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 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 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 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 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爲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爲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 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
「如是人等,則爲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爲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 當知此處,則爲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遶,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爾時。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當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
是經名爲金剛般若波羅蜜。
以是名字。
汝當奉持。
所以者何。
須菩提。
佛說般若波羅蜜。
即非般若波羅蜜。
是名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
於意云何。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
是爲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須菩提。
諸微塵。
如來說非微塵。
是名微塵。
如來說世界。
即非世界。
是名世界。
須菩提。
於意云何。
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
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
如來說三十二相。
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以恆河沙等身命佈施。
若復有人。
於此經中。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爲他人說。
其福甚多。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 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 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爲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燃燈佛前, 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 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 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
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顏回見仲尼,請行。
曰:“奚之?”曰:“將之衛。
”曰:“奚爲焉?”曰:“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
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
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回嘗聞之夫子曰:‘治國去之,亂國就之。
醫門多疾。
’願以所聞思其則,庶幾其國有瘳乎!”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
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
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蕩而知之所爲出乎哉?德蕩乎名,知出乎爭。
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
二者兇器,非所以盡行也。
且德厚信矼,未達人氣;名聞不爭,未達人心。
而強以仁義繩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有其美也,命之曰災人。
災人者,人必反災之。
若殆爲人災夫。
且苟爲人悅賢而惡不肖,惡用而求有以異?若唯無詔,王公必將乘人而鬥其捷。
而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口將營之,容將形之,心且成之。
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順始無窮,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於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傴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擠之。
是好名者也。
昔者堯攻叢枝、胥、敖,禹攻有扈。
國爲虛厲,身爲刑戮。
其用兵不止,其求實無已,是皆求名實者也,而獨不聞之乎?名實者,聖人之所不能勝也,而況若乎!雖然,若必有以也,嘗以語我來。

顏回曰:“端而虛,勉而一,則可乎?”曰:“惡!惡可!夫以陽爲充孔揚,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違,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名之曰日漸之德不成,而況大德乎!將執而不化,外合而內不訾,其庸詎可乎!”
“然則我內直而外曲,成而上比。
內直者,與天爲徒。
與天爲徒者,知天子之與己,皆天之所子,而獨以己言蘄乎而人善之,蘄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謂之童子,是之謂與天爲徒。
外曲者,與人之爲徒也。
擎跽曲拳,人臣之禮也。
人皆爲之,吾敢不爲邪?爲人之所爲者,人亦無疵焉,是之謂與人爲徒。
成而上比者,與古爲徒。
其言雖教,謫之實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
若然者,雖直而不病,是之謂與古爲徒。
若是則可乎?”仲尼曰:“惡!惡可!大多政法而不諜。
雖固,亦無罪。
雖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猶師心者也。

顏回曰:“吾無以進矣,敢問其方。
”仲尼曰:“齋,吾將語若。
有心而爲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
”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
如此則可以爲心齋?”曰:“是祭祀之齋,非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爲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 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爲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復次,須菩提!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
於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
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爲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爲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爲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爲之小,孰能爲之大?」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1.18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