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
〔明〕 1369 - 1415 年
明江西吉水人,字大绅。
解纶弟。
洪武二十一年进士。
深为太祖爱重。
尝上万言书,陈述“政令数改,刑罚太繁”之弊,渐为帝所厌,改御史。
旋以年少为借口,令回家修学。
太祖崩,赴京奔丧,以违诏旨谪河州卫吏。
用荐召为翰林待诏。
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预机务。
又与编《永乐大典》。
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
屡遭贬黜。
永乐八年,奏事入京,时帝北征,谒太子而还,遂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
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
三尺青青古太阿,午风池畔荡晴波。
长桥有影蛟龙惧,流水无声昼夜磨。
两叶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
愁来只怕西风起,消尽锋铓恨转多。
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门。
故自羲、献而下,世无善书者。
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
宋家三百年,惟苏、米庶几。
元惟赵子昂一人。
皆师资,所以绝出流辈。
吾中间亦稍闻笔法于詹希原,惜乎工夫未及,草草度时,诚切自愧赧耳。
永乐丙戌六月十八日书。
书自蔡中郎邕,字伯喈,于嵩山石室中得八角垂芒之秘,遂为书家授受之祖。
后传崔瑗子玉,韦诞仲将,及其女琰文姬。
姬传钟繇元常,魏相国。
元常初与关枇把学书抱犊山,师曹喜、刘得升,后得韦诞冢所藏书,遂过于师,无以为比。
繇传庾征西翼,卫夫人李氏,及其犹子会。
卫夫人传晋右将军王羲之逸少。
逸少世有书学,先于其父枕中窥见秘奥,与征西相师友,晚入中州,师《新众碑》,隶兼崔、蔡,草并杜、张,真集韦、锺、章齐皇、索。
润色古今,典午之兴;登峰造极,书家之盛。
若张丞相华,嵇侍中康,山吏部涛,阮步兵籍,向侍中秀辈,翰墨奇秀,皆非其匹。
故庾征西始疑而终服,谢太傅得片纸而宝藏。
冠绝古今,不可尚已。
右军传子若孙,及郄超、谢朏等,而大令献之独擅厥美。
大令传甥羊欣。
羊欣传王僧虔。
僧虔传萧于云、阮研、孔琳之。
子云传隋永欣师智永。
智永传唐虞永兴世南伯施。
伯施传欧阳率更询,本褚河南遂良登善。
登善传薛少保稷嗣通。
是为贞观四家。
而孙虔礼过庭独以草法为世所赏。
少保传李北海邕,与贺监知章同鸣开元之间。
率更传陆长史柬之。
柬之传犹子彦远。
彦远传张长史旭。
旭传颜平原真卿、李翰林白、徐会稽浩。
真卿传柳公权京兆、零陵僧怀素藏真、邬彤、韦玩、崔邈、张从申,以至杨凝式。
凝式传于南唐韩熙载、徐铉兄弟。
宋兴,李西台建中,周膳部越皆知名家,苏舜钦、薛绍彭继之,以逮南渡。
小米传其家法,盛行于世。
王庭筠以南宫之甥,擅名于金,传子澹游,至张天锡。
元初鲜于枢伯机得之。
独吴兴赵文敏公孟頫始事张即之,得南宫之传。
而天资英迈,积学功深,尽掩前人,超入魏、晋,当时翕然师之。
康里平章子山得其奇伟,浦城杨翰林仲弘得其雅健,清江范文白公得其洒落,仲穆造其纯和。
及门之徒惟桐江俞和子中以书鸣洪武初,后进犹及见之。
子山在南台时,临川危太朴、饶介之得其传授,而太朴以教宋璲仲珩、杜环叔循、詹希元孟举。
孟举少亲受业子山之门,介之以教宋克仲温。
而在至正初,揭文安公亦以楷法得名,传其子汯,其孙枢在洪武中仕为中书舍人,与仲珩、叔循声名相埒云。
饶介,字介之,号醉翁、华盖山樵、浮丘公童子,亦曰介叟,临川人,游建康,丁仲容婿畜之。
后卒于姑苏,时岁丁未。
宋范字仲温,一字克温,吴郡人。
卒官凤翔府同知,时洪武丁卯。
宋璲字仲珩,金华人,太史潜溪公仲子,仕止中书舍人,卒于洪武辛酉。
俞和字子中,号紫芝山憔。
桐江人,寓居钱塘。
洪武以布衣卒,年八十馀。
杜环字叔循,庐陵人,官水部员
学书以沉着顿挫为体,以变化牵掣为用,二者不可缺一。
若专事一偏,便非至论。
如鲁公之沉着,何尝不嘉?怀素之飞动,多有意趣。
世之小子谓鲁公不如怀素,是东坡所谓“尝梦见王右军脚汗气”耶!
