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歲 · 送遠山李夫人南歸
幾般離索,只有今番惡。
塞柳悽,宮槐落。
月明芳草路,人去真珠閣。
問何日,衣香釵影同綃幕。
曾尋寒食約,每共花前酌。
事已休,情如昨。
半船紅燭冷,一棹青山泊。
憑任取,長安裘馬爭輕薄。
塞柳悽,宮槐落。
月明芳草路,人去真珠閣。
問何日,衣香釵影同綃幕。
曾尋寒食約,每共花前酌。
事已休,情如昨。
半船紅燭冷,一棹青山泊。
憑任取,長安裘馬爭輕薄。
這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豔之一的女才子顧媚的一首頗有情致的送別詞。
詞爲送別自己閨中密友遠山李夫人而作。
李夫人即吉永兵部侍郎李元鼎之妻朱中楣,遠山系朱氏的字,朱爲明宗室之女,俞陛雲《清代閨秀詩話》謂其「恆有故國之思。」從這首詞的內容看大約是顧媚於京城送朱氏南歸故鄉江西而作。
詞上闋主要寫惜別時的所見所感。
首起二句「幾般離索,只有今番惡」言人生或許有多次離別的愁苦悽怨,然而只有這一次最厲害。
一個「惡」字,不但以低抑的情調籠罩全篇,而且交待了詞人與被送別者極不尋常的關係,同時,也點明瞭只此一別,恐怕重聚匪易,道出了詞人異常沉重的心情,接着以「塞柳悽,宮槐落,月明芳草路,人去真珠閣」四句從客觀上點明送別李夫人的環境和時間是在芳草萋萋、柳絮飄飛、槐花殞謝的暮春明月之夜。
而「悽」「落」二字又從主觀上渲染了惜別時的悲涼氛圍。
真珠閣,即珍珠閣,泛指華麗的閨閣,這裏特指詞人與李夫人經常相處同聚的居室。
「問何日,衣香釵影同綃幕?」照應開關,嘆息這次離別分手之後,不知何日再得一起乘車盛裝攜手同遊。
一個問號,表明相分之難。
「衣香釵影」即衣香鬢影,多用來形容女子盛裝出遊。
上闋綰結二句通過具體事件表達對與李夫人之間昔日相處的美好生活的眷念,顯得情感真摯。
下闋主要設想別後情景。
換頭「曾尋寒食約,每共花前酌」二句緊承上闋,回憶當年曾經相約寒食節踏青尋芳,每每花前舉杯開懷共飲的歡快往事,這裏襲用「以喜襯悲」的手法,接着哀嘆「事已休,情如昨」,此二句在作一大的頓折中留連昔日美好交往的無限深情。
「半船紅燭冷,一棹青山泊。」是詞人設想此一別後,友人將解舟南下的情景:孤伴青冷的燭光,泊舟在異地青山之下。
雖是詞人推想之辭,但是一個「冷」字卻合情合理地刻畫出別後閨友的淒涼境況,表現了對友人的關切。
歇拍「憑任取,長安裘馬爭輕薄」二句仍是設想之辭,不過前兩句是設想友人別後,這兩句是設想自己,在友人離去之後任憑京城中那些豪華顯貴者爭着恣意遊玩去吧,未盡之意是,友人一走,無知音相伴,我將再也無心去參加了。
秦淮八豔活動於明末,時與一些民族誌士交往。
入清後,常懷民族故國之情,加之朱中楣本爲明宗室朱民後裔。
所以煞尾二句不僅是詞人對友人摯情的流露,而且未嘗不含弦外之音,頗值得玩味。
這首詞拾取瑣事,追懷友情,以作臨別贈言,情感細膩,真切動人,同時通篇葉入聲韻,誦讀起來更增加了低抑哀回的情味。
詞爲送別自己閨中密友遠山李夫人而作。
李夫人即吉永兵部侍郎李元鼎之妻朱中楣,遠山系朱氏的字,朱爲明宗室之女,俞陛雲《清代閨秀詩話》謂其「恆有故國之思。」從這首詞的內容看大約是顧媚於京城送朱氏南歸故鄉江西而作。
詞上闋主要寫惜別時的所見所感。
首起二句「幾般離索,只有今番惡」言人生或許有多次離別的愁苦悽怨,然而只有這一次最厲害。
一個「惡」字,不但以低抑的情調籠罩全篇,而且交待了詞人與被送別者極不尋常的關係,同時,也點明瞭只此一別,恐怕重聚匪易,道出了詞人異常沉重的心情,接着以「塞柳悽,宮槐落,月明芳草路,人去真珠閣」四句從客觀上點明送別李夫人的環境和時間是在芳草萋萋、柳絮飄飛、槐花殞謝的暮春明月之夜。
而「悽」「落」二字又從主觀上渲染了惜別時的悲涼氛圍。
真珠閣,即珍珠閣,泛指華麗的閨閣,這裏特指詞人與李夫人經常相處同聚的居室。
「問何日,衣香釵影同綃幕?」照應開關,嘆息這次離別分手之後,不知何日再得一起乘車盛裝攜手同遊。
一個問號,表明相分之難。
「衣香釵影」即衣香鬢影,多用來形容女子盛裝出遊。
上闋綰結二句通過具體事件表達對與李夫人之間昔日相處的美好生活的眷念,顯得情感真摯。
下闋主要設想別後情景。
換頭「曾尋寒食約,每共花前酌」二句緊承上闋,回憶當年曾經相約寒食節踏青尋芳,每每花前舉杯開懷共飲的歡快往事,這裏襲用「以喜襯悲」的手法,接着哀嘆「事已休,情如昨」,此二句在作一大的頓折中留連昔日美好交往的無限深情。
「半船紅燭冷,一棹青山泊。」是詞人設想此一別後,友人將解舟南下的情景:孤伴青冷的燭光,泊舟在異地青山之下。
雖是詞人推想之辭,但是一個「冷」字卻合情合理地刻畫出別後閨友的淒涼境況,表現了對友人的關切。
歇拍「憑任取,長安裘馬爭輕薄」二句仍是設想之辭,不過前兩句是設想友人別後,這兩句是設想自己,在友人離去之後任憑京城中那些豪華顯貴者爭着恣意遊玩去吧,未盡之意是,友人一走,無知音相伴,我將再也無心去參加了。
秦淮八豔活動於明末,時與一些民族誌士交往。
入清後,常懷民族故國之情,加之朱中楣本爲明宗室朱民後裔。
所以煞尾二句不僅是詞人對友人摯情的流露,而且未嘗不含弦外之音,頗值得玩味。
這首詞拾取瑣事,追懷友情,以作臨別贈言,情感細膩,真切動人,同時通篇葉入聲韻,誦讀起來更增加了低抑哀回的情味。
暂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