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著雍困敦,盡重光單閼,凡四年。
顯宗成皇帝上之下咸和三年(戊子,公元三二八年)
春,正月,溫嶠入救建康,軍於尋陽。
韓晃襲司馬流於慈湖;流素懦怯,將戰,食炙不知口處,兵敗而死。
丁未,蘇峻帥祖渙、許柳等衆二萬人,濟自橫江,登牛渚,軍於陵口。
臺兵御之,屢敗。
二月,庚戌,峻至蔣陵覆舟山。
陶回謂庾亮曰:“峻知石頭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楊南道步來;宜伏兵邀之,可一戰擒也。
”亮不從。
峻果自小丹楊來,迷失道,夜行,無復部分。
亮聞,乃悔之。
朝士以京邑危逼,多遣家人入東避難,左衛將軍劉超獨遷妻孥入居宮內。
詔以卞壼都督大桁東諸軍事,與侍中鍾雅帥郭默、趙胤等軍及峻戰於西陵。
壼等大敗,死傷以千數。
丙辰,峻攻青溪柵,卞壼帥諸軍拒擊,不能禁。
峻因風縱火,燒臺省及諸營寺署,一時蕩盡。
壼背癰新愈,創猶未合,力疾帥左右苦戰而死;二子、盱隨父後,亦赴敵而死。
其母撫屍哭曰:“父爲忠臣,子爲孝子,夫何恨乎!”丹楊尹羊曼勒兵守雲龍門,與黃門侍郎周導、廬江太守陶瞻皆戰死。
庾亮帥衆將陳於宣陽門內,未及成列,士衆皆棄甲走,亮與弟懌、條、翼及郭默、趙胤俱奔尋陽。
將行,顧謂鍾雅曰:“後事深以相委。
”雅曰:“棟折榱崩,誰之咎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復言。
”亮乘小船,亂兵相剝掠;亮左右射賊,誤中柁工,應弦而倒。
船上鹹失色慾散,亮不動,徐曰:“此手何可使著賊!”衆乃安。
峻兵入臺城,司徒導謂侍中褚翜曰:“至尊當御正殿,君可啓令速出。
”翜即入上閤,躬自抱帝登太極前殿;導及光祿大夫陸曄、荀崧、尚書張闓共登御牀,擁衛帝。
以劉超爲右衛將軍,使與鍾雅、褚翜侍立左右,太常孔愉朝服守宗廟。
時百官奔散,殿省蕭然。
峻兵既入,叱褚翜令下翜正立不動,呵之曰:“蘇冠軍來覲至尊,軍人豈得侵逼!”由是峻兵不敢上殿,突入後宮,宮人及太后左右侍人皆見掠奪。
峻兵驅役百官,光祿勳王彬等皆被捶撻,令負提登蔣山。
裸剝士女,皆以壞席苦苫草自鄣,無草者坐地以土自覆;哀號之聲,震動內外。
初,姑孰既陷,尚書左丞孔坦謂人曰:“觀峻之勢,必破臺城,自非戰士,不須戎服。
”及臺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無他。
時官有布二十萬匹,金銀五千斤,錢億萬,絹數萬匹,他物稱是,峻盡費之;太官惟有燒餘米數石以供御膳。
或謂鍾雅曰:“君性亮直,必不容於寇仇,盍早爲之計!”雅曰:“國亂不能匡,君危不能濟,各遁逃以求免,何以爲臣!”
丁巳,峻稱詔大赦,惟庾亮兄弟不在原例。
以王
顯宗成皇帝上之下咸和三年(戊子,公元三二八年)
春,正月,溫嶠入救建康,軍於尋陽。
韓晃襲司馬流於慈湖;流素懦怯,將戰,食炙不知口處,兵敗而死。
丁未,蘇峻帥祖渙、許柳等衆二萬人,濟自橫江,登牛渚,軍於陵口。
臺兵御之,屢敗。
二月,庚戌,峻至蔣陵覆舟山。
陶回謂庾亮曰:“峻知石頭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楊南道步來;宜伏兵邀之,可一戰擒也。
”亮不從。
峻果自小丹楊來,迷失道,夜行,無復部分。
亮聞,乃悔之。
朝士以京邑危逼,多遣家人入東避難,左衛將軍劉超獨遷妻孥入居宮內。
詔以卞壼都督大桁東諸軍事,與侍中鍾雅帥郭默、趙胤等軍及峻戰於西陵。
壼等大敗,死傷以千數。
丙辰,峻攻青溪柵,卞壼帥諸軍拒擊,不能禁。
峻因風縱火,燒臺省及諸營寺署,一時蕩盡。
壼背癰新愈,創猶未合,力疾帥左右苦戰而死;二子、盱隨父後,亦赴敵而死。
其母撫屍哭曰:“父爲忠臣,子爲孝子,夫何恨乎!”丹楊尹羊曼勒兵守雲龍門,與黃門侍郎周導、廬江太守陶瞻皆戰死。
庾亮帥衆將陳於宣陽門內,未及成列,士衆皆棄甲走,亮與弟懌、條、翼及郭默、趙胤俱奔尋陽。
將行,顧謂鍾雅曰:“後事深以相委。
”雅曰:“棟折榱崩,誰之咎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復言。
”亮乘小船,亂兵相剝掠;亮左右射賊,誤中柁工,應弦而倒。
船上鹹失色慾散,亮不動,徐曰:“此手何可使著賊!”衆乃安。
峻兵入臺城,司徒導謂侍中褚翜曰:“至尊當御正殿,君可啓令速出。
”翜即入上閤,躬自抱帝登太極前殿;導及光祿大夫陸曄、荀崧、尚書張闓共登御牀,擁衛帝。
以劉超爲右衛將軍,使與鍾雅、褚翜侍立左右,太常孔愉朝服守宗廟。
時百官奔散,殿省蕭然。
峻兵既入,叱褚翜令下翜正立不動,呵之曰:“蘇冠軍來覲至尊,軍人豈得侵逼!”由是峻兵不敢上殿,突入後宮,宮人及太后左右侍人皆見掠奪。
峻兵驅役百官,光祿勳王彬等皆被捶撻,令負提登蔣山。
裸剝士女,皆以壞席苦苫草自鄣,無草者坐地以土自覆;哀號之聲,震動內外。
初,姑孰既陷,尚書左丞孔坦謂人曰:“觀峻之勢,必破臺城,自非戰士,不須戎服。
”及臺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無他。
時官有布二十萬匹,金銀五千斤,錢億萬,絹數萬匹,他物稱是,峻盡費之;太官惟有燒餘米數石以供御膳。
或謂鍾雅曰:“君性亮直,必不容於寇仇,盍早爲之計!”雅曰:“國亂不能匡,君危不能濟,各遁逃以求免,何以爲臣!”
