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蘋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
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爲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余馬兮江臯,夕濟兮西澨。
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
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
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葯房。
罔薜荔兮爲帷,擗蕙櫋兮既張。
白玉兮爲鎮,疏石蘭兮爲芳。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
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蘋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
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爲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余馬兮江臯,夕濟兮西澨。
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
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
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葯房。
罔薜荔兮爲帷,擗蕙櫋兮既張。
白玉兮爲鎮,疏石蘭兮爲芳。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
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
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子游曰:「敢問其方。」
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爲風。
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
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號者、宎者、咬者,前者唱於而隨者唱喁。
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衆竅爲虛。
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籟則衆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
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與接爲搆,日以心鬥。
縵者,窖者,密者。
小恐惴惴,大恐縵縵。
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其殺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爲之,不可使復之也;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
喜怒哀樂,慮嘆變慹,姚佚啓態;樂出虛,蒸成菌。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
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爲使。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
可行己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
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吾誰與爲親?汝皆說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爲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遞相爲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真。
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盡。
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
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
是以無有爲有。
無有爲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柰何哉!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
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其以爲異於鷇音,亦有辯乎?其無辯乎?道惡乎隱而有真僞?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子游曰:「敢問其方。」
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爲風。
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
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號者、宎者、咬者,前者唱於而隨者唱喁。
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衆竅爲虛。
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籟則衆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
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與接爲搆,日以心鬥。
縵者,窖者,密者。
小恐惴惴,大恐縵縵。
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其殺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爲之,不可使復之也;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
喜怒哀樂,慮嘆變慹,姚佚啓態;樂出虛,蒸成菌。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
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爲使。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
可行己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
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吾誰與爲親?汝皆說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爲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遞相爲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真。
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盡。
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
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
是以無有爲有。
無有爲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柰何哉!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
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其以爲異於鷇音,亦有辯乎?其無辯乎?道惡乎隱而有真僞?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知天之所爲,知人之所爲者,至矣!知天之所爲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爲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
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
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
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
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真人之息以踵,衆人之息以喉。
屈服者,其嗌言若哇。
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
其出不欣,其入不距。
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
受而喜之,忘而復之。
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頯(音qiu)。
悽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
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
利澤施乎萬世,不爲愛人。
故樂通物,非聖人也;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若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不華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進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廣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連乎其似好閉也,悗乎忘其言也。
以刑爲體,以禮爲翼,以知爲時,以德爲循。
以刑爲體者,綽乎其殺也;以禮爲翼者,所以行於世也;以知爲時者,不得已於事也;以德爲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於丘也,而人真以爲勤行者也。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
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
其一與天爲徒,其不一與人爲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
彼特以天爲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人特以有君爲愈乎己,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真乎!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藏小大有宜,猶有所循。
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恆物之大情也。
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
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
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
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
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
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
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真人之息以踵,衆人之息以喉。
屈服者,其嗌言若哇。
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
其出不欣,其入不距。
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
受而喜之,忘而復之。
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頯(音qiu)。
悽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
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
利澤施乎萬世,不爲愛人。
故樂通物,非聖人也;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若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不華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進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廣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連乎其似好閉也,悗乎忘其言也。
以刑爲體,以禮爲翼,以知爲時,以德爲循。
以刑爲體者,綽乎其殺也;以禮爲翼者,所以行於世也;以知爲時者,不得已於事也;以德爲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於丘也,而人真以爲勤行者也。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
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
其一與天爲徒,其不一與人爲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
彼特以天爲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人特以有君爲愈乎己,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真乎!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藏小大有宜,猶有所循。
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恆物之大情也。
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
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
齧缺問於王倪,四問而四不知。
齧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
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
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
一以己爲馬,一以己爲牛。
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於非人。
”
肩吾見狂接輿。
狂接輿曰:“日中始何以語女?”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經式義度,人孰敢不聽而化諸!”狂接輿曰:“是欺德也。
其於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也。
夫聖人之治也,治外夫?正而後行,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且鳥高飛以避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鑿之患,而曾二蟲之無知?”天根遊於殷陽,至蓼水之上,適遭無名人而問焉,曰:“請問爲天下。
”無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問之不豫也!予方將與造物者爲人,厭則又乘夫莽眇之鳥,以出六極之外,而遊無何有之鄉,以處壙之野。
汝又何爲以治天下感予之心爲?”又復問,無名人曰:“汝遊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陽子居見老聃,曰:“有人於此,向疾強梁,物徹疏明,學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於聖人也,胥易技系,勞形怵心者也。
且也虎豹之文來田,猿狙之便執嫠之狗來藉。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陽子居蹴然曰:“敢問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
有莫舉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測,而遊於無有者也。
”
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若神。
鄭人見之,皆棄而走。
列子見之而心醉,歸,以告壺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爲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
”壺子曰:“吾與汝既其文,未既其實。
而固得道與?衆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與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
嘗試與來,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
出而謂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數矣!吾見怪焉,見溼灰焉。
”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壺子。
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見吾杜德機也。
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
出而謂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見其杜權矣!”列子入,以告壺子。
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天壤,名實不入,而機發於踵。
是殆見吾善者機也。
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
出而謂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齊,吾無得而相焉。
試齊,且復相之。
”列子入,以告壺子。
壺子曰:“吾鄉示之以以太沖莫勝,是殆見吾衡氣機也。
鯢桓之審爲淵,止水之審爲淵
齧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
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
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
一以己爲馬,一以己爲牛。
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於非人。
”
肩吾見狂接輿。
狂接輿曰:“日中始何以語女?”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經式義度,人孰敢不聽而化諸!”狂接輿曰:“是欺德也。
其於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也。
夫聖人之治也,治外夫?正而後行,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且鳥高飛以避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鑿之患,而曾二蟲之無知?”天根遊於殷陽,至蓼水之上,適遭無名人而問焉,曰:“請問爲天下。
”無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問之不豫也!予方將與造物者爲人,厭則又乘夫莽眇之鳥,以出六極之外,而遊無何有之鄉,以處壙之野。
汝又何爲以治天下感予之心爲?”又復問,無名人曰:“汝遊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陽子居見老聃,曰:“有人於此,向疾強梁,物徹疏明,學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於聖人也,胥易技系,勞形怵心者也。
且也虎豹之文來田,猿狙之便執嫠之狗來藉。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陽子居蹴然曰:“敢問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
有莫舉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測,而遊於無有者也。
”
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若神。
鄭人見之,皆棄而走。
列子見之而心醉,歸,以告壺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爲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
”壺子曰:“吾與汝既其文,未既其實。
而固得道與?衆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與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
嘗試與來,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
出而謂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數矣!吾見怪焉,見溼灰焉。
”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壺子。
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見吾杜德機也。
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
出而謂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見其杜權矣!”列子入,以告壺子。
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天壤,名實不入,而機發於踵。
是殆見吾善者機也。
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
出而謂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齊,吾無得而相焉。
試齊,且復相之。
”列子入,以告壺子。
壺子曰:“吾鄉示之以以太沖莫勝,是殆見吾衡氣機也。
鯢桓之審爲淵,止水之審爲淵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
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
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爲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爲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爲希有。
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爲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若心有住,則爲非住。」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須菩提!菩薩爲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爲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爲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爲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爲希有。
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爲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若心有住,則爲非住。」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須菩提!菩薩爲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爲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