书肇于庖牺,笔墨纸研,皆世古用,后世异其制尔。
《书》称作会,纪于太常,非可以力削为。
而《诗》称彤管,知非始于蒙恬也。
三者仿此。
今书之美自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
执之法,虚圆正紧,又曰浅而坚,谓拨镫,令其和畅,勿使拘挛。
真书去毫端二寸,行三寸,草四寸。
掣三分,而一分着纸,势则有铁,掣一分,而三分着纸,势则不足。
此其要也。
而擫捺、钩揭、抵拒、导送,指法亦备。
其曰擫者,大指当微侧,以甲肉际当管傍则善。
而又曰力以中驻,中笔之法,中指主钩,用力全在于是。
又有扳罾法,食指拄上,甚至而奇健。
撮管法,撮聚管瑞,草书便;提笔法,提挈其笔,署书宜,此执笔之功也。
若夫用笔,毫厘锋颖之间,顿挫之,郁屈之,周而折之,抑而扬之,藏而出之,垂而缩之,往而复之,逆而顺之,下而上之,袭而掩之,盘旋之,踊跃之,沥之使之入,衄之使之凝,染之如穿,按之如扫,注之趯之,擢之指之,挥之掉之,提之拂之,空中坠之,架虚抢之,穷深掣之,收而纵之,蛰而伸之,淋之浸淫之使之茂,卷之蹙之,雕而琢之使之密,覆之削之使之莹,鼓之舞之使之奇。
喜而舒之,如见佳丽,如远行客过故乡,发其怡;怒而夺激之,如抚剑戟,操戈矛,介万骑而驰之也,发其壮。
哀而思也,低回戚促,登高吊古,慨然叹息之声;乐而融之,而梦华胥之游,听钧天之乐,与其箪瓢陋巷之乐之意也。
是其一字之中,皆其心推之,有絜矩之道也,而其一篇之中,可无絜矩之道乎?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
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纷纷纭纭,斗乱而不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
昔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鱼鬣鸟翅,花须蝶芒,油然粲然,各止其所。
纵横曲折,无不如意,毫发之间,直无遗憾。
近时惟赵文敏公深得其旨,而詹逸庵之于署书亦然。
今欲增减其一分,易置其一笔、一点、一画,一毫发高下之间,阔隘偶殊,妍丑迥异。
学者当视其精微得之。
是以统而论之:一字之中,虽欲皆善,而必有一点、画、钩、剔、披、拂主之,如美石之韫良玉,使人玩绎,不可名言;一篇之中,虽欲皆善,必有一二字登峰造极,如鱼、鸟之有麟、凤以为之主,使人玩绎,不可名言:此钟、王之法所以为尽善尽美也。
且其遗迹偶然之作,枯燥重湿,浓淡相间,益不经意肆笔为之,适符天巧,奇妙出焉。
此不可以强为,亦不可以强学,惟日日临名书,无吝纸笔,工夫精熟,久乃自然。
言虽近易,实为要旨。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5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