之,使其弟毘等就與訣。
跋曰:“A212北土瘠,可遷水南,勉爲主計。
”且使之背己,曰:“汝何忍視吾之死也!”毘等諭其意,詐稱使者,逃入秦。
珪怒,滅其家。
中壘將軍鄧淵從弟尚書暉與跋善,或譖諸珪曰:“毘之出亡,暉實送之。
”珪疑淵知其謀,賜淵死。
南涼王傉檀及沮渠蒙遜互出兵攻呂隆,隆患之。
秦之謀臣言於秦王興曰:“隆藉先世之資,專制河外,今雖飢窘,尚能自支,若將來豐贍,終不爲吾有。
涼州險絕,土田饒沃,不如因其危而取之。
”興乃遣使徵呂超入侍。
隆念姑臧終無以自存,乃因超請迎於秦。
興遣尚書左僕射齊難、鎮西將軍姚詰、左王乞伏乾歸、鎮遠將軍趙曜帥步騎四萬迎隆於河西,南涼王傉檀攝昌鬆、魏安二戍以避之。
八月,齊難等至姑臧,隆素車白馬迎於道旁。
隆勸難擊沮渠蒙遜,蒙遜使臧莫孩拒之,敗其前軍。
難乃與蒙遜結盟,蒙遜遣弟挐入貢於秦。
難以司馬王尚行涼州刺史,配兵三千鎮姑臧,以將軍閻鬆爲倉鬆太守,郭將爲番禾太守,分戍二城,徙隆宗族、僚屬及民萬戶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