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
〔唐〕 833 - 909 年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绝境非身事,流年但物华。
水梳苔发直,风引蕙心斜。
凡客从题凤,肤音未胜蛙。
小船兼有桨,始与问渔家。
轻飙掠晚莎,秋物惨关河。
战垒平时少,斋坛上处多。
楚虽屈子重,汉亦忆廉颇。
不及云台议,空山老薜萝。
光景漂如水,生涯转似萍。
雁门穷朔路,牛斗故乡星。
句尽人谁切,歌终泪自零。
夜阑回首算,何处不长亭。
龙楼李丞相,昔岁仰高文。
黄阁寻无主,青山竟未焚。
夜船乘海月,秋寺伴江云。
却恐尘埃里,浮名点污君。
谢舞仍宫柳,高奇世少双。
侍中生不到,园令死须降。
班秩通乌府,樽罍奉碧幢。
昭王有馀烈,试为祷迷邦。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