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
〔唐〕 709 - 784 年
唐琅邪临沂人,字清臣。
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
颜师古五世从孙。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
又擢制科。
累擢武部员外郎。
为杨国忠所挤,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叛,约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等起兵抵抗,响应者众,共推为盟主,兵至二十万。
肃宗立,为河北招讨使。
诸郡复陷,间道奔凤翔,累除御史大夫,出为冯翊太守。
以直不容,屡贬官。
历迁尚书右丞、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卢杞恶之,会李希烈叛,命往劝谕,遂为希烈缢死。
谥文忠。
工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创为“颜体”。
有集及《韵海镜源》等。
卢八仓曹足下,叙本甚是佳制耳。
臣真卿言:臣闻无功受赏,为善不劝;有罪不罚,为恶罔辨。
陛下克复之期,匪朝伊夕。
至如赏罚二柄,事在必行,苟或不明,于何取则?臣以愚懦,叨守平原。
属逆贼安禄山背叛圣恩,扰犯河洛。
臣堂兄杲卿,以常山太守首开土门,臣与河北诸郡因之固守。
人臣本分,夫有何功?上皇授臣户部侍郎兼知招讨采访等使,已失人望。
缘贼未灭,遂不敢辞。
又令李光弼、郭子仪、贺兰进明等,与臣计会,同讨凶逆。
三数月间,河北向定。
属潼关失守,大驾西巡,光弼等却入土门,诸郡危逼。
陛下御极,又录臣无功,宠以非次,常伯亚相,一时猬集。
兄允南、弟允臧等,连荣台省,一男三侄,皆授好官。
在臣一门,叨幸斯极,殒身碎首,无以上报。
臣常使判官钜鹿郡南和县丞贾载、侄男永王府典军广成,及行官邓昌珍、杨神功、裴法成等十余人,将彩物绢帛,相继渡海,与刘正臣计会,共和两蕃。
正臣等克期南来,行已有日。
属逆贼史思明、尹子奇等乘其未至,悉力急攻,诸郡无援,相次陷没。
皆由臣孱懦无谋,致此颠沛,诚合殉命危难,死守孤城。
以为归罪阙庭,愈于受擒贼手,所以黾勉偷生过河。
缘刘正臣使杨神功将牒与臣,索兵马及盘瓶锦帐,令应接奚契丹等。
不与其勾当,伏恐陛下贻忧。
又恩敕先超授吴郡司士郑毓乐安郡太守,令于江淮南两道度僧道,取钱与臣召募士马,令应接河北。
臣由此未获即赴行在,遂至广陵、丹阳等郡,各与采访使计会,竟不得兵马。
即累奉圣旨,许臣入奏。
行至武当郡,又奉恩命,除臣宪部尚书,兼令使者送告身与臣。
捧戴殊私,不任惶惧。
陛下纵含宏善贷,不忍明刑,在臣冒至深,胡颜自处。
臣忝为大臣,系国休戚。
损臣益国,臣受其益;损国益臣,臣受其损。
若受任失守,还朝屡迁,示国无刑,于臣大损。
非敢外饰,实披至诚。
又臣名节虽微,任位颇重。
为政之体,必在律人,恩先逮下,罚当从上。
今罪一人,则万人惧。
若怙于宠,四海何瞻?伏愿陛下重贬臣一官,以示天宪,使天下知有必行之法,则知有必赏之令,宠荣过于尚书远矣。
无任恳悃之至。
政可守,不可不守。
吾去岁中言事得罪,又不能逆道徇时,为千古罪人也。
虽贬居远方,终身不耻。
绪汝等当须会吾之志,不可不守也。
近作一《文殊师利菩萨碑》,但欲发扬主上圣意,盖不近文律耳。
今奉呈,充盖酱之用可乎?真卿白。
真卿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缘忠勤,无有旋意。
然中心恨恨,始终不改,游于波涛,宜得斯报。
千百年间,察真卿心者,见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达于时命耳。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