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清〕 ? - ? 年
淸末民国初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原字长菴,改字伯潜,字伯潜,号弢菴、陶菴、橘隐,晚号听水、沧趣。
陈家累代簪缨,为榕城望族。
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
宝琛年十三岁,县学秀才,十八岁中举。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戊辰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授编修。
陈宝琛兄弟六人,三人进士,三人举人,人称「兄弟六科甲」。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擢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好论时政,合称「淸流四谏」。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沙俄侵佔伊犁九城,力主收复。
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充武英殿提调官。
翌年,授翰林院 侍讲学士,纂修《穆宗本纪》。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任江西学政,重修 白鹿洞书院。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上疎《请募勇参用西法教练》,主张「变化以尽利,任人以责实,筹饷以持久」,中法战争失利,受牵连,被降五级,回乡闭门读书,修葺先祖「赐书楼」,构筑「沧趣楼」。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任鳌峰书院山长。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任福建铁路总办,修漳厦铁路,并任福建高等学堂(即今福州第一中学)监督。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创立全闽师范学堂(今福建师大)。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奉召入京,任礼学馆总纂大臣。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毓庆宫行走,任溥仪老师,赐紫禁城骑马。
继任汉军副都统、弼德院顾问大臣。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淸帝逊位,后仍追随溥仪。
命修《德宗实录》。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张勋复辟时,推举为内阁议政大臣。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修成《德宗本纪》,授太傅。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引荐郑孝胥入宫。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随溥仪移居天津。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1932年),满洲国 成立,宝琛专程赴长春探望溥仪,拒受伪职。
民国二十四年乙亥二月初一日(公元1935年3月5日)卯时病逝于北平住处,春秋八十有八。
丧闻,溥仪震悼,赐奠醊,赐祭一坛,特谥文忠,晋赠太师,赏给陀罗经被,赏银九千元治丧葬。
有藏书十万册,「淸末陈氏私家藏书之多,冠于全闽」。
著有《陈文忠公奏议》、《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沧趣楼律赋》、《南游草》等。
征商转饟用士人,湘淮以建中兴勋。
先生戎幕显儒效,寿不副德官能贫!
叙劳褒䘏君相事,素位而外皆浮云。
遗经垂诫五十载,至竟清白昌后昆。
孝思追远有前例,期颐览揆如生存。
畿南流爱久祠祀,来格得勿忧黎元?
洪吴载笔并吾友,碑记无愧吾何言?
此贤在今直星凤,闻风顽薄其廉敦。
朔风猎霜林,绳直城西道。
去岁饯黄公,今晨送张老。
帝心重岳牧,飞黄出内皂。
救时亦已亟,报国未为早。
太行扼右辅,斥塞列城堡。
矧伊灾祲馀,疲忙待公保。
儆贪讽硕鼠,敦俗诵山栲。
殆将试吏事,岂为积资考?
深恩恋觚棱,馀泪别亲好。
苍茫万千感,一一上怀抱。
频年托韦弦,斗室展汛扫。
忧虞天心醉,歌哭俗眼媢。
所期合英贤,补衮翊皇造。
经术公最深,万言气雄颢。
速夷求识面,重译购疏稿。
夜阑论边事,对烛首蓬葆。
每忆风雪中,交章吁青琐。
浊浪绵神迹,浮云郁层昊。
更生副容台,掌故恣蒐讨。
过从六丈已,道义互灌澡。
不畏萧艾滋,但愁乏香草。
公行见王郎,一尊乐泮藻。
勖哉岁寒心,不雕以为宝。
光禄有吟台,社饮数数至。
但期谐里耳,谁料接仙气。
佳联觅双璧,断句锻七字。
大雅诚所羞,土风庶未坠。
怪君亦癖此,翻然肯来惠。
悬知运筹暇,颇不耐闭置。
杯盘例真率,谈笑谢虚伪。
六时花竹间,万事浑拨弃。
鼕鼕街鼓动,苦促送归辔。
君如长袖舞,笑我类尪瘵。
贾勇信有馀,他题况迭试。
为诗更筑台,避债吾亦帅。
风鹤绵冬春,诗声岂非瑞?
矧兹朋簪盍,胜似草堂寄。
主人庭宇拓,避俗善养志。
我来欻已期,陶写亦数至。
土风始百年,逮君盖四世。
汉上罗宾僚,宣南盛气类。
洛钟千里应,赵璧一双赛。
俯仰甲子周,承平有馀味。
秃翁感遗孑,梨楂并所嗜。
不图隔京尘,复此倡闽派。
酒温梅正花,万事且拨置。
读书贵大义,母教养以蒙。
先入圣贤言,终身得所宗。
赵子早掌制,望实曹司隆。
不远元规尘,归卧北窗风。
未忘儿时味,为图拟钱洪。
两贤生全盛,扬显随遭逢。
而子际桑海,偕隐黄李同。
拳拳教忠训,养志亦已丰。
图成阅五稘,徵题及衰翁。
因思试院夜,官烛同摇红。
遗羹我不逮,戏彩君犹童。
永言树背萱,视此岁寒松。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2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