丁巳,峻稱詔大赦,惟庾亮兄弟不在原例。
以王
起著雍淹茂,盡重光赤奮若,凡四年。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鹹康四年(戊戌,公元三三八年)
春,正月,燕王皝遣都尉趙槃如趙,聽師期。
趙王虎將擊段遼,募驍勇者三萬人,悉拜龍騰中郎。
會遼遣段屈雲襲趙幽州,幽州刺史李孟退保易京。
虎乃以桃豹爲橫海將軍,王華爲渡遼將軍,帥舟師十萬出漂渝津;支雄爲龍驤大將軍,姚弋仲爲冠軍將軍,帥步騎七萬前鋒以伐遼。
三月,趙槃還至棘城。
燕王皝引兵攻掠令支以北諸城。
段遼將追之。
慕容翰曰:“今趙兵在南,當併力御之;而更與燕鬥,燕王自將而來,其士卒精銳,若萬一失利,將何以御南敵乎!”段蘭怒曰:“吾前爲卿所誤,以成今日之患,吾不復墮卿計中矣!”乃悉將見衆追之。
皝設伏以待之,大破蘭兵,斬首數千級,掠五千戶及畜產萬計以歸。
趙王虎進屯金臺。
支雄長驅入薊,段遼所署漁陽、上谷、代郡守相皆降,取四十餘城。
北平相陽裕帥其民數千家登燕山以自固,諸將恐其爲後患,欲攻之。
虎曰:“裕儒生,矜惜名節,恥於迎降耳,無能爲也。
”遂過之,至徐無。
段遼以弟蘭既敗,不必復戰,帥妻子、宗族、豪大千餘家,棄令支,奔密雲山。
將行,執慕容翰手泣曰:“不用卿言,自取敗亡。
我固苦心,令卿失所,深以爲愧。
”翰北奔宇文氏。
遼左右長史劉羣、盧諶、崔悅等封府庫請降。
虎遣將軍郭太、麻秋帥輕騎二萬追遼,至密雲山。
獲其母妻,斬首三千級。
遼單騎走險,遣其子乞特真奉表及獻名馬於趙,虎受之。
虎入令支官,論功封賞各有差。
徙段國民二萬餘戶於司、雍、兗、豫四州;士大夫之有才行,皆擢敘之。
陽裕詣軍門降。
虎讓之曰:“卿昔爲奴虜走,今爲士人來,豈識知天命,將逃匿無地邪?”對曰:“臣昔事王公,不能匡濟;逃於段氏,復不能全。
今陛下天網高張,籠絡四海,幽、冀豪傑莫不風從,如臣比肩,無所獨愧。
生死之命,惟陛下制之!”虎悅,即拜北平太守。
夏,四月,癸丑,以慕容皝爲徵北大將軍、幽州牧,領平州刺史。
成主期驕虐日甚,多所誅殺,而籍沒其資財、婦女,由是大臣多不自安。
漢王壽素貴重,有威名,期及建寧王越等皆忌之。
壽懼不免,每當入朝,常詐爲邊書,辭以警急。
初,巴西處士龔壯,父、叔皆爲李特所殺。
壯欲報仇,積年不除喪。
壽數以禮闢之,壯不應;而往見壽,壽密問壯以自安之策。
壯曰:“巴、蜀之民本皆晉臣,節下若能發兵西取成都,稱籓於晉,誰不爭爲節下奮臂前驅者?如此則福流子孫,名垂不朽,豈徒脫今日之禍而已!”壽然之,陰與長史略陽羅恆、巴西解思明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鹹康四年(戊戌,公元三三八年)
春,正月,燕王皝遣都尉趙槃如趙,聽師期。
趙王虎將擊段遼,募驍勇者三萬人,悉拜龍騰中郎。
會遼遣段屈雲襲趙幽州,幽州刺史李孟退保易京。
虎乃以桃豹爲橫海將軍,王華爲渡遼將軍,帥舟師十萬出漂渝津;支雄爲龍驤大將軍,姚弋仲爲冠軍將軍,帥步騎七萬前鋒以伐遼。
三月,趙槃還至棘城。
燕王皝引兵攻掠令支以北諸城。
段遼將追之。
慕容翰曰:“今趙兵在南,當併力御之;而更與燕鬥,燕王自將而來,其士卒精銳,若萬一失利,將何以御南敵乎!”段蘭怒曰:“吾前爲卿所誤,以成今日之患,吾不復墮卿計中矣!”乃悉將見衆追之。
皝設伏以待之,大破蘭兵,斬首數千級,掠五千戶及畜產萬計以歸。
趙王虎進屯金臺。
支雄長驅入薊,段遼所署漁陽、上谷、代郡守相皆降,取四十餘城。
北平相陽裕帥其民數千家登燕山以自固,諸將恐其爲後患,欲攻之。
虎曰:“裕儒生,矜惜名節,恥於迎降耳,無能爲也。
”遂過之,至徐無。
段遼以弟蘭既敗,不必復戰,帥妻子、宗族、豪大千餘家,棄令支,奔密雲山。
將行,執慕容翰手泣曰:“不用卿言,自取敗亡。
我固苦心,令卿失所,深以爲愧。
”翰北奔宇文氏。
遼左右長史劉羣、盧諶、崔悅等封府庫請降。
虎遣將軍郭太、麻秋帥輕騎二萬追遼,至密雲山。
獲其母妻,斬首三千級。
遼單騎走險,遣其子乞特真奉表及獻名馬於趙,虎受之。
虎入令支官,論功封賞各有差。
徙段國民二萬餘戶於司、雍、兗、豫四州;士大夫之有才行,皆擢敘之。
陽裕詣軍門降。
虎讓之曰:“卿昔爲奴虜走,今爲士人來,豈識知天命,將逃匿無地邪?”對曰:“臣昔事王公,不能匡濟;逃於段氏,復不能全。
今陛下天網高張,籠絡四海,幽、冀豪傑莫不風從,如臣比肩,無所獨愧。
生死之命,惟陛下制之!”虎悅,即拜北平太守。
夏,四月,癸丑,以慕容皝爲徵北大將軍、幽州牧,領平州刺史。
成主期驕虐日甚,多所誅殺,而籍沒其資財、婦女,由是大臣多不自安。
漢王壽素貴重,有威名,期及建寧王越等皆忌之。
壽懼不免,每當入朝,常詐爲邊書,辭以警急。
初,巴西處士龔壯,父、叔皆爲李特所殺。
壯欲報仇,積年不除喪。
壽數以禮闢之,壯不應;而往見壽,壽密問壯以自安之策。
壯曰:“巴、蜀之民本皆晉臣,節下若能發兵西取成都,稱籓於晉,誰不爭爲節下奮臂前驅者?如此則福流子孫,名垂不朽,豈徒脫今日之禍而已!”壽然之,陰與長史略陽羅恆、巴西解思明
起旃蒙赤奮若,盡著雍執徐,凡四年。
孝惠皇帝下永興二年(乙丑,公元三零五年)
夏,四月,張方廢羊後。
遊楷等攻皇甫重,累年不能克,重遣其養子昌求救於外。
昌詣司空越,越以太宰顒新與山東連和,不肯出兵。
昌乃與故殿中人楊篇詐稱越命,迎羊後於金墉城。
入宮,以後令發兵討張方,奉迎大駕。
事起倉猝,百官初皆從之;俄知其詐,相與誅昌。
顒請遣御史宣詔喻重令降,重不奉詔。
先是城中不知長沙厲王及皇甫商已死,重獲御史騶人,問曰:“我弟將兵來,欲至未?”騶人曰:“已爲河間王所害。
