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四節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爲陳,我善爲戰。
’大罪也。
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南面而徵北狄怨,東面而徵西夷怨。
曰:‘奚爲後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車三百兩,虎賁三千人。
王曰:‘無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
’若崩厥角稽首。
徵之爲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戰?”
暂无
陳:同“陣”。
革車:兵車。
兩:同“輛”。
虎賁(bēn):勇士。
若崩厥角稽首:“厥角稽首若崩”之倒文。
厥角:這裏指以額觸地。
厥,同“蹶”,頓。
角,額角。
稽(qǐ)首:古時的跪拜禮,叩頭於地。
孟子說:“有人說:‘我善於佈陣,我善於作戰。
’這是大罪過。
國君喜好仁,就會天下無敵。
商湯向南方征討,北方的民族就會埋怨,向東方去征討,西方的民族就會埋怨,說:‘爲什麼不先來我們這兒?’周武王討伐殷商的時候,戰車三百輛,勇士三千人。
武王對殷商的百姓說:‘不要害怕!我是來讓你們得到安寧的,不是和你們爲敵的。
’殷商的百姓都把額角觸地叩頭,發出的聲響如同山陵崩塌。
‘徵’的意思是‘正’,如果各個國家都端正自身,哪裏用得着作戰呢?”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