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大覺寺
燕壘空樑畫壁寒,諸天花雨散幽關。
篆香清梵有無間。
蛺蝶乍從簾影度,櫻桃半是鳥銜殘。
此時相對一忘言。
篆香清梵有無間。
蛺蝶乍從簾影度,櫻桃半是鳥銜殘。
此時相對一忘言。
《浣溪沙·大覺寺》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
上片寫大覺寺內景,容若聽聞梵音並受到了佛法的感染。
下片轉寫外景,空曠寂寥。
其上下片之結句是爲點睛之筆,表達了幾許淡淡的傷感,不免消極,然意蘊悠然,令人回味。
上片寫大覺寺內景,容若聽聞梵音並受到了佛法的感染。
下片轉寫外景,空曠寂寥。
其上下片之結句是爲點睛之筆,表達了幾許淡淡的傷感,不免消極,然意蘊悠然,令人回味。
浣溪沙:詞牌名,小令,又名《滿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
雙調,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後三句,兩平韻。
大覺寺:可能爲今北京西北郊羣山臺之上的大覺寺。
此寺始建於遼成雍四年(1068年),初名“清水院”,後改“靈泉寺”,爲金代“西山八景”之一。
明宣德年(1428年)重修,改名“大覺寺”。
燕壘(lěi):燕子的窩。
畫壁:繪有圖畫的牆壁。
諸天:佛教語。
指護法衆天神。
佛經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禪有十八天,無色界之四處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韋馱天等諸天神,總稱之日諸天。
花雨:佛教語,諸天爲讚歎佛說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
後用爲讚頌高僧、頌揚佛法之詞,幽關:深邃的關隘,緊閉的關門。
篆(zhuàn)香:猶盤香。
清梵(fàn):謂僧尼誦經的聲音。
南朝梁王僧孺《初夜文》:“大招離垢之賓,廣集應真之侶,清梵含吐,一唱三嘆:”
蛺蝶(jiádié):蛺蝶科的一種蝴蝶,翅膀呈赤黃色,有黑色紋飾,幼蟲身上多刺。
忘言: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
雙調,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後三句,兩平韻。
大覺寺:可能爲今北京西北郊羣山臺之上的大覺寺。
此寺始建於遼成雍四年(1068年),初名“清水院”,後改“靈泉寺”,爲金代“西山八景”之一。
明宣德年(1428年)重修,改名“大覺寺”。
燕壘(lěi):燕子的窩。
畫壁:繪有圖畫的牆壁。
諸天:佛教語。
指護法衆天神。
佛經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禪有十八天,無色界之四處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韋馱天等諸天神,總稱之日諸天。
花雨:佛教語,諸天爲讚歎佛說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
後用爲讚頌高僧、頌揚佛法之詞,幽關:深邃的關隘,緊閉的關門。
篆(zhuàn)香:猶盤香。
清梵(fàn):謂僧尼誦經的聲音。
南朝梁王僧孺《初夜文》:“大招離垢之賓,廣集應真之侶,清梵含吐,一唱三嘆:”
蛺蝶(jiádié):蛺蝶科的一種蝴蝶,翅膀呈赤黃色,有黑色紋飾,幼蟲身上多刺。
忘言: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
燕子在寺中空樑上築巢,繪有壁畫的牆壁上透出一絲絲涼意,花絮紛飛,如同護法諸神撒下愛的漫天花雨。
空氣中瀰漫着篆香的煙氣,誦經的聲音似有若無。
蝴蝶翩躚從簾幕下飛過,枝上的一顆櫻桃被鳥兒啄去半顆,此情此景必有別樣的意蘊,令人相對忘言,心領神會。
空氣中瀰漫着篆香的煙氣,誦經的聲音似有若無。
蝴蝶翩躚從簾幕下飛過,枝上的一顆櫻桃被鳥兒啄去半顆,此情此景必有別樣的意蘊,令人相對忘言,心領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