”重失色,立殺騶人。
於是城中知無外救,共殺重以降。
顒以馮翊太守張輔爲秦州刺史。
六月,甲子,安豐元侯王戎薨於郟。
張輔至秦州,殺天水太守封尚,欲以立威;又召隴西太守韓稚,稚子樸勒兵擊輔。
輔軍敗,死。
涼州司馬楊胤言於張軌曰:“韓稚擅殺刺史,明公杖鉞一方,不可以不討。
”軌從之,遣中督護汜瑗帥衆二萬討稚,稚詣軌降。
未幾,鮮卑若羅拔能寇涼州,軌遣司馬宋配擊之,斬拔能,俘十餘萬口,威名大振。
漢王淵攻東贏公騰,騰復乞師於拓跋猗,衛操勸猗助之。
猗帥輕騎數千救騰,斬漢將綦毋豚。
詔假猗大單于,加操右將軍。
甲申,猗卒,子普根代立。
東海中尉劉洽以張方劫遷車駕,勸司空越起兵討之。
秋,七月,越傳檄山東征、鎮、州、郡雲:“欲糾帥義旅,奉迎天子,還復舊都。
”東平王楙聞之,懼;長史王修說楙曰:“東海,宗室重望;今興義兵,公宜舉徐州以授之,則免於難,且有克讓之美矣。
”楙從之。
越乃以司空領徐州都督,楙自爲兗州刺史;詔即遣使者劉虔授之。
是時,越兄弟並據方任,於是范陽王虓及王浚等共推越爲盟主,越輒選置刺史以下,朝士多赴之。
成都王穎既廢,河北人多憐之。
穎故將公師籓等自稱將軍,起兵於趙、魏,衆至數萬。
初,上黨武鄉羯人石勒,有膽力,善騎射。
幷州大飢,建威將軍閻粹說東嬴公騰執諸胡于山東,賣充軍實。
勒亦被掠,賣爲茌平人師懽奴,懽奇其狀貌而免之。
懽家鄰於馬牧,勒乃與牧帥汲桑結壯士爲羣盜。
及公師籓起,桑與勒帥數百騎赴之。
桑始命勒以石爲姓,勒爲名。
籓攻陷郡縣,殺二千石、長史,轉前,攻鄴。
平昌公模甚懼;范陽王虓遣其將苟晞救鄴,與廣平太守譙國丁紹共擊籓,走之。
八月,辛丑,大赦。
司空越以琅邪王睿爲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
睿請王導爲司馬,委以軍事。
越帥甲士三萬,西屯蕭縣,范陽王虓自許屯於滎陽。
越承製以豫州刺史劉喬爲冀州刺史,以范陽王虓領豫州刺史;喬以
孝惠皇帝下永興二年(乙丑,公元三零五年)
夏,四月,張方廢羊後。
遊楷等攻皇甫重,累年不能克,重遣其養子昌求救於外。
昌詣司空越,越以太宰顒新與山東連和,不肯出兵。
昌乃與故殿中人楊篇詐稱越命,迎羊後於金墉城。
入宮,以後令發兵討張方,奉迎大駕。
事起倉猝,百官初皆從之;俄知其詐,相與誅昌。
顒請遣御史宣詔喻重令降,重不奉詔。
先是城中不知長沙厲王及皇甫商已死,重獲御史騶人,問曰:“我弟將兵來,欲至未?”騶人曰:“已爲河間王所害。
”重失色,立殺騶人。
於是城中知無外救,共殺重以降。
顒以馮翊太守張輔爲秦州刺史。
六月,甲子,安豐元侯王戎薨於郟。
張輔至秦州,殺天水太守封尚,欲以立威;又召隴西太守韓稚,稚子樸勒兵擊輔。
輔軍敗,死。
涼州司馬楊胤言於張軌曰:“韓稚擅殺刺史,明公杖鉞一方,不可以不討。
”軌從之,遣中督護汜瑗帥衆二萬討稚,稚詣軌降。
未幾,鮮卑若羅拔能寇涼州,軌遣司馬宋配擊之,斬拔能,俘十餘萬口,威名大振。
漢王淵攻東贏公騰,騰復乞師於拓跋猗,衛操勸猗助之。
猗帥輕騎數千救騰,斬漢將綦毋豚。
詔假猗大單于,加操右將軍。
甲申,猗卒,子普根代立。
東海中尉劉洽以張方劫遷車駕,勸司空越起兵討之。
秋,七月,越傳檄山東征、鎮、州、郡雲:“欲糾帥義旅,奉迎天子,還復舊都。
”東平王楙聞之,懼;長史王修說楙曰:“東海,宗室重望;今興義兵,公宜舉徐州以授之,則免於難,且有克讓之美矣。
”楙從之。
越乃以司空領徐州都督,楙自爲兗州刺史;詔即遣使者劉虔授之。
是時,越兄弟並據方任,於是范陽王虓及王浚等共推越爲盟主,越輒選置刺史以下,朝士多赴之。
成都王穎既廢,河北人多憐之。
穎故將公師籓等自稱將軍,起兵於趙、魏,衆至數萬。
初,上黨武鄉羯人石勒,有膽力,善騎射。
幷州大飢,建威將軍閻粹說東嬴公騰執諸胡于山東,賣充軍實。
勒亦被掠,賣爲茌平人師懽奴,懽奇其狀貌而免之。
懽家鄰於馬牧,勒乃與牧帥汲桑結壯士爲羣盜。
及公師籓起,桑與勒帥數百騎赴之。
桑始命勒以石爲姓,勒爲名。
籓攻陷郡縣,殺二千石、長史,轉前,攻鄴。
平昌公模甚懼;范陽王虓遣其將苟晞救鄴,與廣平太守譙國丁紹共擊籓,走之。
八月,辛丑,大赦。
司空越以琅邪王睿爲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
睿請王導爲司馬,委以軍事。
越帥甲士三萬,西屯蕭縣,范陽王虓自許屯於滎陽。
越承製以豫州刺史劉喬爲冀州刺史,以范陽王虓領豫州刺史;喬以
起玄黓執徐,盡強圉作噩,凡六年。
顯宗成皇帝中之上咸和七年(壬辰,公元三三二年)
春,正月,辛未,大赦。
趙主勒大饗羣臣,謂徐光曰:“朕可方自古何等主?”對曰:“陛下神武謀略過於漢高,後世無可比者。
”勒笑曰:“人豈不自知!卿言太過。
朕若遇漢高祖,當北面事之,與韓、彭比肩;若遇光武,當並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大丈夫行事,宜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效曹孟德、司馬仲達欺人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羣臣皆頓首稱萬歲。
勒雖不學,好使諸生讀書而聽之,時以其意論古今得失,聞者莫不悅服。
嘗使人讀《漢書》,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後,驚曰:“此法當失,何以遂得天下?”及聞留侯諫,乃曰:“賴有此耳!”
