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搖紅 · 上元有懷
雙闕中天,鳳樓十二春寒淺。
去年元夜奉宸遊,曾侍瑤池宴。
玉殿珠簾盡卷,擁羣仙、蓬壺閬苑。
五雲深處,萬燭光中,揭天絲管。
馳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換。
今宵誰念泣孤臣,回首長安遠。
可是塵緣未斷,谩惆悵。
華胥夢短。
滿懷幽恨,數點寒燈,幾聲歸雁。
經歷了靖康之難後,作者於次年(1128)上元之夜寫了這曲感懷詞。
詞中回憶了去年元夜的榮幸與歡樂,對照眼前的漂泊和孤獨,表現了深沉的故國之思。
上片追懷去年元宵汴京宮苑奉侍皇帝遊賞之勝景。
下片寫南渡後上元節冷清狀況。
全詞今昔遙映,盛衰哀樂對比,情景跌宕,構思巧妙。
然而,詞人於北宋末世念念於宮苑豪奢,無一語深思反省,亦覺其情思狹隘,僅止悵恨而已。
上元:農曆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十五夜稱元夜、元宵。
雙闕(què):指皇宮前面兩邊高大的城樓。
闕,古代宮廟及墓門立雙柱者謂闕。
中天:天空之中。
杜甫《宿府》:“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鳳樓十二:形容禁中宮殿樓觀之多。
鳳樓,鮑照《代陳思王京洛篇》:“鳳樓十二重,四戶八綺窗。
”此謂裝飾華美的樓臺。
宸(chén)遊:帝王的巡遊。
宸,北極星之所在,後借指帝王的居所,又引申指帝王。
瑤(yáo)池宴:喻指宮廷豪華宴會。
瑤池,本爲古代神話傳說中崑崙山上的池名,西王母居所。
西王母曾在此宴請遠道而來的周穆王。
後世遂用以爲典,或指仙境,或喻遊冶之處,或比喻宮廷宴會等。
蓬壺閬苑(pénghúlángyuàn):蓬壺,山名,即蓬萊。
古代方士傳說爲仙人所居。
閬苑,仙人所居之境。
李商隱《碧城》:“閬苑有書多附鶴,女牆無處不棲鸞。
”此喻指帝王宮苑如仙境。
五雲:五種顏色的雲彩,古人以爲祥瑞。
借指皇帝所在地。
王建《贈郭將軍》:“承恩新拜上將軍,當直巡更近五雲。

揭(jiē)天絲管:管絃樂聲響徹雲霄。
揭,舉。
馳隙流年:如同陽光照過空隙,喻時光極其短暫。
《莊子·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
”流年,光陰、年華。
因易逝如流水,故稱。
星霜:星辰運行一年一循環,霜則每年至秋始降。
因用以指年歲,一星霜即一年。
張九齡《與弟遊家園》:“星霜屢爾別,蘭麝爲誰幽?”
泣孤臣:泣孤臣:即孤臣哭泣。
張元幹《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萬里想龍沙,泣孤臣吳越。
”孤臣,流落之臣。
長安遠: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惠》:西晉時司馬睿在南方建立偏安江東的東晉王朝,他對故鄉長安的陷落,頗多懷念感傷之情。
其子晉明帝只數歲,元帝(司馬睿)問道:“你說長安和太陽哪一個距離我們遠?”明帝回答說:“日近長安遠。
”因爲“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後人以“長安”指帝都。
以“長安不見”、“長安遠”等爲典,借指向往帝都而不得至。
塵緣:佛教認爲色、聲、香、味、觸、法爲六塵,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慾的根緣。
韋應物《春月觀省屬城,始憩東西林精舍》:“佳士亦棲息,善身絕塵緣。
”此指思念故土的心情。

謾:通“漫”,滿,廣泛。
華胥(huáxū)夢:《列子·黃帝》:“(黃帝)晝寢而夢,遊於華胥氏之國。
”這裏喻指汴京往日的繁華。
宮前雙闕高聳雲間,宮中重重樓閣瀰漫着微微的春寒。
去年上元之夜,我侍奉皇上游玩,曾陪同后妃們參與豪華盛宴。
玉殿的珠簾全都捲起,衆宮女如仙女一般,簇擁着皇上漫步在仙境般的宮廷林園。
五彩祥雲籠罩之中,千萬燈燭輝映之間,雲天之上充盈着樂聲。
年華的流逝,好像快馬馳過縫隙前;星移斗轉,嚴霜再降,好像只是一眨眼問。
今夜又是上元夜,有誰還會把我這個孤臣同情惦念?回頭遙望,故都汴京是如此遙遠。
難道是我還沒有把塵緣割斷?空自悲傷,那超脫塵世的美夢如此暫短!我滿懷深深的哀怨,望着那悽清的燈光,耳聽到幾聲淒厲的歸雁。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3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