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 凯旋舟次​
地雄河岳,​疆分韩晋,​潼关高压秦头。
​山倚断霞,​江吞绝壁,​野烟萦带沧洲。
​虎旆拥貔貅。
​看阵云截岸,​霜气横秋。
​千雉严城,​五更残角月如钩。

西风晓入貂裘。
​恨儒冠误我,​却羡兜鍪。
六郡少年,三关老将,贺兰烽火新收。
​天外岳莲楼。
​挂几行雁字,​指引归舟。
​正好黄金换酒,​羯鼓醉《凉州》。
这首词题目一作「从军舟中作」,但据词意,更符合「凯旋舟次」的意思。
上片极写潼关一带形势的险要与军营气氛的肃杀。
潼关雄峙华山以北、黄河南岸,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属军事要塞。
在战国时,潼关正处于秦、韩两国的交接处。
词开头就给人一种气象森严的景象,有高屋建瓴的气势。
接着又从仰视、俯瞰、远眺的不同角度写这一带地区的高峻、惊险、辽阔,可谓有声,有势,将一幅苍茫壮观的有声图卷展示给读者。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一支雄壮威猛的军队出现了。
红旗漫卷,西风烈烈,战云似乎也凝止了,笼罩在大河两岸,布满了肃杀之气。
这样勇敢的军队,犹如钢铁铸的都城,使敌军不敢来犯。
残月如钩,号角声在拂晓时候凄厉地响起。
读者读到这里,真有身历其境的感觉。
下片首句用「晓」字与上方结尾「五更」相衔接,可以说是了无痕迹。
那时作者正穿着貂裘站立船头,这也许是件破旧的黑貂裘吧,就像当年苏秦落魄归来时穿的那样。
面对着威武的军队,再看看自己这副瑟缩穷酸的样子,他不由得恨自己不能早早投笔从戎,去建功立业。
看看那班在军中服役的将士们,无论是老的还是少的,这次都因收复贺兰山而建立大功,凯歌归来。
就更觉得不是味儿了,更想解下儒冠戴上头盔去冲锋陷阵。
战船随着南飞的大雁向京城进发,远处的岳莲楼也隐隐在望了。
作者忽然想起,这次回去後,一定要大醉一场,是作为对这次战斗胜利的庆祝,还是为自己刚才的牢骚作慰藉?作者自己也真有点说不清楚呢!词的总体格调是昂扬的,豪迈的,中间有一点身世之感,几丝不快,但并不影响全词的总体风格。
清人况夔笙说:「金词清劲能树骨。」我们从这首词中的确能领略到这一点。
河岳:黄河及西岳华山。
韩晋:指韩国,是由晋国分出的,辖区相当今山西东南及河南中部地区。
潼关:在今陕西华阴东面,为战国时秦国东部重要关隘。
虎旆:画有虎形的旗帜。
貔貅(píxiū):猛兽。
此指代勇猛的军队。
​千雉: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雉。
千雉是很大一个城市了。
严:险。
六郡: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
《汉书》谓六郡多出名将。
三关:指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
《後汉书》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
贺兰:贺兰山,在今宁夏中部。
当时是金与西夏的争战之地。
​岳莲楼:在华山附近。
羯鼓:一种长筒细腰的鼓。
暂无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