郭敬之退戍樊城也,晉人復取襄陽。
夏,四月,敬復攻拔之,留戍而歸。
趙右僕射程遐言於趙主勒曰:“中山王勇悍權略,羣臣莫及;觀其志,自陛下之外,視之蔑如;加以殘賊安忍,久爲將帥,威振外內,其諸子年長,皆典兵權;陛下在,自當無它,恐非少主之臣也。
宜早除之,以便大計。
”勒曰:“今天下未安,大雅衝幼,宜得強輔。
中山王骨肉至親,有佐命之功,方當委以伊、霍之任,何至如卿所言!卿正恐不得擅帝舅之權耳;吾亦當參卿顧命,勿過憂也。
”遐泣曰:“臣所慮者公家,陛下乃以私計拒之,忠言何自而入乎!中山王雖爲皇太后所養,非陛下天屬,雖有微功,陛下酬其父子恩榮亦足矣,而其志願無極,豈將來有益者乎!若不除之,臣見宗廟不血食矣。
”勒不聽。
遐退,告徐光,光曰:“中山王常切齒於吾二人,恐非但危國,亦將爲家禍也。
”它日,光承間言于勒曰:“今國家無事,而陛下神色若有不怡,何也?”勒曰:“吳、蜀未平,吾恐後世不以吾爲受命之王也。
”光曰:“魏承漢運,劉備雖興於蜀,漢豈得爲不亡乎!”孫權在吳,猶今之李氏也。
陛下苞括二都,平蕩八州,帝王之統不在陛下,復當在誰!且陛下不憂腹心之疾,而更憂四支乎!中山王藉陛下威略,所向輒克,而天下皆言其英武亞於陛下。
且其資性不仁,見利忘義,父子並據權位,勢傾王室;而耿耿常有不滿之心。
近於東宮侍宴,有輕皇太子之色。
臣恐陛下萬年之後,不可複製也。
”勒默然,始命太子省可尚書奏事,且以中常侍嚴震參綜可否,惟征伐斷斬大事乃呈之。
於是嚴震之權過於主相,中山王虎之門可設雀羅矣。
虎愈怏怏不悅。
秋,趙郭敬南掠江西,太尉侃遣其子平西參軍斌及南中郎將桓宣乘虛攻樊城,悉俘其衆。
敬旋救樊,宣與戰於涅水,破之,皆得其所掠。
侃兄子臻及
顯宗成皇帝中之上咸和七年(壬辰,公元三三二年)
春,正月,辛未,大赦。
趙主勒大饗羣臣,謂徐光曰:“朕可方自古何等主?”對曰:“陛下神武謀略過於漢高,後世無可比者。
”勒笑曰:“人豈不自知!卿言太過。
朕若遇漢高祖,當北面事之,與韓、彭比肩;若遇光武,當並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大丈夫行事,宜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效曹孟德、司馬仲達欺人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羣臣皆頓首稱萬歲。
勒雖不學,好使諸生讀書而聽之,時以其意論古今得失,聞者莫不悅服。
嘗使人讀《漢書》,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後,驚曰:“此法當失,何以遂得天下?”及聞留侯諫,乃曰:“賴有此耳!”
郭敬之退戍樊城也,晉人復取襄陽。
夏,四月,敬復攻拔之,留戍而歸。
趙右僕射程遐言於趙主勒曰:“中山王勇悍權略,羣臣莫及;觀其志,自陛下之外,視之蔑如;加以殘賊安忍,久爲將帥,威振外內,其諸子年長,皆典兵權;陛下在,自當無它,恐非少主之臣也。
宜早除之,以便大計。
”勒曰:“今天下未安,大雅衝幼,宜得強輔。
中山王骨肉至親,有佐命之功,方當委以伊、霍之任,何至如卿所言!卿正恐不得擅帝舅之權耳;吾亦當參卿顧命,勿過憂也。
”遐泣曰:“臣所慮者公家,陛下乃以私計拒之,忠言何自而入乎!中山王雖爲皇太后所養,非陛下天屬,雖有微功,陛下酬其父子恩榮亦足矣,而其志願無極,豈將來有益者乎!若不除之,臣見宗廟不血食矣。
”勒不聽。
遐退,告徐光,光曰:“中山王常切齒於吾二人,恐非但危國,亦將爲家禍也。
”它日,光承間言于勒曰:“今國家無事,而陛下神色若有不怡,何也?”勒曰:“吳、蜀未平,吾恐後世不以吾爲受命之王也。
”光曰:“魏承漢運,劉備雖興於蜀,漢豈得爲不亡乎!”孫權在吳,猶今之李氏也。
陛下苞括二都,平蕩八州,帝王之統不在陛下,復當在誰!且陛下不憂腹心之疾,而更憂四支乎!中山王藉陛下威略,所向輒克,而天下皆言其英武亞於陛下。
且其資性不仁,見利忘義,父子並據權位,勢傾王室;而耿耿常有不滿之心。
近於東宮侍宴,有輕皇太子之色。
臣恐陛下萬年之後,不可複製也。
”勒默然,始命太子省可尚書奏事,且以中常侍嚴震參綜可否,惟征伐斷斬大事乃呈之。
於是嚴震之權過於主相,中山王虎之門可設雀羅矣。
虎愈怏怏不悅。
秋,趙郭敬南掠江西,太尉侃遣其子平西參軍斌及南中郎將桓宣乘虛攻樊城,悉俘其衆。
敬旋救樊,宣與戰於涅水,破之,皆得其所掠。
侃兄子臻及
古者有鍪而綣領,以王天下者矣。
其德生而不辱,予而不奪,天下不非其服,同懷其德。
當此之時,陰陽和平,風雨時節,萬物蕃息。
烏鵲之巢可俯而探也,禽獸可羈而從也。
豈必褒衣博帶,句襟委章甫哉?
古者民澤處複穴,冬日則不勝霜雪霧露,夏日則不勝暑蟄蚊虻。
聖人乃作,爲之築土構木,以爲宮室,上棟下宇,以蔽風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
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縷,手經指掛,其成猶網羅。
後世爲之機杼勝復,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禦寒。
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鉤而樵,抱甀而汲,民勞而利薄。
後世爲之耒耜櫌鉏,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利多焉。
古者大川名谷,衝絕道路,不通往來也;乃爲窬木方版,以爲舟航。
故地勢有無,得相委輸。
乃爲靻蹻而超千里,肩荷負儋之勤也,而作爲之楺輪建輿,駕馬服牛,民以致遠而不勞。
爲鷙禽猛獸之害傷人,而無以禁御也;而作爲之鑄金鍛鐵以爲兵刃,猛獸不能爲害。
故民迫其難,則求其便;困其患,則造其備。
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
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則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古之制,婚禮不稱主人,舜不告而娶,非禮也。
立子以長,文王舍伯邑考而用武王,非制也。
禮三十而娶,文王十五而生武王,非法也。
夏后氏殯於阼階之上,殷人殯於兩楹之間,周人殯於西階之上,此禮之不同者也。
有虞氏用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用槨,周人牆置翣,此葬之不同者也。
夏后氏祭於暗,殷人祭於陽,周人祭於日出以朝,此祭之不同者也。
堯《大章》,舜《九韶》,禹《大夏》,湯《大濩》,周《武象》,此樂之不同者也。
故五帝異道,而德覆天下;三王殊事,而名施後世。
此皆因時變而制禮樂者。
譬猶師曠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無寸尺之度,而靡不中音,故通於禮樂之情者能作音,有本主於中,而以知榘彠之所周者也。
魯昭公有慈母而愛之,死,爲之練冠,故有慈母之服。
陽侯殺蓼侯而竊其夫人,故大饗廢夫人之禮。
先王之制,不宜則廢之。
末世之事,善則著之,是故禮樂未始有常也。
故聖人制禮樂,而不制於禮樂。
治國有常,而利民爲本;政教有經,而令行爲上。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
夫夏、商之衰也,不變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襲而王。
故聖人法與時變,禮與俗化。
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
故變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百川異源,而皆歸於海;百家殊業,而皆務於治。
王道缺而《詩》作,周室廢,禮義壞,而《春秋》作。
《詩》、《春秋》,學之美者也,皆衰世
其德生而不辱,予而不奪,天下不非其服,同懷其德。
當此之時,陰陽和平,風雨時節,萬物蕃息。
烏鵲之巢可俯而探也,禽獸可羈而從也。
豈必褒衣博帶,句襟委章甫哉?
