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清〕 ? - ? 年
淸末民国初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原字长菴,改字伯潜,字伯潜,号弢菴、陶菴、橘隐,晚号听水、沧趣。
陈家累代簪缨,为榕城望族。
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
宝琛年十三岁,县学秀才,十八岁中举。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戊辰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授编修。
陈宝琛兄弟六人,三人进士,三人举人,人称「兄弟六科甲」。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擢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好论时政,合称「淸流四谏」。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沙俄侵佔伊犁九城,力主收复。
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充武英殿提调官。
翌年,授翰林院 侍讲学士,纂修《穆宗本纪》。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任江西学政,重修 白鹿洞书院。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上疎《请募勇参用西法教练》,主张「变化以尽利,任人以责实,筹饷以持久」,中法战争失利,受牵连,被降五级,回乡闭门读书,修葺先祖「赐书楼」,构筑「沧趣楼」。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任鳌峰书院山长。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任福建铁路总办,修漳厦铁路,并任福建高等学堂(即今福州第一中学)监督。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创立全闽师范学堂(今福建师大)。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奉召入京,任礼学馆总纂大臣。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毓庆宫行走,任溥仪老师,赐紫禁城骑马。
继任汉军副都统、弼德院顾问大臣。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淸帝逊位,后仍追随溥仪。
命修《德宗实录》。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张勋复辟时,推举为内阁议政大臣。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修成《德宗本纪》,授太傅。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引荐郑孝胥入宫。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随溥仪移居天津。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1932年),满洲国 成立,宝琛专程赴长春探望溥仪,拒受伪职。
民国二十四年乙亥二月初一日(公元1935年3月5日)卯时病逝于北平住处,春秋八十有八。
丧闻,溥仪震悼,赐奠醊,赐祭一坛,特谥文忠,晋赠太师,赏给陀罗经被,赏银九千元治丧葬。
有藏书十万册,「淸末陈氏私家藏书之多,冠于全闽」。
著有《陈文忠公奏议》、《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沧趣楼律赋》、《南游草》等。
光绪三载君始生,仲冬壬戌微雨晴。
若翁草疏昼闭閤,我来小坐闻啼声。
悬弧出告一笑乐,曰陈曰潜咳而名。
前尘历历君已艾,乞画使我百感并。
敬舆王佐斥不用,唐祚陵替风先萌。
朱三崔胤厚相结,纵百韩偓焉扶倾。
君编奏议昨进御,辨奸两扎声铿宏。
行朝拊髀惜忠谠,嘉汝风矩书以旌。
丝纷幅裂类五季,国维垂绝需交撑。
生三事一本童习,橐饘包贡惟其诚。
钓台有松干离立,图此敢与双栝衡?
廿年苦语倘未忘,相勖晚节仍坚贞。
一秋过了,看东篱凋槁,霜下谁杰。
独立略无迟暮感,自是义熙遣孑。
位置南荣,瓦盆未厌,花好还须叶。
寒泉相慰,从来不借馀热。
犹记老圃亲浇,数丛留殿,纯白逾冰雪。
澹到无言偏耐久,岂有缁尘能涅。
转眼阳生,与梅交代,芳意何曾歇。
落英餐彀,晚香存几休折。
朔气催成暝。
莽沉沉、乱云堆墨,横斜千阵。
槐柳故宫深藏处,禁得霜天凄冷。
又正恐、争栖难定。
寒日无光何时曙,记翩飞、曾带昭阳影。
终古恨,几人省。
夜啼动搅孤眠醒。
更怜伊、月明绕树,最担虚警。
投止苍黄知谁屋,接饭丛祠差幸。
且珍重、羽毛休损。
开口易招南儿唾,漫误人、北雁传边信。
头尽白,故山迥。
逸少千载人,顾为书名掩。
投身山水窟,叙禊集百感。
中原长陆沈,宗衮但名啖。
书尺炳蓍蔡,旷代见心胆。
佳日试鼠须,陶写寄游览。
孰知僧楼秘,摹刻作世范。
贤王积忠愤,孤岛万缘淡。
箧中定武本,望古频洒染。
侧理谁实贻,痛逝益中惨。
眼看水深浅,一纪去奄奄。
觥觥乐道堂,家学故无忝。
咄哉凶虿尔何物?大地清光坐阏郁。
诗人愤视天偏盲,痴想嫦娥与洗熨。
浇愁我辈聊饮醇,琼楼高处滋苦辛。
沈沈八万三千户,不减下界流民贫。
交会由来盈则食,欲放光明例昏黑。
太阴弓矢久不供,剩共保章志侧匿。
私忧荧惑危欃枪,士女击鉴徒尔忙。
捶环破璧须臾耳,还汝当头明镜水。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