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美人 · 清明
拾翠歸遲,踏春期近,香箋小迭鄰姬訊。
櫻桃花謝已清明,何事綠鬟斜嚲、寶釵橫。
淺黛雙彎,柔腸幾寸,不堪更惹其他恨。
曉窗窺夢有流鶯,也覺個儂憔悴、可憐生。
《踏莎美人·清明》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
上片前二句說遊春拾翠歸來得遲了,而踏青之約日近,故接下三句便承前說鄰女有約踏青,但奈何疏慵倦怠。
下片則自敘心懷,先說本就心緒不佳,愁懷不解,故不願再去沾惹新恨了,而此情誰又知道,故於結處說惟有那清曉窗外的流鶯明瞭。
全篇幽思含婉,清麗輕靈,表達出百無聊賴的闌珊意緒。
踏莎美人:顧貞觀的自度曲,一半《踏莎行》,一半《虞美人》。
拾翠:拾取翠鳥羽毛以爲首飾,後多指婦女遊春。
語出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或採明珠,或拾翠羽。

踏青:清明前後到野外去觀賞春景。
香箋:即信箋。
因少女之手,散發香氣,故云香箋。
鄰姬:鄰家女子。
訊:信。
綠鬟(huán):烏黑髮亮的頭髮。
斜嚲(duǒ):斜斜地垂下來。
淺黛:用黛螺淡畫的眉毛。
個儂:這人或那人。
生:用於形容詞詞尾。
遊春晚歸,郊遊的日子臨近,收到鄰家女子的書信:櫻桃花落,已是清明時節,幹嘛不精心梳妝一番出門呢!
一雙淡眉彎彎,一副柔腸幾寸,更不敢招惹青春流逝之恨。
鶯兒掠過清晨的窗外,彷彿窺探了我的夢境,婉轉的叫聲彷彿在說:這個人如此憔悴,可憐可憐。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