古者民澤處複穴,冬日則不勝霜雪霧露,夏日則不勝暑蟄蚊虻。
聖人乃作,爲之築土構木,以爲宮室,上棟下宇,以蔽風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
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縷,手經指掛,其成猶網羅。
後世爲之機杼勝復,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禦寒。
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鉤而樵,抱甀而汲,民勞而利薄。
後世爲之耒耜櫌鉏,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利多焉。
古者大川名谷,衝絕道路,不通往來也;乃爲窬木方版,以爲舟航。
故地勢有無,得相委輸。
乃爲靻蹻而超千里,肩荷負儋之勤也,而作爲之楺輪建輿,駕馬服牛,民以致遠而不勞。
爲鷙禽猛獸之害傷人,而無以禁御也;而作爲之鑄金鍛鐵以爲兵刃,猛獸不能爲害。
故民迫其難,則求其便;困其患,則造其備。
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
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則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古之制,婚禮不稱主人,舜不告而娶,非禮也。
立子以長,文王舍伯邑考而用武王,非制也。
禮三十而娶,文王十五而生武王,非法也。
夏后氏殯於阼階之上,殷人殯於兩楹之間,周人殯於西階之上,此禮之不同者也。
有虞氏用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用槨,周人牆置翣,此葬之不同者也。
夏后氏祭於暗,殷人祭於陽,周人祭於日出以朝,此祭之不同者也。
堯《大章》,舜《九韶》,禹《大夏》,湯《大濩》,周《武象》,此樂之不同者也。
故五帝異道,而德覆天下;三王殊事,而名施後世。
此皆因時變而制禮樂者。
譬猶師曠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無寸尺之度,而靡不中音,故通於禮樂之情者能作音,有本主於中,而以知榘彠之所周者也。
魯昭公有慈母而愛之,死,爲之練冠,故有慈母之服。
陽侯殺蓼侯而竊其夫人,故大饗廢夫人之禮。
先王之制,不宜則廢之。
末世之事,善則著之,是故禮樂未始有常也。
故聖人制禮樂,而不制於禮樂。
治國有常,而利民爲本;政教有經,而令行爲上。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
夫夏、商之衰也,不變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襲而王。
故聖人法與時變,禮與俗化。
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
故變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百川異源,而皆歸於海;百家殊業,而皆務於治。
王道缺而《詩》作,周室廢,禮義壞,而《春秋》作。
《詩》、《春秋》,學之美者也,皆衰世
起重光大淵獻,盡閼逢攝提格,凡四年。
安皇帝辛義熙七年(辛亥,公元四一一年)
春,正月,己未,劉裕還建康。
秦廣平公弼有寵於秦王興,爲雍州刺史,鎮安定。
姜紀諂附於弼,勸弼結興左右以求入朝。
興徵弼爲尚書令、侍中、大將軍。
弼遂傾身結納朝士,收採名勢,以傾東宮;國人惡之。
會興以西北多叛亂,欲命重將鎮撫之;隴東太守郭播請使弼出鎮,興不從,以太常索稜爲太尉、領隴西內史,使招撫西秦。
西秦王乾歸遣使送所掠守宰,謝罪請降。
興遣鴻臚拜乾歸都督隴西、嶺北、匈奴、雜胡諸軍事、徵西大將軍、河州牧、單于、河南王,太子熾磐爲鎮西將軍、左賢王、平昌公。
興命羣臣搜舉賢才。
右僕射樑喜曰:“臣累受詔而未得其人,可謂世之乏才。
”興曰:“自古帝王之興,未嘗取相於昔人。
待將於將來,隨時任才,皆能致治。
卿自識拔不明,豈得遠誣四海乎!”羣臣鹹悅。
秦姚詳屯杏城,爲夏王勃勃所逼,南奔大蘇;勃勃遣平東將軍鹿弈幹追斬之,盡俘其衆。
勃勃南攻安定,破尚書楊佛嵩於青石北原,降其衆四萬五千;進攻東鄉,下之,徙三千餘戶於貳城。
秦鎮北參軍王買德奔夏,夏王勃勃問以滅秦之策,買德曰:“秦德雖衰,籓鎮猶固,願且蓄力以待之。
”勃勃以買德爲軍師中郎將。
秦王興遣衛大將軍常山公顯迎姚詳,弗及,遂屯杏城。
劉籓帥孟懷玉等諸將追盧循至嶺表,二月,壬午,懷玉克始興,斬徐道覆。
河南王乾歸徙鮮卑僕渾部三千餘戶於度堅城,以子敕勃爲秦興太守以鎮之。
焦朗猶據姑臧,沮渠蒙遜攻拔其城,執朗而宥之;以其弟挐爲秦州刺史,鎮姑臧。
遂伐南涼,圍樂都。
三旬不克;南涼王傉檀以子安周爲質,乃還。
吐谷渾樹洛幹伐南涼,敗南涼太子虎臺。
南涼王傉檀欲復伐沮渠蒙遜,邯川護軍孟愷諫曰:“蒙遜新並姑臧,兇勢方盛,不可攻也。
”傉檀不從,五道俱進,至番禾、苕藋,掠五千餘戶而還。
將軍屈右曰:“今既獲利,宜倍道旋師,早度險伌。
蒙遜善用兵,若輕軍猝至,大敵外逼,徙戶內叛,此危道也。
”衛尉伊力延曰:“彼步我騎,勢不相及。
今倍道而歸則示弱,且捐棄資財,非計也。
”俄而昏霧風雨,蒙遜兵大至,傉檀敗走。
蒙遜進圍樂都,傉檀嬰城固守,以子染干爲質以請和,蒙遜乃還。
三月,劉裕始受太尉、中書監,以劉穆之爲太尉司馬,陳郡殷景仁爲行參軍。
裕問穆之曰:“孟昶參佐誰堪入我府者?”穆之舉前建威中兵參軍謝晦。
晦,安兄據之曾孫也,裕即命爲參軍。
裕嘗訊囚,其旦,刑獄參軍有疾,以晦代之;於車中一覽訊牒,催促便下。
相府多事,
安皇帝辛義熙七年(辛亥,公元四一一年)
春,正月,己未,劉裕還建康。
