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
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号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
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搆,日以心斗。
缦者,窖者,密者。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
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
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
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
是以无有为有。
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柰何哉!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
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
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号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
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搆,日以心斗。
缦者,窖者,密者。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
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
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
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
是以无有为有。
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柰何哉!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
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
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
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屈服者,其嗌言若哇。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
其出不欣,其入不距。
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受而喜之,忘而复之。
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音qiu)。
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
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
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广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
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
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
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藏小大有宜,犹有所循。
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恒物之大情也。
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
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
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
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
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屈服者,其嗌言若哇。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
其出不欣,其入不距。
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受而喜之,忘而复之。
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音qiu)。
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
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
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广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
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
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
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藏小大有宜,犹有所循。
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恒物之大情也。
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
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
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
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
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
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
肩吾见狂接舆。
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诸!”狂接舆曰:“是欺德也。
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夫圣人之治也,治外夫?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且鸟高飞以避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之野。
汝又何为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
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猿狙之便执嫠之狗来藉。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
有莫举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
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
郑人见之,皆弃而走。
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
”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
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
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
”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
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也。
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权矣!”列子入,以告壶子。
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
是殆见吾善者机也。
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
试齐,且复相之。
”列子入,以告壶子。
壶子曰:“吾乡示之以以太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机也。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
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
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
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
肩吾见狂接舆。
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诸!”狂接舆曰:“是欺德也。
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夫圣人之治也,治外夫?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且鸟高飞以避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之野。
汝又何为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
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猿狙之便执嫠之狗来藉。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
有莫举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
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
郑人见之,皆弃而走。
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
”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
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
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
”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
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也。
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权矣!”列子入,以告壶子。
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
是殆见吾善者机也。
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
试齐,且复相之。
”列子入,以告壶子。
壶子曰:“吾乡示之以以太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机也。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
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
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