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曲江
綴席茱萸好,浮舟菡萏衰。
季秋時欲半,九日意兼悲。
江水清源曲,荊門此路疑。
晚來高興盡,搖盪菊花期。
季秋時欲半,九日意兼悲。
江水清源曲,荊門此路疑。
晚來高興盡,搖盪菊花期。
暂无
當是天寶十二載作。
蓋十三年九日有寄岑參詩,十四年九日有楊奉先詩,此詩蓋在前也。
時公年四十有二,故云百年已半。
(《杜臆》:此章即老去悲秋之意。
上四,拈九日,所感在身老,忖故有兼悲之嘆。
下四,拈曲江,所傷在落魄,故有搖盪之嗟。
通首將一景一情,兩截重敘,虛實相間格,杜集頻用之。
此詩乍看似乎直致,須抑揚說來,方見曲折生動,言茱萸雖好,而菡萏已衰,不覺悲秋悲老,兼集意中也。
且江上此遊,彷彿荊門勝會,而搖盪花期者,猶是去秋故吾,浮沉身世,又可悲已。
)
《荊楚歲時記》:“茱萸,一名藙,九月九日熟,味辛色赤,拆其房插頭,可辟惡氣。
”曹植詩:“茱萸自有芳。
”
《爾雅》:“缺荷,芙蕖,其華菡萏。
”洙曰:蓮,莖爲茄,葉爲荷,花爲菡萏,蓮根爲藕。
劉楨詩:“菡萏溢金塘。
”
張正見詩:“百齡倏忽半。
”
屈原《遠遊》:“軼迅風於清源兮。
”
《九域志》:江陵府龍山上有孟嘉落帽臺,其地在荊門東。
宋之問詩:“邪溪此路通。
”
李百藥詩:“晚來風景麗。
”殷仲文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
”
《上林賦》:“與波搖盪。
”《荊楚歲時記》:“九日爲菊花會,故云菊花期。
”《續齊諧記》:費長房謂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厄,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則此禍可除。
”
蓋十三年九日有寄岑參詩,十四年九日有楊奉先詩,此詩蓋在前也。
時公年四十有二,故云百年已半。
(《杜臆》:此章即老去悲秋之意。
上四,拈九日,所感在身老,忖故有兼悲之嘆。
下四,拈曲江,所傷在落魄,故有搖盪之嗟。
通首將一景一情,兩截重敘,虛實相間格,杜集頻用之。
此詩乍看似乎直致,須抑揚說來,方見曲折生動,言茱萸雖好,而菡萏已衰,不覺悲秋悲老,兼集意中也。
且江上此遊,彷彿荊門勝會,而搖盪花期者,猶是去秋故吾,浮沉身世,又可悲已。
)
《荊楚歲時記》:“茱萸,一名藙,九月九日熟,味辛色赤,拆其房插頭,可辟惡氣。
”曹植詩:“茱萸自有芳。
”
《爾雅》:“缺荷,芙蕖,其華菡萏。
”洙曰:蓮,莖爲茄,葉爲荷,花爲菡萏,蓮根爲藕。
劉楨詩:“菡萏溢金塘。
”
張正見詩:“百齡倏忽半。
”
屈原《遠遊》:“軼迅風於清源兮。
”
《九域志》:江陵府龍山上有孟嘉落帽臺,其地在荊門東。
宋之問詩:“邪溪此路通。
”
李百藥詩:“晚來風景麗。
”殷仲文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
”
《上林賦》:“與波搖盪。
”《荊楚歲時記》:“九日爲菊花會,故云菊花期。
”《續齊諧記》:費長房謂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厄,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則此禍可除。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