秦廣平公弼有寵於秦王興,爲雍州刺史,鎮安定。
姜紀諂附於弼,勸弼結興左右以求入朝。
興徵弼爲尚書令、侍中、大將軍。
弼遂傾身結納朝士,收採名勢,以傾東宮;國人惡之。
會興以西北多叛亂,欲命重將鎮撫之;隴東太守郭播請使弼出鎮,興不從,以太常索稜爲太尉、領隴西內史,使招撫西秦。
西秦王乾歸遣使送所掠守宰,謝罪請降。
興遣鴻臚拜乾歸都督隴西、嶺北、匈奴、雜胡諸軍事、徵西大將軍、河州牧、單于、河南王,太子熾磐爲鎮西將軍、左賢王、平昌公。
興命羣臣搜舉賢才。
右僕射樑喜曰:“臣累受詔而未得其人,可謂世之乏才。
”興曰:“自古帝王之興,未嘗取相於昔人。
待將於將來,隨時任才,皆能致治。
卿自識拔不明,豈得遠誣四海乎!”羣臣鹹悅。
秦姚詳屯杏城,爲夏王勃勃所逼,南奔大蘇;勃勃遣平東將軍鹿弈幹追斬之,盡俘其衆。
勃勃南攻安定,破尚書楊佛嵩於青石北原,降其衆四萬五千;進攻東鄉,下之,徙三千餘戶於貳城。
秦鎮北參軍王買德奔夏,夏王勃勃問以滅秦之策,買德曰:“秦德雖衰,籓鎮猶固,願且蓄力以待之。
”勃勃以買德爲軍師中郎將。
秦王興遣衛大將軍常山公顯迎姚詳,弗及,遂屯杏城。
劉籓帥孟懷玉等諸將追盧循至嶺表,二月,壬午,懷玉克始興,斬徐道覆。
河南王乾歸徙鮮卑僕渾部三千餘戶於度堅城,以子敕勃爲秦興太守以鎮之。
焦朗猶據姑臧,沮渠蒙遜攻拔其城,執朗而宥之;以其弟挐爲秦州刺史,鎮姑臧。
遂伐南涼,圍樂都。
三旬不克;南涼王傉檀以子安周爲質,乃還。
吐谷渾樹洛幹伐南涼,敗南涼太子虎臺。
南涼王傉檀欲復伐沮渠蒙遜,邯川護軍孟愷諫曰:“蒙遜新並姑臧,兇勢方盛,不可攻也。
”傉檀不從,五道俱進,至番禾、苕藋,掠五千餘戶而還。
將軍屈右曰:“今既獲利,宜倍道旋師,早度險伌。
蒙遜善用兵,若輕軍猝至,大敵外逼,徙戶內叛,此危道也。
”衛尉伊力延曰:“彼步我騎,勢不相及。
今倍道而歸則示弱,且捐棄資財,非計也。
”俄而昏霧風雨,蒙遜兵大至,傉檀敗走。
蒙遜進圍樂都,傉檀嬰城固守,以子染干爲質以請和,蒙遜乃還。
三月,劉裕始受太尉、中書監,以劉穆之爲太尉司馬,陳郡殷景仁爲行參軍。
裕問穆之曰:“孟昶參佐誰堪入我府者?”穆之舉前建威中兵參軍謝晦。
晦,安兄據之曾孫也,裕即命爲參軍。
裕嘗訊囚,其旦,刑獄參軍有疾,以晦代之;於車中一覽訊牒,催促便下。
相府多事,
起著雍涒灘,盡上章淹茂,凡三年。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和四年(戊申,公元三四八年)
夏,四月,林邑寇九真,殺士民什八九。
趙秦公韜有寵於趙王虎,欲立之,以太子宣長,猶豫未決。
宣嘗忤旨,虎怒曰:“悔不立韜也!”韜由是益驕,造堂於太尉府,號曰宣光殿,樑長九丈。
宣見而大怒,斬匠,截樑而去;韜怒,增之至十丈。
宣聞之,謂所幸楊柸、牟成、趙生曰:“凶豎傲愎乃敢爾!汝能殺之,吾入西宮,當盡以韜之國邑分封汝等。
韜死,主上必臨喪,吾因行大事,蔑不濟矣。
”柸等許諾。
秋,八月,韜夜與僚屬宴於東明觀,因宿於佛精舍。
宣使楊柸等緣獼猴梯而入,殺韜,置其刀箭而去。
旦日,宣奏之,虎哀驚氣絕,久之方蘇。
將出臨其喪,司空李農諫曰:“害秦公者未知何人,賊在京師,鑾輿不宜輕出。
”虎乃止,嚴兵發哀於太武殿。
宣往臨韜喪,不哭,直言“呵呵”,使舉衾觀屍,大笑而去。
收大將軍記室參軍鄭靖、尹武等,將委之以罪。
虎疑宣殺韜,欲召之,恐其不入,乃詐言其母杜後哀過危惙;宣不謂見疑,入朝中宮,因留之。
建興人史科知其謀,告之;虎使收楊柸、牟成,皆亡去;獲趙生,詰之,具服。
虎悲怒彌甚,囚宣於席庫,以鐵環穿其頷而鏁之,取殺韜刀箭,舐其血,哀號震動宮殿。
佛圖澄曰:“宣、起皆陛下之子,今爲韜殺宣,是重禍也。
陛下若加慈恕,福祚猶長。
若必誅之,宣當爲彗星下掃鄴宮。
”虎不從。
積柴於鄴北,樹標其上,標末置鹿盧,穿之以繩,倚梯柴積。
送宣其下,使韜所幸宦者郝稚、劉霸拔其發,抽其舌,牽之登梯。
郝稚以繩貫其頷,鹿盧絞上。
劉霸斷其手足,斫眼潰腸,如韜之傷。
四面縱火,煙炎際天,虎從昭儀已下數千人登中臺以觀之。
火滅,取灰分置諸門交道中。
殺其妻子九人。
宣小子才數歲,虎素愛之,抱之而泣,欲赦之,其大臣不聽,就抱中取而殺之。
兒挽虎衣大叫,至於絕帶,虎因此發病。
又廢其後杜氏爲庶人,誅其四率已下三百人,宦者五十人,皆車裂節解,棄之漳水。
洿其東宮以養豬牛。
東官衛士十餘萬人皆謫戍涼州。
先是,散騎常侍趙攬言於虎曰:“宮中將有變,宜備之。
”及宣殺韜,虎疑其知而不告,亦誅之。
朝廷論平蜀之功,欲以豫章郡封桓溫。
尚書左丞荀蕤曰:“溫若復平河、洛,將何以賞之?”乃加溫徵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賀郡公;加譙王無忌前將軍;袁喬龍驤將軍,封湘西伯。
蕤,崧之子也。
溫既滅蜀,威名大振,朝廷憚之。
會稽王昱以揚州刺史殷浩有盛名,朝野推服,乃引爲心膂,與參綜朝權,欲以抗溫,由是與溫寢相疑貳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和四年(戊申,公元三四八年)
夏,四月,林邑寇九真,殺士民什八九。
趙秦公韜有寵於趙王虎,欲立之,以太子宣長,猶豫未決。
宣嘗忤旨,虎怒曰:“悔不立韜也!”韜由是益驕,造堂於太尉府,號曰宣光殿,樑長九丈。
宣見而大怒,斬匠,截樑而去;韜怒,增之至十丈。
宣聞之,謂所幸楊柸、牟成、趙生曰:“凶豎傲愎乃敢爾!汝能殺之,吾入西宮,當盡以韜之國邑分封汝等。
韜死,主上必臨喪,吾因行大事,蔑不濟矣。
”柸等許諾。
秋,八月,韜夜與僚屬宴於東明觀,因宿於佛精舍。
宣使楊柸等緣獼猴梯而入,殺韜,置其刀箭而去。
旦日,宣奏之,虎哀驚氣絕,久之方蘇。
將出臨其喪,司空李農諫曰:“害秦公者未知何人,賊在京師,鑾輿不宜輕出。
”虎乃止,嚴兵發哀於太武殿。
宣往臨韜喪,不哭,直言“呵呵”,使舉衾觀屍,大笑而去。
收大將軍記室參軍鄭靖、尹武等,將委之以罪。
虎疑宣殺韜,欲召之,恐其不入,乃詐言其母杜後哀過危惙;宣不謂見疑,入朝中宮,因留之。
