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
〔晋〕 328 - 376 年
东晋陈郡阳夏人,字彦伯,小字虎。
袁猷孙。
有逸才,文章绝美。
少孤贫,以运租自业。
因讽咏史诗而为谢尚所重,引为参军,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
温重其文笔,使综书记。
尝倚马作文,顷刻得七纸,殊可观。
性刚直,故位不显。
谢安为扬州刺史时,宏出为东阳太守。
撰《后汉纪》。
另有《竹林名士传》、《三国名臣颂》等。
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明君不能独治,则为臣以佐之。
然则三五迭隆,历世承基,揖让之与干戈,文德之与武功,莫不宗匠陶钧而群才缉熙,元首经略而股肱肆力。
遭离不同,迹有优劣。
至于体分冥固,道契不坠;风美所扇,训革千载,其揆一也。
故二八升而唐朝盛,伊吕用而汤武宁,三贤进而小白兴,五臣显而重耳霸。
中古凌犀,斯道替矣。
居上者不以至公理物,为下者必以私路期荣;御圆者不以信诚率众,执方者必以权谋自显。
于是君臣离而名教薄,世多乱而时不治。
故蘧寗以之卷舒,柳下以之三黜,接舆以之行歌,鲁连以之赴海。
衰世之中,保持名节,君臣相体,若合符契。
则燕昭乐毅,古之流也。
夫未遇伯乐,则千载无一骥。
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汉之得材,于斯为贵。
高祖虽不以道胜御物,群下得尽其忠;萧曹虽不以三代事主,百姓不失其业。
静乱庇人,抑亦其次。
夫时方颠沛,则显不如隐;万物思治,则默不如语。
是以古之居子,不患弘道难;遭时难,遭时匪难,遇君难。
故有道无时,孟子所以咨嗟;有时无君,贾生所以垂泣。
夫万岁一期,有生之通涂;千载一遇,贤智之嘉会。
遇之不能无欣,丧之何能无慨?古人之言,信有情哉!余以暇日,常览国志,考其君臣,比其行事,虽道谢先代,亦异世一时也。
文若怀独见之明,而有救世之心,论时则民方涂炭,计能则莫出魏武。
故委面霸朝,豫议世事。
举才不以标鉴,故久之而后显;筹画不以要功,故事至而后定。
虽亡身明顺,识亦高矣!
董卓之乱,神器迁逼,公达慨然,志在致命。
由斯而谈,故以大存名节。
至如身为汉隶,而迹入魏幕,源流趣舍,其亦文若之谓。
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将以文若既明,名教有寄乎?夫仁义不可不明,则时宗举其致;生理不可不全,故达识摄其契。
相与弘道,岂不远哉!
崔生高朗,折而不挠,所以策名魏武,执笏霸朝者,盖以汉主当阳,魏后北面者哉!若乃一旦进玺,君臣易位,则崔子所不与,魏武所不容。
夫江湖所以济舟,亦所以覆舟;仁义所以全身,亦所以亡身。
然而先贤玉摧于前,来哲攘袂于后,岂非天怀发中,而名教束物者乎?
孔明盘桓,俟时而动,遐想管乐,远明风流。
治国以体,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馀泣。
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及其临终顾托,受遗作相,刘后授之无疑心,武侯处之无惧色,继体纳之无贰情,百姓信之无异辞,君臣之际,良可咏矣!公瑾卓尔,逸志不群。
总角料主,则素契于伯符;晚节曜奇,则参分于赤壁。
惜其龄促,志未可量。
子布佐策,致延誉之
无名困蝼蚁,有名世所疑。
中庸难为体,狂狷不及时。
杨恽非忌贵,知及有馀辞。
躬耕南山下,芜秽不遑治。
赵瑟奏哀音,秦声歌新诗。
吐音非凡唱,负此欲何之。
周昌梗概臣,辞达不为讷。
汲黯社稷器,栋梁表天骨。
陆贾厌解纷,时与酒梼杌。
婉转将相门,一言和平勃。
趋舍各有之,俱令道不没。
息足回阿,圆坐长林。
披榛即涧,藉草依阴。
峨峨太行,凌虚抗势。
天岭交气,窈然无际。
澄流入神,玄谷应契。
四象悟心,幽人来憩。
  • 1
  • 2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