建興人史科知其謀,告之;虎使收楊柸、牟成,皆亡去;獲趙生,詰之,具服。
虎悲怒彌甚,囚宣於席庫,以鐵環穿其頷而鏁之,取殺韜刀箭,舐其血,哀號震動宮殿。
佛圖澄曰:“宣、起皆陛下之子,今爲韜殺宣,是重禍也。
陛下若加慈恕,福祚猶長。
若必誅之,宣當爲彗星下掃鄴宮。
”虎不從。
積柴於鄴北,樹標其上,標末置鹿盧,穿之以繩,倚梯柴積。
送宣其下,使韜所幸宦者郝稚、劉霸拔其發,抽其舌,牽之登梯。
郝稚以繩貫其頷,鹿盧絞上。
劉霸斷其手足,斫眼潰腸,如韜之傷。
四面縱火,煙炎際天,虎從昭儀已下數千人登中臺以觀之。
火滅,取灰分置諸門交道中。
殺其妻子九人。
宣小子才數歲,虎素愛之,抱之而泣,欲赦之,其大臣不聽,就抱中取而殺之。
兒挽虎衣大叫,至於絕帶,虎因此發病。
又廢其後杜氏爲庶人,誅其四率已下三百人,宦者五十人,皆車裂節解,棄之漳水。
洿其東宮以養豬牛。
東官衛士十餘萬人皆謫戍涼州。
先是,散騎常侍趙攬言於虎曰:“宮中將有變,宜備之。
”及宣殺韜,虎疑其知而不告,亦誅之。
朝廷論平蜀之功,欲以豫章郡封桓溫。
尚書左丞荀蕤曰:“溫若復平河、洛,將何以賞之?”乃加溫徵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賀郡公;加譙王無忌前將軍;袁喬龍驤將軍,封湘西伯。
蕤,崧之子也。
溫既滅蜀,威名大振,朝廷憚之。
會稽王昱以揚州刺史殷浩有盛名,朝野推服,乃引爲心膂,與參綜朝權,欲以抗溫,由是與溫寢相疑貳
起強圉大淵獻,盡重光單閼,凡五年。
列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太元十二年(丁亥,公元三八七年)
春,正月,乙巳,以硃序爲青,兗二州刺史,代謝玄鎮彭城;序求鎮淮陰,許之。
以玄爲會稽內史。
丁未,大赦。
燕主垂觀兵河上,高陽王隆曰:“溫詳之徒,皆白麪儒生,烏合爲羣,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也。
”垂從之。
戊午,遣鎮北將軍蘭汗、護軍將軍平幼於碻磝西四十里濟河,隆以大衆陳於北岸。
溫攀、溫楷果走趣城,平幼追擊,大破之。
詳夜將妻子奔彭城,其衆三萬餘戶皆降於燕。
垂以太原王楷爲兗州刺史,鎮東阿。
初,垂在長安,秦王堅嘗與之交手語,垂出,冗從僕射光祚言于堅曰:“陛下頗疑慕容垂乎?垂非久爲人下者也。
”堅以告垂。
及秦主丕自鄴奔晉陽,祚與黃門侍郎封孚、鉅鹿太守封勸皆來奔。
勸,弈之子也。
垂之再圍鄴也,秦故臣西河硃肅等各以其衆來奔。
詔以祚等爲河北諸郡太守,皆營於濟北、濮陽,羈屬溫詳;詳敗,俱詣燕軍降。
垂赦之,撫待如舊。
垂見光祚,流涕沾衿,曰:“秦主待我深,吾事之亦盡;但爲二公猜忌,吾懼死而負之,每一念之,中宵不寐。
”祚亦悲慟。
垂賜祚金帛,祚固辭,垂曰:“卿猶復疑邪?”詐曰:“臣昔者惟知忠於所事,不意陛下至今懷之,臣敢逃其死?”祚曰:“此乃卿之忠,固吾求也,前言戲之耳”。
待之彌厚,以爲中常侍。
翟遼遣其子釗寇陳、潁,硃序遣將軍秦膺擊走之。
秦主登立妃毛氏爲皇后,勃海王懿爲太弟。
後,興之女也。
遣使拜東海王纂爲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師、領大司馬,封魯王,纂弟師奴爲撫軍大將軍、幷州牧,封朔方公。
纂怒謂使者曰:“勃海王,先帝之子,南安王何以不立而自立乎?”長史王旅諫曰:“南安已立,理無中改;今寇虜未滅,不可宗室之中自爲仇敵也。
”纂乃受命。
於是盧水胡彭沛谷、屠各董成、張龍世、新平羌雷惡地等皆附於篡,有衆十餘萬。
後秦主萇徙秦州豪傑三萬戶於安定。
初,安次人齊涉聚衆八千餘家據新柵,降燕,燕主垂拜涉魏郡太守。
既而復叛,連張願,願自帥萬餘人進屯祝阿之甕口,招翟遼,共應涉。
高陽王隆言於垂曰:“新柵堅固,攻之未易猝拔。
若久頓兵於其城下,張願擁帥流民,西引丁零,爲患方深。
願衆雖多,然皆新附,未能力鬥。
因其自至,宜先擊之。
願父子恃其驍勇,必不肯避去,可一戰擒也。
願破,則涉自不能存矣。
”垂從之。
二月,遣范陽王德、陳留王紹、龍驤將軍張崇帥步騎二萬會隆擊願。
軍至斗城,去甕口二十餘裏,解鞍頓息。
願引兵奄至,
列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太元十二年(丁亥,公元三八七年)
春,正月,乙巳,以硃序爲青,兗二州刺史,代謝玄鎮彭城;序求鎮淮陰,許之。
以玄爲會稽內史。
丁未,大赦。
燕主垂觀兵河上,高陽王隆曰:“溫詳之徒,皆白麪儒生,烏合爲羣,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也。
”垂從之。
戊午,遣鎮北將軍蘭汗、護軍將軍平幼於碻磝西四十里濟河,隆以大衆陳於北岸。
溫攀、溫楷果走趣城,平幼追擊,大破之。
詳夜將妻子奔彭城,其衆三萬餘戶皆降於燕。
垂以太原王楷爲兗州刺史,鎮東阿。
初,垂在長安,秦王堅嘗與之交手語,垂出,冗從僕射光祚言于堅曰:“陛下頗疑慕容垂乎?垂非久爲人下者也。
”堅以告垂。
及秦主丕自鄴奔晉陽,祚與黃門侍郎封孚、鉅鹿太守封勸皆來奔。
勸,弈之子也。
垂之再圍鄴也,秦故臣西河硃肅等各以其衆來奔。
詔以祚等爲河北諸郡太守,皆營於濟北、濮陽,羈屬溫詳;詳敗,俱詣燕軍降。
垂赦之,撫待如舊。
垂見光祚,流涕沾衿,曰:“秦主待我深,吾事之亦盡;但爲二公猜忌,吾懼死而負之,每一念之,中宵不寐。
”祚亦悲慟。
垂賜祚金帛,祚固辭,垂曰:“卿猶復疑邪?”詐曰:“臣昔者惟知忠於所事,不意陛下至今懷之,臣敢逃其死?”祚曰:“此乃卿之忠,固吾求也,前言戲之耳”。
待之彌厚,以爲中常侍。
翟遼遣其子釗寇陳、潁,硃序遣將軍秦膺擊走之。
秦主登立妃毛氏爲皇后,勃海王懿爲太弟。
後,興之女也。
遣使拜東海王纂爲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師、領大司馬,封魯王,纂弟師奴爲撫軍大將軍、幷州牧,封朔方公。
纂怒謂使者曰:“勃海王,先帝之子,南安王何以不立而自立乎?”長史王旅諫曰:“南安已立,理無中改;今寇虜未滅,不可宗室之中自爲仇敵也。
”纂乃受命。
於是盧水胡彭沛谷、屠各董成、張龍世、新平羌雷惡地等皆附於篡,有衆十餘萬。
後秦主萇徙秦州豪傑三萬戶於安定。
初,安次人齊涉聚衆八千餘家據新柵,降燕,燕主垂拜涉魏郡太守。
既而復叛,連張願,願自帥萬餘人進屯祝阿之甕口,招翟遼,共應涉。
高陽王隆言於垂曰:“新柵堅固,攻之未易猝拔。
若久頓兵於其城下,張願擁帥流民,西引丁零,爲患方深。
願衆雖多,然皆新附,未能力鬥。
因其自至,宜先擊之。
願父子恃其驍勇,必不肯避去,可一戰擒也。
願破,則涉自不能存矣。
”垂從之。
二月,遣范陽王德、陳留王紹、龍驤將軍張崇帥步騎二萬會隆擊願。
軍至斗城,去甕口二十餘裏,解鞍頓息。
願引兵奄至,
起旃蒙大荒落,盡著雍涒灘,凡四年。
安皇帝己義熙元年(乙巳,公元四零五年)
春,正月,南陽太守扶風魯宗之起兵襲襄陽,桓蔚走江陵。
己丑,劉毅等諸軍至馬頭。
桓振挾帝出屯江津,遣使求割江、荊二州,奉送天子;毅等不許。
辛卯,宗之擊破振將溫楷於柞溪,進屯紀南。
振留桓謙、馮該守江陵,引兵與宗之戰,大破之。
劉毅等擊破馮該於豫章口,桓謙棄城走。
毅等入江陵,執卞範之等,斬之。
桓振還,望見火起,知城已陷,其衆皆潰,振逃於溳川。
乙未,詔大處分悉委冠軍將軍劉毅。
戊戌,大赦,改元,惟桓氏不原;以桓衝忠於王室,特宥其孫胤。
以魯宗之爲雍州刺史,毛璩爲徵西將軍、都督益、樑、秦、涼五州諸軍事、璩弟瑾爲樑、秦二州刺史,瑗爲寧州刺史。
劉懷肅追斬馮該於石城,桓謙、桓怡、桓蔚、桓謐、何澹之、溫楷皆奔秦。
怡,弘之弟也。
燕王熙伐高句麗。
戊申,攻遼東。
城且陷,熙命將士:“毋得先登,俟剷平其城,朕與皇后乘輦而入。
”,由是城中得嚴備,卒不克而還。
秦王興以鳩摩羅什爲國師,奉之如神,親帥羣臣及沙門聽羅什講佛經,又命羅什翻譯西域《經》、《論》三百餘卷,大營塔寺,沙門坐禪者常以千數。
公卿以下皆奉佛,由是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
乞伏乾歸擊吐谷渾大孩,大破之,俘萬餘口而還,大孩走死胡園。
視羆世子樹洛幹帥其餘衆數千家奔莫何川,自稱車騎大將軍、大單于、吐谷渾王。
樹洛幹輕徭薄賦,信賞必罰,吐谷渾復興,沙、漒諸戎皆附之。
西涼公暠自稱大將軍、大都督、領秦、涼二州牧,大赦,改元建初,遣舍人黃始樑興間行奉表詣建康。
二月,丁巳,留臺備法駕迎帝於江陵,劉毅、劉道規留屯夏口,何無忌奉帝東還。
初,毛璩聞桓振陷江陵,帥衆三萬順流東下,將討之,使其弟西夷校尉瑾、蜀郡太守瑗出外水,參軍巴西譙縱、侯暉出涪水。
蜀人不樂遠征,暉至五城水口,與巴西陽昧謀作亂。
縱爲人和謹,蜀人愛之,暉、昧共逼縱爲主,縱不可,走投於水;引出,以兵逼縱登輿,縱又投地,叩頭固辭,暉縛縱於輿。
還,襲毛瑾於涪城,殺之,推縱爲樑、秦二州刺史。
璩至略城,聞變,奔還成都,遣參軍王瓊將兵討之,爲縱弟明子所敗,死者什八九。
益州營戶李騰開城納縱兵,殺璩及弟瑗,滅其家。
縱稱成都王,以從弟洪爲益州刺史,以明子爲巴州刺史屯白帝。
於是蜀大亂,漢中空虛,氐王楊盛遣其兄子平南將軍撫據之。
癸亥,魏主珪還自豺山,罷尚書三十六曹。
三月,桓振自鄖城襲江陵,荊州刺史司馬休之戰敗,奔襄陽,振自稱荊州刺史。
安皇帝己義熙元年(乙巳,公元四零五年)
春,正月,南陽太守扶風魯宗之起兵襲襄陽,桓蔚走江陵。
己丑,劉毅等諸軍至馬頭。
桓振挾帝出屯江津,遣使求割江、荊二州,奉送天子;毅等不許。
辛卯,宗之擊破振將溫楷於柞溪,進屯紀南。
振留桓謙、馮該守江陵,引兵與宗之戰,大破之。
劉毅等擊破馮該於豫章口,桓謙棄城走。
毅等入江陵,執卞範之等,斬之。
桓振還,望見火起,知城已陷,其衆皆潰,振逃於溳川。
乙未,詔大處分悉委冠軍將軍劉毅。
戊戌,大赦,改元,惟桓氏不原;以桓衝忠於王室,特宥其孫胤。
以魯宗之爲雍州刺史,毛璩爲徵西將軍、都督益、樑、秦、涼五州諸軍事、璩弟瑾爲樑、秦二州刺史,瑗爲寧州刺史。
劉懷肅追斬馮該於石城,桓謙、桓怡、桓蔚、桓謐、何澹之、溫楷皆奔秦。
怡,弘之弟也。
燕王熙伐高句麗。
戊申,攻遼東。
城且陷,熙命將士:“毋得先登,俟剷平其城,朕與皇后乘輦而入。
”,由是城中得嚴備,卒不克而還。
秦王興以鳩摩羅什爲國師,奉之如神,親帥羣臣及沙門聽羅什講佛經,又命羅什翻譯西域《經》、《論》三百餘卷,大營塔寺,沙門坐禪者常以千數。
公卿以下皆奉佛,由是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
乞伏乾歸擊吐谷渾大孩,大破之,俘萬餘口而還,大孩走死胡園。
視羆世子樹洛幹帥其餘衆數千家奔莫何川,自稱車騎大將軍、大單于、吐谷渾王。
樹洛幹輕徭薄賦,信賞必罰,吐谷渾復興,沙、漒諸戎皆附之。
西涼公暠自稱大將軍、大都督、領秦、涼二州牧,大赦,改元建初,遣舍人黃始樑興間行奉表詣建康。
二月,丁巳,留臺備法駕迎帝於江陵,劉毅、劉道規留屯夏口,何無忌奉帝東還。
初,毛璩聞桓振陷江陵,帥衆三萬順流東下,將討之,使其弟西夷校尉瑾、蜀郡太守瑗出外水,參軍巴西譙縱、侯暉出涪水。
蜀人不樂遠征,暉至五城水口,與巴西陽昧謀作亂。
縱爲人和謹,蜀人愛之,暉、昧共逼縱爲主,縱不可,走投於水;引出,以兵逼縱登輿,縱又投地,叩頭固辭,暉縛縱於輿。
還,襲毛瑾於涪城,殺之,推縱爲樑、秦二州刺史。
璩至略城,聞變,奔還成都,遣參軍王瓊將兵討之,爲縱弟明子所敗,死者什八九。
益州營戶李騰開城納縱兵,殺璩及弟瑗,滅其家。
縱稱成都王,以從弟洪爲益州刺史,以明子爲巴州刺史屯白帝。
於是蜀大亂,漢中空虛,氐王楊盛遣其兄子平南將軍撫據之。
癸亥,魏主珪還自豺山,罷尚書三十六曹。
三月,桓振自鄖城襲江陵,荊州刺史司馬休之戰敗,奔襄陽,振自稱荊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